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12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07年8月5~9日,香港大学医学院玛丽医院韦霖教授应邀率香港新声会探访交流团先后到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参观访问。交流团的医护人员及患者代表就全喉切除术后复声方法和护理、如何自助互助、重返社会作了介绍。他们参观了两所医院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房,并与医护人员和喉癌、下咽癌患者进行了交流。香港新声会成立于1984年,由香港公益金及香港癌症基金会资助,其宗旨是培养无喉者自助互助精神,提供电子喉、食管发音等复声方法训练,推行慈善活动及公民健康教育。香港新声会探访交流团访问山东@雷大鹏 @梁大鹏…  相似文献   
62.
胸骨后甲状腺肿是前上纵隔肿瘤,发生率比较低,病理上可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偶可为甲状腺癌或甲状腺炎。因异常的甲状腺位于胸内,与纵隔关系密切,而纵隔结构复杂,分布有重要的血管神经,近年来我们采用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切除甲状腺肿物取得较满意效果犤1犦,总结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89年5月~1999年10月我们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23例,女16例,男7例,女:男为2.28:1;年龄25岁~62岁,平均49.6岁,患者中以40岁以上者居多,占全部病例的65.2%(15/23)。发生于甲状腺左叶12例,右叶8例,双叶3例。临床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测定、胸…  相似文献   
63.
喉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喉癌组织内微血管的形成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第 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法定量观察 38例喉癌组织内微血管的形态和分布并计算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1喉癌组织内血管形态不规则 ,血管分布具有异质性 ,在癌巢实质内存在几无血管的“空白区”。 2癌组织中的 MVD显著高于癌周正常组织 (P <0 .0 1)。 3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喉癌组织 MVD高于非转移组 (P <0 .0 1) ; 、 期喉癌组织 MVD高于 、 期 (P <0 .0 1)。 4声门上型喉癌组织 MVD与声门型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5喉癌组织内 MVD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三组中分别为 (2 4.70± 6 .36 )、(2 8.6 4± 11.5 4)、(2 9.0 7± 7.84)个 / HPF。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1喉癌组织内存在血管增生现象 ,增生血管主要位于肿瘤间质 ,分布具有异质性。 2喉癌组织内MVD与喉癌分型及组织学分级无明显关系。 3肿瘤血管的形成有利于肿瘤的侵袭转移 ,喉癌组织 MVD的测定可望作为评估预后的又一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非开胸食管拔脱切除颈段食管癌及胃上提、结肠上徙代食管的治疗经验及喉功能保留的适应证,对比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与单纯放疗的3、5年生存率。方法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组29例,其中T2N0期3例,T2N1期3例,T3N0期6例,T3N1期7例,T4N0期5例,T4N1期5例,行非开胸食管拔脱切除颈段食管癌。清扫颈部(24例)及上纵隔气管食管旁(14例)淋巴结,甲状腺叶切除术15例,重建食管用胃上提(22例)或结肠上徙(7例),21例保留喉功能。术前或术后肿瘤患者给予放疗10例同时行化疗,方案为DF方案;单纯放疗组23例,T2N0期2例,T2N1期1例,T3N0期7例,T3N1期4例,T4N0期5例,T4N1期4例。结果综合治疗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85%、37.50%,其中T2级分别为4/4、2/3,T3、T4级分别为10/23、1/5,喉功能保留率72.41%,术后拔管率76.19%,并发症发生率为27.59%;单纯放疗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23.81%、20.00%,其中T2级分别为3/3、1/3,T3、4级分别为2/18、0/2。综合治疗组3年生存率、T3~4级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颈段食管癌可以行非开胸食管拔脱一期切除肿瘤及周围受侵组织,利用胃上提、结肠上徙重建食管,并尽可能保留喉功能。联合放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在颈段食管癌治疗方式的选择上,除有手术禁忌的少数患者外,应首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神经迁移蛋白Slit2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探讨两者对下咽鳞状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lit2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并应用RT PCR法检测新鲜组织中Slit2 mRNA的表达。研究其表达与肿瘤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Slit2蛋白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5.2%和40.5%,两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9,P<0.05);Slit2 mRNA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t=8.230,P<0.05)。Slit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MVD计数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节转移显著相关,两者与肿瘤的发病年龄、部位、临床病理分化程度均无关。肿瘤组织中Slit2阳性表达者MVD计数高于Slit2阴性表达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73,P<0.05);并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s=0.430,P<0.05)。结论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lit2表达和MVD计数,与肿瘤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为Slit Robo信号系统介导了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影响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66.
中医药传统知识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是我国珍贵的具有原创性的知识产权资源,许多内容亟待挖掘整理,被科学保护和推广应用。陕西省佛坪县中草药资源丰富,用药历史悠久,该文章在对佛坪县中药资源系统性普查基础上,通过拜访当地药农、医生,记录当地植物入药的传统知识,共收集药用植物68种,药方51条,应用案例28个,在此基础上提出佛坪县药用资源的利用意见,确认并保护正在传承应用中的、有价值的药用知识和经验,为进一步保护和推广奠定基础,促进当地中医药发展,进一步丰富我国中医药文库。  相似文献   
67.
颈段食管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治疗颈段食管癌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就颈段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特点、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预后进行综述,着重阐述各种皮瓣、喉气管瓣、胃、结肠、游离空肠等不同重建方法的应用及特点.  相似文献   
68.
目的采用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声门区T1期喉癌患者术前与术后血清蛋白质组,寻找靶标蛋白。方法提取声门区T1期喉癌患者术前与术后血清蛋白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后,利用ImageMaster软件寻找差异蛋白点,通过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Western Blot检测其结果的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表达水平。结果共鉴定T1期声门区喉癌患者术前与术后差异蛋白质12个,其中6个蛋白质在术前样本组上调表达,而与术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MD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与术后组(P<0.01),SOD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化应激和免疫反应相关蛋白质在T1期声门区喉癌检测与治疗中具有潜在重要作用,差异蛋白质对于反应T1期声门区喉癌病理进程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9.
舌骨区入路切除咽和喉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舌骨区入路切除咽喉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手术优势。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3年6月期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经舌骨区入路肿瘤切除的53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肿瘤视野暴露清晰,切除完整,术后病理证实切缘无残留。2例舌根受累者分别切除了舌下神经及舌动脉、喉上神经及喉上动脉:1例误伤喉上神经,其余全部予以保留。累及舌根者全部恢复了舌体运动、吞咽及言语功能。所有病例均进行随访,随访满3年和5年分别为46例和39例,无失访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3.9%(34/46)和61.5%(24/39)。结论 舌骨区入路对舌会厌区、咽侧壁、咽后壁及会厌等肿瘤可以提供清楚直接的手术野,有效地减小创伤,是个良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70.
患者,男,29岁,右颈部包块2年余,于2005年3月14日收入我科。患者2年前无意中发现右颈部包块,直径约2cm,无痛,自觉有搏动感,增长缓慢,近2年来包块逐渐长大至直径约4cm。入院体检:T36.4℃,P76次/min,R19次/min,BP147/85mmHg(1mmHg=0.133kPa)。右颈部胸锁乳突肌上份深面下颌角后下方可触及一约4cm×4cm大小的包块,质韧,无压痛,触之搏动感,边界较清晰,可轻度活动。颈部强化CT检查见右侧颈动脉鞘内,颈总动脉分叉处见一5cm×4cm大小的肿块,增强扫描动脉区肿块明显强化,延迟扫描肿块密度略有下降,与周围血管密度相等,颈部血管受压变细。数字减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