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13篇 |
免费 | 319篇 |
国内免费 | 1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篇 |
儿科学 | 52篇 |
妇产科学 | 43篇 |
基础医学 | 182篇 |
口腔科学 | 31篇 |
临床医学 | 598篇 |
内科学 | 321篇 |
皮肤病学 | 47篇 |
神经病学 | 89篇 |
特种医学 | 114篇 |
外科学 | 235篇 |
综合类 | 1150篇 |
预防医学 | 523篇 |
眼科学 | 27篇 |
药学 | 513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548篇 |
肿瘤学 | 1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3篇 |
2023年 | 234篇 |
2022年 | 242篇 |
2021年 | 303篇 |
2020年 | 237篇 |
2019年 | 201篇 |
2018年 | 194篇 |
2017年 | 111篇 |
2016年 | 124篇 |
2015年 | 124篇 |
2014年 | 224篇 |
2013年 | 240篇 |
2012年 | 237篇 |
2011年 | 220篇 |
2010年 | 211篇 |
2009年 | 187篇 |
2008年 | 191篇 |
2007年 | 124篇 |
2006年 | 108篇 |
2005年 | 103篇 |
2004年 | 106篇 |
2003年 | 116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霍彩林 《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10,(3):34-34
我院自2003年4月~2009年4月对180例临床拟诊为肝病的住院患者行B超检查,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80例均系我院内科住院病人。其中男96例,占53.3%。女84例,占46.7%。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9岁,平均年龄41岁。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 了解2岁以下儿童不同体型匀称度的流行现状及其风险因素,为制定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20—2022年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生长发育评估与随访系统,共计纳入8 474名2岁以下儿童,测量体格生长发育指标,并回顾性收集儿童出生及父母情况等构建数值表,采用SPSS 26.0软件分析不同体型匀称度的流行情况和风险因素,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回归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纳入2岁以下常规健康体检男童3 813例,女童4 661例,其中消瘦、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1.5%,19.0%,7.8%,男童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童(χ2分别为17.597、12.653,P<0.01)。出生体质量>4 000g、大于胎龄儿、头围偏大儿童发生超重和肥胖的风险均增加,出生体质量<2 500g儿童发生肥胖的风险高于正常组,头围偏小、小于胎龄儿人群的消瘦风险较高(P<0.05)。父母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风险高于正常人群(P<0.05),剖宫产为儿童期肥胖的风险因素(RR=1.33,9...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髋臼骨折患者出血量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髂腹股沟入路的患者为对照组,33例改良Stoppa入路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耗时短,利于提升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且未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观察创伤急救绿道软件对提升医院创伤中心救治能力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门头沟区医院创伤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救治的128例重症创伤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16]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7例,女性48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54±7.62)岁。按照救治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模式,研究组应用创伤急救绿道软件院前院内联动救治模式。比较两组专科会诊医师到达时间、患者完成全身快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
结果研究组会诊医师到达时间[(5.07±3.31)min比(8.50±5.25)min]、全身快速CT检查完成时间[(27.88±10.30)min比(32.50±15.13)min]和抢救室滞留时间[(37.00±25.16)min比(48.00min±30.27)min]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创伤急救绿道软件应用于创伤救治中,可有效缩短创伤中心质控各时间节点,提升创伤中心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2,2',4,4'-四溴联苯醚(BDE-47)暴露对小鼠肝脏甲状腺激素受体亚型TRα1、TRβ1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C57BL/6小鼠分成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染毒剂量组,对照组给予玉米油,染毒组分别按0.5、5和50mg/kg BW荆量给予BDE-47,连续4天腹腔注射后,以GAPDH为内参,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测定肝脏组织甲状腺激素受体TRα1、TRβ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中、高染毒剂量组小鼠肝脏TRα1和TRβ1mRNA表达均上调(P<0.05),幅度分别为1.9、1.7和1.9、1.5倍(P<0.05);三个剂量组TRα1蛋白表达均升高,TRβ1均下降.结论 BDE-47可改变小鼠肝脏TRα1、TRβ1mRNA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通过室内选育,获得家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探讨拟除虫菊酯对家蝇抗性形成机制、遗传规律.为延缓家蝇抗药性的产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抗性治理措施,更有效地防治家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抗性选育参照国标GB 13917.1~13917.8-92(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以亚致死浓度高效氯氰菊酯对敏感品系家蝇逐代喷施.抗性测定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不同世代家蝇的LD50并计算抗性指数.结果 在高效氯氰菊酯的连续作用下,经过22代的选育,敏感品系家蝇在较短时间内对该种化学杀虫剂会产生较高的抗药性,形成抗性品系,抗性系数达到104.23倍.结论 家蝇抗性的发生、发展,实质上是杀虫剂对家蝇种群中具有抗性基因的个体做定向选择的结果,选择压力越大,抗性发展越快.施药方法对抗性的选育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通过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展心理干预,了解心理健康水平中介因素对抗病毒治疗接受性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以认知疗法和支持性心理疗法为理论基础,由省级心理学专业团队设计了个体心理干预方案,结合日常随访工作,培训合格的随访医生实施个体干预。通过对60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干预对照研究,比较干预前后感染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抗病毒治疗比例(χ2=16.546,P<0.001)和在治依从性良好比例(χ2=12.693,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艾滋病压力评分(t=-38.507,P<0.001)、焦虑评分(t=-36.907,P<0.001)、抑郁评分(t=-36.567,P<0.001)、消极应对评分(t=-12.497,P<0.001)显著下降;社会支持评分(t=33.172,P<0.001)、积极应对评分(t=8.332,P<0.001)显著上升。结论 个体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对抗病毒治疗的接受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活血化瘀中成药注射液对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无复流现象预防效果,为临床PCI术后的用药方案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各大中英文文献数据库,搜集在PCI围术期使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试验组)对比单纯使用常规治疗(对照组)以预防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筛选文献后,用Cochrane手册5.3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每个结局指标的结果数据,使用Stata 15.1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3项RCTs,共3518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治疗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OR=3.03,95%CI (1.40,6.59)]、丹参注射液[OR=3.11,95%CI(1.44,6.71)]、丹参酮注射液[OR=3.96,95%CI (1.59,9.89)]、丹红注射液[OR=3.16,95%CI (1.63,6.11)]分别与常规治疗比较均能显著降低无复流发生率(P0.05),丹参酮注射液在降低无复流发生率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与常规治疗相比,常规治疗联合丹参注射液[OR=1.07,95%CI (0.30,1.83)]、丹参酮注射液[OR=1.52,95%CI (0.98,2.05)]、参附注射液[OR=1.48,95%CI (0.59,2.37)]、疏血通注射液[OR=1.06,95%CI (0.45,1.67)]均能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P0.05),丹参酮注射液在降低MACE发生率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与常规治疗相比,常规治疗联合丹参酮注射液[OR=-2.11,95%CI (-3.70,-0.51)]、丹红注射液[OR=-1.99,95%CI(-2.81,-1.17)]、疏血通注射液[OR=-0.53,95%CI (-0.96,-0.10)]均能显著升高心电图ST段回落率(P0.05),丹红注射液在提高心电图ST段回落率方面疗效最好的可能性最大。结论在降低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MACE发生率方面,丹参酮注射液效果最好的可能性最大;在提升心电图ST段回落率方面,丹红注射液效果最佳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