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9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7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40篇 |
内科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44篇 |
预防医学 | 27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Bcl-2基因表达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2000年10月至2001年10月利用细胞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30例ALL患儿不同时期Bcl-2mRNA阳性表达,探讨其与ALL发生、治疗反应、疗效等的关系。结果93.3%(28/30)ALL患儿有Bcl-2mRNA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均无表达;经1周泼尼松治疗后,细胞凋亡指数均升高,低表达组升高明显,外周血WBC下降明显;第19d骨髓检查,低表达组完全缓解率高,为90.5%(19/21),而高表达组仅为33.3%(3/9);动态观察10例ALL患儿,发现5例高危型患儿表达始终在较高水平,有3例在1年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2例骨髓复发。结论ALL患儿普遍存在Bcl-2mRNA表达,Bcl-2基因参与ALL发生;Bcl-2mRNA表达水平与泼尼松治疗反应关系密切,泼尼松治疗1周可作为化疗敏感试验;Bcl-2mRNA表达水平与第19d骨髓完全缓解率有明显相关性,高表达者完全缓解率低;动态检测Bcl-2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化疗敏感性的指标,指导临床采用个体化的化疗方案,同时可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2.
应用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终止49d之内的早孕,已广泛用于临床且效果肯定.但对于50d以后的早孕疗效尚不理想,从去年10月我们试用血竭化瘀汤加减配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于50~70d妊娠,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3.
咽瘘是全喉切除术后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咽瘘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术后感染、术前放疗和术前血红蛋白低,以及全身的状况的影响。所以,针对上述原因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促进伤口早期愈合。我科自1990年~2000年全喉 相似文献
64.
①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儿细胞凋亡与临床分型及预后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AO EB荧光染料双染法 ,检测 30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病儿治疗前后不同时期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指数 (AI)。③结果 ALL病儿治疗前A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t=5 .4 17,P <0 .0 1) ,标危型治疗前AI高于高危型(t=5 .0 0 2 ,P <0 .0 1)。治疗前AI与外周血WBC呈负相关 (r =- 0 .6 32 ,P <0 .0 1) ;泼尼松及诱导缓解治疗后 ,随着细胞凋亡水平的升高 ,WBC逐渐下降 ,标危型组WBC下降明显 (t=3.14 8,P <0 .0 1) ;标危型病儿经诱导缓解期治疗完全缓解率高 (P =0 .0 0 2 5 ) ;随机动态观察标危型及高危型ALL病儿各 5例 ,高危型病儿 3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2例骨髓复发 ,而 5例标危型骨髓检查为持续完全缓解 ,并且无髓外浸润表现。④结论 细胞凋亡可作为评价化疗反应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5.
66.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2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Bcl-2基因表达与临床的相关性。
方法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2000年10月至2001年10月利用细胞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30例ALL患儿不同时期Bcl-2mRNA阳性表达,
探讨其与ALL发生、治疗反应、疗效等的关系。
结果93.3%(28/30)ALL患儿有Bcl-2mRNA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均无表达;经1周泼尼松治疗后,细胞凋亡指数均升高,低表达组升高明显,外周血WBC下降明显;第19d骨髓检查,低表达组完全缓解率高,为90.5%(19/21),而高表达组仅为33.3%(3/9);动态观察10例ALL患儿,发现5例高危型患儿表达始终在较高水平,有3例在1年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2例骨髓复发。
结论ALL患儿普遍存在Bcl-2mRNA表达,Bcl-2基因参与ALL发生;Bcl-2mRNA表达水平与泼尼松治疗反应关系密切,泼尼松治疗1周可作为化疗敏感试验;Bcl-2mRNA表达水平与第19d骨髓完全缓解率有明显相关性,高表达者完全缓解率低;动态检测Bcl-2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化疗敏感性的指标,指导临床采用个体化的化疗方案,同时可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7.
缺血大鼠心肌胶原和心功能改变与黄芪皂甙Ⅳ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心肌纤维化是心脏基质成分合成与降解代谢失平衡的结果,是受损心肌组织僵硬度的结构基础,中药黄芪具有强心、利尿等作用,但对心肌胶原的影响尚需实践中认识。目的:观察黄芪皂甙Ⅳ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胶原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该影响与黄芪皂甙Ⅳ的量效与时效关系。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材料:实验于2003-07/2004-0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病研究所完成。实验选用132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11只、缺血组10只、黄芪皂甙Ⅳ组121只。方法:对照组只开胸而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组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黄芪皂甙Ⅳ组造模成功后给予黄芪皂甙Ⅳ。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和心肌胶原的变化,观察黄芪皂甙Ⅳ对缺血大鼠心肌胶原和心功能的量一效和时一效关系。主要观察指标:①黄芪皂甙Ⅳ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心肌胶原含量的影响及其量效和时效关系。②黄芪皂甙Ⅳ对大鼠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量效和时效关系。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100只大鼠。对照组10只,缺血组10只,黄芪皂甙Ⅳ组80只。黄芪皂甙Ⅳ5个剂量组[2.5,5.0,10.0,15.0,20.0mg/(kg&;#183;d)]及术后5个时间点(3,7,14,21,28d)各8只。由于黄芪皂甙Ⅳ对缺血心肌的作用在15.0mg/(k&;#183;d)时最明显,故选择这一剂量做时效关系的观察。①左室梗死区心肌组织内胶原的含量、血清羧基末端前胶原Ⅰ型多肽和氨基末端前胶原Ⅲ型多肽浓度:给予黄芪皂甙Ⅳ后,随着黄芪皂甙Ⅳ剂量的增加和黄芪皂甙Ⅳ[15.0mg/(kg&;#183;d)]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P&;lt;0.05~0.01);血清羧基末端前胶原Ⅰ型多肽和氨基末端前胶原Ⅲ型多肽浓度:在黄芪皂甙Ⅳ剂量为10mg/kg和黄芪皂甙Ⅳ应用21 d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心肌组织内胶原的含量:左室梗死区较左室非梗死区高(P&;lt;0.01),右室和左室非梗死区在应用黄芪皂甙Ⅳ前后无明显变化。②缺血大鼠心功能:给予黄芪皂甙Ⅳ后明显改善(P&;lt;0.05~0.01),随着黄芪皂甙Ⅳ剂量的增加和黄芪皂甙Ⅳ作用时间的延长,缺血大鼠的心输出量、心率、左室每博输出量、平均动脉压、动脉收缩压,左室搏出功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黄芪皂甙Ⅳ可抑制心肌梗死大鼠心肌胶原的增生,改善大鼠心功能,且胶原含量随黄芪皂甙Ⅳ剂量增大及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心功能随着黄芪皂甙Ⅳ剂量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而改善。 相似文献
68.
69.
老年人心律失常在临床十分常见,为探讨其临床特点,现将1992年1月~2002年1月我院520例住院治疗的老年心律失常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0.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执行。该项改革将彻底打破连续几十年的“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体制 ,建立一种新型的由医 -保 -患三方相互制约的医疗保障模式 ,医院成为此项改革的最大承载者 ,为了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医院必然要调整内部结构及运行模式 ,以适应改革的要求。我院作为首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为了适应这一新要求 ,在医保前期和医保运行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中主要是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1 正确处理医 -保 -患三者的关系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