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3篇 |
免费 | 151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65篇 |
口腔科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175篇 |
内科学 | 87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20篇 |
特种医学 | 44篇 |
外科学 | 56篇 |
综合类 | 388篇 |
预防医学 | 470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180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240篇 |
肿瘤学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4篇 |
2023年 | 158篇 |
2022年 | 155篇 |
2021年 | 165篇 |
2020年 | 139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83篇 |
2011年 | 87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6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黄雅轩;蔡依含;何婉霞;张莉滟;赵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4,49(5):730-736
目的: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携带的耐药基因会限制临床用药选择,其毒力基因也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CRKP的毒力基因分布、荚膜血清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了解ICU中CRKP的感染特点,为ICU有效监测和防控CRKP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ICU所分离并已确定为CRKP的非重复菌株共40株。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分析待测菌株耐药基因、毒力基因、荚膜血清型的分布,同时将CRKP基因组7个管家基因序列上传至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数据库进行分析,以明确菌株的序列型(sequence typing,ST)。结果:40例ICU CRKP感染患者年龄为(69.03±17.82)岁,且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临床结局好转和死亡各20例。所分离菌株主要来源于中段尿、肺泡灌洗液等标本。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其主要携带blaKPC-1(29株,72.5%)和blaNDM-1(6株,15.0%),另有5株同时携带blaKPC-1和blaNDM-1。所携带的毒力基因有多种,其中entA、entB、entE、entS、fepA、fepC、fepG、yag/ecp、ompA等基因的携带率达100%,entD、fimB、iroB、iroD、fes、pla等基因携带率较低。ICU所分离的CRKP以ST11型(27例,67.5%)为主,荚膜血清型以KL64型(29例,72.5%)为主。共检出23例ST11-KL64型CRKP,占57.5%。结论:ICU CRKP主要为ST11-KL64型,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其中以铁吸收类毒力基因为主;且blaKPC已由blaKPC-2转为blaKPC-1。因此,需密切监测CRKP的分子流行病学变化,同时制订严格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CRKP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2.
973.
红参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Rubra为人参Ginseng Radix et Rhizoma的重要炮制品,在红参的加工过程中氨基酸与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形成氨基酸糖苷类物质。研究表明氨基酸糖苷类物质为红参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目前已从红参中提取分离出精氨酸双糖苷和精氨酸果糖苷等9种氨基酸糖苷类化学成分。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对氨基酸糖苷类物质在化学成分、形成机制、制备工艺和药理活性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和开发红参中新的氨基酸糖苷类活性成分提供参考,为人参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4.
目的 研究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花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和质谱技术,以及化学方法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Nrf2-ARE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评估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野菊花中分离纯化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基-对异丙苄基-β-D-葡萄糖苷(1)、芝麻素(2)、(1S*,2R*,5S*,6S*)-2-(3,5-dimethoxyphenyl)-6-(3,4-methylenedi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圣草酚(5)、3'',4'',5,7-四羟基黄酮(6)、cirsilineol(7)、homoeriodictyol(8)、thymidine(9)、2E,4E,12E-tetra-decatriene-8,10-diynoic acid isobutylamide(10)、tetradeca-2E,4E,12Z-trien-8,10-diynoic acid isobutylamide(11)、α-亚麻酸(12)。结论 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野菊苷;化合物3、12为菊科首分化合物。化合物7和11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75.
976.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钙化的影响因素,为术前评估瓣膜钙化提供参考指标。方法:该研究为病例对照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根据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信息中心数据库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信息,参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236例患者入组。记录患者游离脂肪酸(FFA)、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一般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瓣膜钙化与临床指标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影响因素对瓣膜钙化的诊断意义。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FFA水平、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吸烟情况、冠心病、心房颤动、高血压以及糖尿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瓣膜钙化程度与FFA水平、冠心病、糖尿病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9,95%CI 1.002~1.058,P=0.037)、FFA(OR=1.244,95%CI 1.027~1.506,P=0.025)、冠心病(OR=2.414,95%CI ... 相似文献
977.
[目的]探索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中45岁以上人群心脏代谢指数与高尿酸血症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纳入2011年—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11年数据为基线,于2015年随访高尿酸血症结局。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45岁以上人群心脏代谢指数与高尿酸血症发病风险的关联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心脏代谢指数对高尿酸血症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3 002名研究对象中,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男性中最高心脏代谢指数组高尿酸血症发病风险是最低心脏代谢指数组的3.12倍(P<0.001),HR值为3.120,95%CI为1.606~6.062;女性中最高心脏代谢指数组高尿酸血症发病风险是最低心脏代谢指数组的为2.128倍(P<0.05),HR值为2.128,95%CI为1.060~4.272;且高尿酸血症发病风险随心脏代谢指数的增加而增加。ROC曲线分析显示,心脏代谢指数预测高尿酸血症发病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618(95%CI:0.580~0.656),最佳截断值为0.433,灵敏度为46.97%,特异度为72.94%。[结论]心脏... 相似文献
978.
目的比较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 EFR)与透明帽辅助内镜全层切除术(cap-assisted EFR, EFR-C)治疗老年患者(≥60岁)胃小间质瘤(≤1.5 c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20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EFR(41例)或EFR-C(25例)治疗的胃小间质瘤老年患者资料。比较EFR组和EFR-C组胃小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经济效益及随访情况。结果 EFR组和EFR-C组的肿瘤R0切除率分别是95.1%(39/41)和100.0%(25/25);EFR组手术时间[45.0(32.5, 66.5)min比30.0(20.0, 42.5)min, U=259.500, P=0.001]及切除时间[30.0(20.0, 50.5)min比9.0(6.5, 16.5)min, U=127.000, P<0.001]均长于EFR-C组;EFR组热止血钳使用率高于EFR-C组[75.6%(31/41)比12.0%(3/25), χ2=25.159,... 相似文献
979.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受体2( CCR2)及CC趋化因子配体2( CCL2)和Treg特异性标志物Foxp3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120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CR2、CCL2、Foxp3的表达情况。 结果CCR2、CCL2、Foxp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远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CCR2、CCL2、Foxp3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 0.05),并且三者表达呈正相关(P< 0.001)。三者中CCR2诊断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时具有最高的准确性,也优于增强CT的诊断准确率。 结论趋化因子CCR2/CCL2轴、Foxp3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结肠癌组织内CCR2/CCL2轴、Foxp3的表达对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评价预后、指导术后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8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增殖相关抗原Ki-67蛋白和肿瘤标记物的影响。【方法】将7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胃络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方(由党参、丹参、当归、姜半夏、半枝莲、红花等中药组成)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病理学评分、Ki-67蛋白表达和胃黏膜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活性、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59%(35/37),对照组为83.78%(31/37);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包括胃痛、纳差、嗳气、乏力、口苦)、各项胃黏膜病理学评分(包括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增殖相关抗原Ki-67蛋白表达及TGF-α活性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