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7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12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54篇 |
内科学 | 13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28篇 |
综合类 | 66篇 |
预防医学 | 31篇 |
药学 | 3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4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肾损伤分子-1与肾小管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RTEC)损伤是各种急慢性肾病的病理特点,肾脏受缺氧、中毒、细胞炎性反应因子、血浆蛋白或葡萄糖等因素作用后,RTEC活化、增生、凋亡,小管扩张、管型形成,最终导致小管萎缩和(或)纤维化,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和共同病理过程[1].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建立肾移植术后尿瘘分类方法与标准.方法 1993年12月至2009年2月行肾移植术1313例,发生尿瘘102例(7.8%).根据尿道损伤分类原理,按照尿瘘病因、部位、数量及病变程度等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2类.结果 102例中单纯性尿瘘81例,占79.4%.其中输尿管末端坏死76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缝合不严4例,伤口感染致吻合口愈合不良1例.复杂性尿瘘21例,占20.6%.其中瘘口部位于肾盂2例、输尿管2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11例、输尿管坏死段>2 cm 6例.保守疗法治愈34例(33.3%),手术治愈68例(66.7%).死亡3例,占2.9%,死亡原因为尿瘘导致重症肺部感染.结论 建立肾移植术后尿瘘诊治"五步流程"制度,将其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类,可使尿瘘诊断更加细致及规范化,有利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3.
背景:肾移植后尿路并发症的发生与尿路重建方式的选择有关,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能否取代输尿管膀胱吻合成为尿路重建方式的首选目前仍有争论。
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中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后尿路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探索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成为首选肾移植尿路重建方式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93-12/2007-04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泌尿外科完成。
参试者:选取同期进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且尿路重建方式采用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方式275例。
方法:受者输尿管近端结扎,远端输尿管导管探查通畅后,修剪供肾输尿管及受者输尿管吻合端成袖口状,供肾输尿管放置一根6Fr双J管,上至供肾肾盂,下至膀胱。移植过程中均常规放置尿管,移植后第7天拨除尿管,第8天拨除双J管。抗生素均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疗程5 d。
主要观察指标:总结受者移植后常见尿路并发症尿瘘、输尿管梗阻、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发生及处理情况。
结果:共发生17例次尿路并发症,其中尿瘘4例,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再次手术治愈,输尿管梗阻13例次,其中早期梗阻4例,包括2例移植肾周血肿压迫,手术清除血肿后治愈,1例为支架管血凝块堵塞,更换支架管后治愈,1例为小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治愈。9例为后期梗阻,其中6例为吻合口狭窄,采用输尿管镜下冷刀切开、球囊扩张治愈。3例为输尿管结石,经内镜下激光碎石治愈。无膀胱输尿管返流发生。所有患者处理后,尿量及肾功均得到恢复,各种并发症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
结论: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是一种安全的尿路重建方式,发生的输尿管梗阻大都能通过内镜得到有效处理,无膀胱输尿管返流发生风险,有可能作为无尿型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尿路重建方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MRI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序列(3D TOF)联合三维稳态构成干预序列(3D CISS)术前对面肌痉挛病人面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行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行3D TOF和3D CISS两种序列扫描并分析面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然后与术中实际观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中发现:面神经出脑干区(root exit zoom,REZ)存在动脉压迫或接触94例,面神经外周段受压1例。术前3D TOF联合3D CISS序列检查发现面神经REZ存在动脉压迫或接触94例,未发现责任血管1例,与手术所见完全符合。单纯3D TOF和3D CISS发现面神经REZ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分别为88例和81例。3D TOF联合3D CISS检查阳性率与单独应用这两种检查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D TOF联合3D CISS序列对于显示面神经和邻近血管的关系可以很好地进行互补,提高检查阳性率.对术前诊断及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使他们掌握所学知识的概念、原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策略,形成有关的心智技能,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心智技能,即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具有以下3个基本特点,即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区别于操作技能;心智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习惯行为。 相似文献
66.
67.
1998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 ,对在我院儿科就诊 2 4 0例反复腹痛的病儿 ,进行了必要的检查 ,病因复杂 ,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2 4 0例中男 10 2例 ,女 13 8例 ,年龄 2~ 14岁 ,均为反复发作腹痛史 ,疼痛时间为 3个月~ 2年。1 2 方法 均详细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 ,血、尿、便常规检查 ,其中大便查虫卵及潜血 5 8例 ,腹部B超 81例 ,胃镜 4 8例 ,上消化道钡餐透视 3 2例 ,全消化道钡餐透视 4例 ,血淀粉酶 6例 ,脑电图 3 2例。2 结 果2 1 2 4 0例中共检出器质性疾病 5 0例 ,占反复腹痛病儿的2 0 83 % ,其中腹内疾病 … 相似文献
68.
<正> 自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甲巯丙脯酸(Captopril,CTP)和依钠普利(Enalapril,ENL)分别于1981年和1984年在世界首次上市后,ACEI得到迅速发展并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CTP已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HYT)和充血性心衰(CHF),除口服剂型外,静脉注射已研制成功。第二代A-CEI ENL口服有效,不含巯基,与CTP不同,通过肝脏酯解,转化成有活性的二酸Enalprilat(ENL-at),ENL-at作用比CTP强,消除较慢。本文重点对近年来新上市的一些不含巯基的第二代ACEI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9.
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中尿肾损伤分子1的监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肾损伤分子1已被证实是一种诊断急性肾缺血损伤的特异性分子并参与肾损伤修复过程,研究表明肾损伤分子1可作为诊断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但其在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过程中动态表达的意义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肾移植后尿肾损伤分子1含量和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关系,为临床更好地评估及预测移植肾功能恢复能力提供依据.方法:纳入46例肾移植受者,根据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分为3组,肾功能迅速恢复组22例,肾功能缓慢恢复组14例,肾功能延迟恢复组10例.肾移植后2周内每_犬收集24 h尿液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尿液肾损伤分子1含量,同时检测尿液肌酐浓度和当天血清肌酐浓度.观察肾功能恢复过程中尿肾损伤分子1含量变化,并分析尿肾损伤分子1含量和血清肌酐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与结论:各组肾移植后2 d内尿肾损伤分子1含量处于高水平状态,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肾移植2 d后肾功能迅速恢复组尿肾损伤分子1含量随肌酐的下降而讯速下降;肾功能缓慢恢复组尿肾损伤分子1含量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肌酐正常后开始下降:肾功能延迟恢复组尿肾损伤分子1含量迅速下降,但在肌酐开始下降的前一两天迅速上升并持续到肌酐恢复正常.提示尿肾损伤分子1动态检测对预测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肾损伤分子1水平高可能预示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0.
肾移植后尿路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1 223例次资料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尿路并发症是肾移植后常见外科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及移植肾功能,甚至患者生命.肾移植后尿路并发症主要包括尿瘘、输尿管梗阻、输尿管返流等.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尿路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情况.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二军医人学火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泌尿外科于1993-12/2007-04开展的1 223例次同种异体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肾输尿管情况及受者下尿路情况,尿路重建采用输尿管-膀胱黏膜下隧道吻合法948例次,输尿管-输尿管端端吻合法275例次.肾移植后发生的尿瘘、移植肾输尿管梗阻、膀胱输尿管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方法,主要为外科治疗.分析尿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观察治疗后移植肾功能变化,记录移植肾3年存活率.结果与结论:1 223例次肾移植共发生尿路并发症92例(7.5%),其中尿瘘43例(3.5%),35例经再次手术治愈;输尿管梗阻35例(2.9%),29例经外科手术治愈;膀胱输尿管返流14例(1.1%),6例经外科手术治愈.70例行外科处理,其中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35例(占50%),输尿管-膀胱重新再植18例(占25.7%),泌尿内镜治疗11例(占15-7%),其他手术6例(占9.6%).除1例由于供肾肾孟、输尿管全段坏死行移植肾切除外,其余患者肾功能均得到恢复,未发生由于尿路并发症导致的移植肾丢失及患者死亡.出现尿路并发症及无尿路并发症移植.肾3年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肾移植后尿路并发症大都需要外科处理,其中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是常用术式,处理得当对移植肾远期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