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0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易玮  许能贵  靳瑞 《新中医》2001,33(10):75-76
目的:观察电针督脉经大椎、百会2穴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凝团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为模型,采用氢气清除法测量缺血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为指标。结果:①缺血组在脑缺血10分钟、60分钟、120分钟后,rCBF均显著下降;②在缺血加电针组中,给予电针治疗10分钟后,rCBF迅速恢复,和缺血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和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够迅速改善脑缺血后缺血区局部脑血流量,从而保护神经元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92.
腕踝针治疗冠心病588例唐相森天津市黄河医院(天津300110)自1976—02~1996—02,笔者采用腕踝针疗法治疗冠心病588例。其总有效率为91.54%,且无任何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88例,男365例,...  相似文献   
93.
彭旭明  靳瑞 《中国针灸》1998,18(1):12-14
对初次发病的脑血栓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针刺前后对比观察 ,并与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提示 :脑血栓患者与正常老年人相比具有高胆固醇、血液高粘稠度、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的特性。针刺后能使脑血栓形成患者血脂中的总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 ,超氧化物歧化酶升高 ,血液流变学中的全血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 K值及总积分均明显下降 (P<0 .0 1 )。  相似文献   
94.
抑郁症是一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目前全世界约有3.4亿人受其影响,其发病率逐年增加,预计到2020年,本病将成为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对抑郁障碍的诊治探讨,已成为全人类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对其模型的研究也广泛开展,目前,已有20多种方法可用以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建立。笔者按照造模时切人点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三大类:简单症状学模型、病因学模型和病机学模型,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5.
针灸治疗100例变态反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靳瑞  康小红 《中国针灸》1989,9(4):17-18
  相似文献   
96.
为了探讨针刺抗Ⅰ型变态反应的机理,应用ELISA法检测了针灸组与对照组共116例血清总IgE水平和139例特异性IgE抗体。结果表明:针灸组的变应性哮喘总IgE水平由治前(679.24±2.22)×10~3Iu/L下降至(217.57±1.90)×10~3Iu/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针灸对螨、蟑螂特异性IgE的转阴率分别为55.77%,57.6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针灸作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环节。  相似文献   
97.
论现代的针刺补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青  余瑾  靳瑞 《中国针灸》2007,27(4):303-305
整理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对现代针刺补泻手法特点的论述,古代针刺手法补泻重点在于针下出现寒热的结果,现代针刺手法受到神经学说的影响以刺激量为要,以酸麻胀痛等的神经感应为标准。靳老认为古今手法是作用身体不同层次的反应,古代手法作用效应在脏腑深层,现代手法作用效应在经筋浅层,如二者互参可提高疗效,但要特别注意针刺补泻不等同于刺激量大小,还要与刺激时间、技巧等综合运用因素密切相关。古代补泻的真旨——针下寒热是人的整体性的综合反应,是针刺补泻的深层次,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8.
袁青  邓晶晶  靳瑞 《世界中医药》2008,3(6):353-354
缓慢捻转进针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疗效良好的进针方法。最早在《灵枢·官能》中就有关于缓慢捻转进针的记载:“微旋而徐推之”。明·徐风《金针赋》“下针贵迟”、清·廖润鸿《针灸集成》“徐徐纳针已过皮肤”等都对后世缓慢进针法有很大影响。现代针灸大师承淡安、陆瘦燕、王乐亭等进针都有轻轻用力、缓慢刺入的特点。陈尚杰等对不同进针法所致的感传进行临床研究,得出了“慢速捻转进针法所致感传明显优于快速进针法”的结论。兹就缓慢捻转进针法与针刺效应的关系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儿童听力语言障碍的作用机理。方法:对53例药物中毒所致听力语言障碍儿童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针刺组31例(62耳),药物对照组22例(44耳)。针刺组主要取四神针、颞三针、耳三针、舌三针、风池、哑门、合谷、中渚、足临泣为治疗穴位,每日1次,每次30min;对照组口服盐酸葡桂利嗪胶囊、三磷酸腺苷、Vit B1、Vit B6。均为每月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Ⅰ~Ⅲ、Ⅲ~Ⅴ峰间期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针刺组各波峰潜伏期治疗前后自身比较,Ⅰ、Ⅴ波潜伏期明显缩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Ⅲ波变化不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Ⅰ、Ⅴ波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波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各波峰间期治疗前后自身比较,Ⅰ~Ⅲ、Ⅲ~Ⅴ波间期明显缩短(P<0·05),Ⅰ~Ⅴ波间期变化不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Ⅰ~Ⅲ、Ⅲ~Ⅴ波间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Ⅰ~Ⅴ波间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有效穴位能够明显缩短Ⅰ、Ⅴ波潜伏期和Ⅰ~Ⅲ、Ⅲ~Ⅴ波间期,促进听力语言障碍患儿的听觉和语言的发育,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0.
靳三针治疗中风性假性球麻痹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兴华  靳瑞 《新中医》2006,38(7):65-66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中风性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靳三针组64例,采用靳三针法(脑三针、舌三针)治疗;传统头针组64例,采用病灶侧运动区及足运感区为主穴治疗。疗程为1月。结果:临床症状积分、洼田氏饮水实验积分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3.75%、92.19%,对照组分别为87.5%、78.13%,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靳三针治疗中风性假性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