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0篇 |
免费 | 151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63篇 |
口腔科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175篇 |
内科学 | 86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20篇 |
特种医学 | 44篇 |
外科学 | 56篇 |
综合类 | 388篇 |
预防医学 | 470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180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240篇 |
肿瘤学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1篇 |
2023年 | 158篇 |
2022年 | 155篇 |
2021年 | 165篇 |
2020年 | 139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83篇 |
2011年 | 87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6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目的 探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用急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急诊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全面改进后急诊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干预有效率、康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干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糖达标时间、血酮达标时间、尿酮转阴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接受全面改进后急诊护理干预,能提高急诊干预效果,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62.
目的:观察健康信念模式框架的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实施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框架的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家属疾病认知评分、患儿生活质量评分,问卷调查患儿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疾病认知各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提升,但组间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给予健康信念模式框架下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家属疾病认知,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可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963.
目的:探讨金果胃康胶囊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UNC-51样激酶1(ULK1)/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75只SPF级Wistar大鼠,除空白组外,采用MNNG复合造模法建立PLG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叶酸组及金果胃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灌胃给药8周后取材。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ULK1蛋白表达水平,qPCR检测胃组织AMPK、mTOR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胃组织AMPK、p-AMPK、mTOR、p-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金果胃康胶囊可显著改善PLGC大鼠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上皮结构、形态紊乱及细胞异型性等病理表现。与模型组比较,金果胃康胶囊能显著上调AMPK、p-AMPK、ULK1的表达水平,下调mTOR、p-mTOR的表达水平(P<0.05),以高剂量组疗效最为显著。结论:金果胃康胶囊可能通过调控ULK1/AMPK/mTO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修复胃黏膜病变,从而起到防治PLGC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4.
目的 探讨低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血清瘦素(LEP)水平与患儿身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以及瘦素及其受体(Ob-R)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心肌中的关联机制.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 2019 年1 月至 2020 年 10 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先心病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 52 例低龄(6 月龄以下)的先心病患儿,根据动脉血氧分压 90 mmHg为界分为紫绀组(n=30)和非紫绀组(n=22).收集其身高、体质量计算BMI值.用ELISA测定患儿血清瘦素水平,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HIF-1α、Ob-R表达.同期将SD大鼠分为常氧组和低氧(10% O2)组,持续低氧4周,于低氧第14 天至第 21 天每天腹腔注射HIF-1α抑制剂地高辛(2 mg/kg)为地高辛组.记录大鼠体质量,通过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HIF-1α、Ob-R的表达.结果 与非紫绀组相比,紫绀组患儿BMI显著降低(P<0.05),经BMI校正的瘦素水平(LEP/BMI)也明显低于非紫绀组(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证实患儿循环系统中血清瘦素与BMI呈正相关(P<0.05);紫绀组患儿心肌中随着HIF-1α的表达增加,Ob-R表达水平也相应增加,两者呈显著相关性(P<0.05);动物模型中低氧动物注射地高辛后,随着HIF-1α的表达下调后,心肌组织Ob-R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下降的趋势明显减弱(P<0.05),右室肥厚指数显著低于注射0.9%氯化钠溶液组(P<0.05).结论 HIF-1α可调节心肌组织中Ob-R的表达,其与瘦素及其受体的关联机制可作为改善低龄先心病患儿预后的新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65.
目的 研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断的501例PPGL患者,按照NSE正常(≤16.3 ng/mL)和NSE升高(>16.3 ng/mL)进行分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别。结果 NSE升高组患者与NSE正常组相比,肿瘤原发灶直径更大(5.00 cm vs 4.60 cm),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NE),24 h尿多巴胺(DA)水平更高,出现转移病变的比例更高(31.6%vs 13.7%)(P<0.05)。NSE水平与肿瘤原发灶大小(r=0.131,P<0.05)、24 h尿NE水平(r=0.195,P<0.05)、24 h尿DA水平(r=0.119,P<0.05)成正相关。结论 在PPGL患者中,NSE水平与肿瘤大小、分泌功能以及是否发生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966.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高发且危害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肌生物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病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I、脑钠肽等。近年,出现一些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生长分化因子-15、半乳糖凝集素-3和miRNA等新型生物标志物,可对心血管急性事件的的预后进行预测。本文就通过探讨上述新型心脏标志物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67.
摘要:目的 评价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法定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从多方面对83批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抽验样品的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法定检验结果显示83批注射用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均符合规定。探索性研究中对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的有关物质、对映异构体杂质和葡萄糖含量测定等方法进行了优化;建立了能同时分离15个已知杂质的HPLC方法,并发现各企业样品的杂质谱基本一致;采用LC-MS分析发现样品中均存在潜在基因毒性杂质3-氟-4-(4-吗啉基)苯胺,且在加速稳定性试验中,3-氟-4-(4-吗啉基)苯胺的含量略有增加。结论 国内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的产品质量较为理想;但各生产企业应对产品中的潜在基因毒性杂质3-氟-4-(4-吗啉基)苯胺予以关注。现行质量标准亟待统一和提高。 相似文献
968.
969.
背景 晚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尤其是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DM-PTC)的病情变化主要从甲状腺球蛋白(Tg)等血清学指标和CT等影像学两方面进行监测。由于CT等影像学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如辐射、价格昂贵及转移病灶分布的复杂性,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 1.1)常无法及时捕捉DM-PTC患者的病情变化,而整合了时间维度的Tg倍增时间(TgDT)已显示其在灵敏监测PTC疾病变化中的作用。 目的 以TgDT为结局变量,探索DM-PTC的生化进展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就诊的61例DM-PTC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门诊病历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并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基因突变检测内容包括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突变、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突变、转染重排(RET)融合、大鼠肉瘤病毒(RAS)突变。末次131I治疗后4个月到1年时间内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淋巴细胞检测。计算TgDT,以TgDT 3年为界,将研究对象分为<3年组(n=16)和≥3年组(n=45)。末次131I治疗后4个月到1年时间内,计算TgDT的初次Tg时间点的T细胞亚群、NK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绝对值被定义为淋巴细胞亚群的初始值,计算TgDT的末次Tg时间点的T细胞亚群、NK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绝对值被定义为淋巴细胞亚群的末次值,淋巴细胞亚群随时间纵向变化情况以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率表示,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率=(末次值-初始值)/初始值×100%。比较两组淋巴细胞亚群初始值及变化率的差异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向后回归分析探究DM-PTC生化进展的影响因素。 结果 ≥3年组确诊年龄、末次131I治疗前局部手术次数、碘难治(RAIR)、TERT突变、BRAF与TERT共同突变比例低于<3年组,RET融合比例高于<3年组(P<0.05)。≥3年组CD3+ T细胞百分比、CD8+ T细胞百分比高于<3年组,NK细胞百分比、CD4/CD8低于<3年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8+ T细胞百分比降低(OR=0.879,95%CI=0.792~0.975)、BRAF与TERT共同突变(OR=7.044,95%CI=1.368~36.265)是DM-PTC生化进展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低CD8+ T细胞比例的免疫状态、BRAF与TERT共同突变等多种因素可影响DM-PTC的生化进展,淋巴细胞亚群及多基因联合检测对于DM-PTC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0.
段雪含;郝永哲;丁骏;戚春建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24,(3)
目的研究在不同诱导条件下β-葡聚糖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 BMDCs)活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小鼠胫骨和腓骨的骨髓在体外分别用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 ligand, Flt-3L)、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和IL-4诱导成FL-DCs、GM-DCs, 经全葡聚糖颗粒(whole glucan particles, WGP)刺激后, 流式细胞术分析FL-DCs和GM-DCs表面分子CD40、CD80、MHCⅠ、MHCⅡ、CD8α、CD11b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2p40、TNF-α、IL-6、IL-10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受体的mRNA水平;OT-Ⅰ、OT-Ⅱ小鼠经磁珠分选试剂盒分选出CD8+、CD4+T细胞, 加入特异性抗原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与FL-DCs、GM-DCs共培养, 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经WGP刺激后, FL-DCs和GM-DCs中CD40、CD80、MHCⅠ、MHCⅡ、CD8α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细胞因子IL-12p40、TNF-α的分泌显著增多(P<0.05), 而IL-6、IL-10含量在FL-DCs、GM-DCs间存在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 WGP促进GM-DCs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5和CCR7的表达(P<0.001和P<0.01), FL-DCs中CCR7的改变更为显著(P<0.000 1);在两种不同的培养方式中, WGP均能促进CD4+T细胞产生更多的IFN-γ和IL-17α(P<0.05)。结论 WGP可诱导BMDCs的成熟, 提高BMDCs对效应T细胞的活化能力, 且可促使不同诱导来源的BMDCs向不同的Th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