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人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Wharton′s jelly-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WJMSCs)移植对犬退变椎间盘的影响。方法:从新生儿脐带中提取WJMSCs,取增殖良好的第3代细胞,用含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相关病毒(r AAV2-EGFP)感染标记细胞。选择20只健康成年比格犬作为实验动物,使用穿刺抽吸髓核组织法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L4/5、L5/6、L6/7)。4周后将犬各节段椎间盘进行分组:L3/4为对照组(A组);L4/5为退变组(B组);L5/6为注射组(C组),注射生理盐水;L6/7为移植组(D组),移植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WJMSCs细胞悬液。造模术前、术后4、8、12、24周行腰椎X线及MRI检查。24周后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冰冻切片荧光、HE染色及番红O染色等组织学检测,提取髓核组织总RNA,反转录后行Real Time PCR检测,观察蛋白多糖、Ⅱ型胶原、SOX-9及Ⅰ型胶原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分离培养的WJMSCs贴壁生长,呈梭形形态,r AAV2-EGFP病毒感染后第3天表达绿色荧光。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各组椎间盘高度指数及相对灰度指数在造模术前、术后第4周无统计学差异,术后8、12、24周,D组椎间盘相对高度指数及相对灰度指数较B、C组高(P0.05),比A组低(P0.05)。术后24周,D组髓核组织冰冻切片内能够检测到GFP阳性的WJMSC细胞,HE染色显示D组髓核组织退变比B组和C组轻,番红O染色结果显示D组染色较B组和C组深,基因表达检测结果显示D组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及SOX-9基因表达比B、C组高(P0.05),但比A组低(P0.05)。结论:人WJMSCs移植入犬退变椎间盘内能够存活,促进椎间盘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合成,维持椎间盘高度及髓核含水量,能够有效延缓椎间盘退变进展。  相似文献   
12.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高患病率给社会经济和医疗带来较大的负担,并且临床治疗中对于最佳治疗的时间以及方法存在重大争议,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可减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并发症,减轻疼痛,加强结构完整性。目的:探究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随访康复效果分为疗效良好组与疗效欠佳组,每组37例。术前及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以及影像学资料等。结果与结论:(1)术后疗效欠佳组有3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疗效良好组4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2)在术前与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与目测类比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在术后12个月时均明显改善,其中疗效良好组明显优于疗效欠佳组(P <0.05);(3)术前两组患者的伤椎高度丢失率、Cobb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偏移以及胸椎后凸角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酸环境对体外培养的成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PMSCs)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探讨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制。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从6例脊柱侧凸矫形患者手术摘除的6个腰椎间盘(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髓核组织中分离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并观察细胞形态。取P2代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分离得到的细胞表型CD34、CD45、CD73、CD90、CD105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用成骨、成软骨、成脂培养液诱导培养细胞,2周后分别用茜素红、甲苯胺蓝、油红O对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其成脂、成骨、成软骨能力。按照国际干细胞治疗协会(ISCT)有关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判定标准,对分离得到的细胞进行综合评估鉴定。在37℃、21%O2、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用不同p H值(6.2、6.5、6.8、7.1、7.4)的DMEM10%血清培养液培养P2代细胞,1、3、5、7、9、11、13d后利用细胞增殖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OD值),培养3d时借助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不同p H值培养基培养28d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P2代细胞"干性维持"基因Oct4、Nanog、Jag1、Notch1及酸离子通道家族蛋白基因ASIC1、ASIC2、ASIC3、ASIC4的m RNA表达情况。结果:P0代细胞均贴壁生长。P2代细胞免疫表型鉴定显示MSCs表面分子标记CD90、CD105、CD73表达比例分别高达96%、95%、94%以上,低表达CD45、CD34、HLA-DR(均低于4%)。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分别证实分离的细胞均可向骨、脂肪及软骨细胞三系诱导分化。按照ISCT有关MSCs的判定标准,分离得到的细胞即NPMSCs。细胞代谢活性测定示P2代细胞在培养后1、3d各组间细胞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d、7d、9d、11d、13d各组间细胞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 H值越低细胞的OD值越小。p H值7.4组的细胞凋亡率均小于其余各组,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p H值7.4组"干性维持"基因Oct4、Nanog、Jag1、Notch1及酸离子通道家族蛋白基因ASIC1、ASIC2、ASIC3、ASIC4的m RNA均明显高于p H值7.1、6.8、6.5、6.2组(P0.05)。随着培养液p H值降低,细胞的凋亡率升高,细胞干性维持基因及酸通道家族蛋白基因的m RNA表达降低。结论:低p H值的酸环境培养1、3d对成人NPMSCs增殖无明显影响,培养5d后明显抑制NPMSCs的增殖和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且随着p H降低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王伟琴  陶晖  姚利颖  张丽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205-2207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杭州市江干区职业卫生工作情况,为进一步防治职业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3年来该区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资料,建立职业卫生监管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373家企业3 799个作业点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87.3%,其中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最低(73.0%),其次为粉尘(90.4%)和化学因素(96.1%)。在各行业中,机械制造行业(82.0%)、家具制造行业(83.4%)检测合格率较低,主要超标项目为噪声、苯系化合物。389家次企业共10 080名劳动者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漏检率为(5.8%),化学因素漏检率最高(9.2%),各行业中印刷行业漏检率最高(15.6%)。结论该区职业病危害的重点为噪声、苯系化合物接触行业,应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管,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关于维甲酸对干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较少见,对睾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抑制细胞衰老的作用方面。目的:探索维甲酸和睾酮单独和联合诱导对脂肪源干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2月龄SD雌性大鼠脂肪源干细胞,传至第3代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和表面标记鉴定。将其分为6组:①对照组。②10-5 mol/L 维甲酸组。③10-6 mol/L 维甲酸组。④10-5 mol/L维甲酸+睾酮组。⑤10-6 mol/L维甲酸+睾酮组。⑥睾酮组。对照组应用DMEM+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培养液,其余各组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相应剂量维甲酸或睾酮或二者联合诱导剂。各组培养36 h后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细胞分期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10-5 mol/L 维甲酸组和10-6 mol/L 维甲酸组G 1期细胞数比例明显升高,S期细胞数比例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睾酮组G 1期细胞数比例明显下降,S期细胞数比例为明显上升。10-5 mol/L维甲酸+睾酮组与10-5 mol/L 维甲酸组比较,10-6 mol/L维甲酸+睾酮组与10-6 mol/L 维甲酸组比较,G 1期细胞数比例有所下降,S期细胞数比例为明显上升。结果表明,维甲酸可将脂肪源干细胞周期阻滞于G 1期,延缓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的进程;睾酮可加速脂肪源干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的进程;联合诱导可加速脂肪源干细胞的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干细胞移植治疗给创伤性脑损伤带来了新的希望。本实验分离培养了SD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MSCs),对表面标志物CD11b、 CD29、 CD45、 CD49d、CD90 和 CD106进行了检测,静脉移植治疗大鼠脑冷冻伤,结果第4代ADMSCs CD29和CD90 呈高表达,而CD11b、CD45、CD49d和CD106呈低表达。ADMSCs移植明显促进了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认知功能恢复。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移植的ADMSCs大量聚集在损伤的大脑皮层,在正常皮层和其他区域未见有移植的细胞迁移。Western-blot检测显示实验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SD大鼠ADMSCs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静脉移植ADMSCs能定植于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损伤皮层,接受移植大鼠脑内BDNF的含量增加,神经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针灸穴位和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数字人数据和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核磁共振成像(MRI)数据,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并与中医经络相比较.并对全身筋膜结缔组织支架进行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分析.结果: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显示出与中医经络记载走行接近的影像结构,提示全身的结缔组织均与经络密切相关.结论: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是人体筋膜支架;经络的组织学结构为的非特异性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穴位是筋膜上在接受刺激时能产生较强生物信息的部位;提出一种新的解剖学分科方法和学术研究领域:筋膜解剖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并评价载有BMP-7功能片段的新型功能化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水凝胶支架材料RADKPS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退变髓核再生领域中的体内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自组装多肽RADA16-Ⅰ为原料,通过化学键链接BMP-7功能片段构建功能化自组装多肽RADA-KPSS,再与RADA16-Ⅰ等比例混合制备新型功能化自组装多肽RADKPS。通过大体观察、原子力显微镜评估RADKPS支架材料的结构特点。分离培养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BMSCs,取第3代BMSCs与RADKPS复合培养7 d,通过扫描电镜、细胞荧光素二乙酸盐/碘化丙啶活性染色、MTT法检测RADKPS的细胞相容性;于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离体椎间盘内注射1%RADKPS后培养并观察其髓核内细胞活性。采用溶血实验检测RADKPS的血液相容性。将RADKPS植入6~8周龄昆明小鼠皮下28 d,行大体观察及HE染色观察RADKPS组织相容性。结果 RADKPS在L-DMEM中成胶后呈均匀透明水凝胶状;原子力学显微镜示纳米纤维相互连接呈三维网状结构,纤维直径(25.68±4.62)nm,纤维长度(512.42±32.22)nm。RADKPS支架复合BM SCs 7 d后,扫描电镜示细胞在支架上黏附良好,细胞活性维持在90%以上;MTT检测示0.1%、0.05%、0.025%RADKPS溶液均不同程度促进新西兰大白兔BMSCs增殖。溶血实验结果示,不同浓度RADKPS溶液相对溶血率均5%,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小鼠皮下注射实验结果示,28 d后注射局部皮肤无水疱、红斑及焦痂形成;HE染色示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大量纤维组织取代水凝胶支架,材料组织相容性良好。结论新型功能化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水凝胶支架材料RADK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适合于髓核的组织工程修复与再生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肪源干细胞(ADSCs)是否存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以及骨缺损对大鼠内源性ADSCs中BMP信号通路分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取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5只)和实验组(B组25只)。A组不做处理,直接取腹股沟脂肪垫进行ADSCs培养。B组制造骨缺损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3、7、14、21d取腹股沟脂肪组织进行ADSCs培养,每一时间点取5只大鼠。原代培养7d,提取ADSCs总RNA,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BMP受体(BMPR)和Smads的mRNA表达变化。实验数据用95%可信区间表示。 结果实验组骨缺损后1、3、7、14、21 d BMPR1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缺损后7d表达量(2.532,2.552)增加达高峰。实验组骨缺损后1、3、7、14 d BMPRIb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缺损后14 d表达量(6.628,6.648)增加达高峰。实验组骨缺损3、7、14、21 dBMPR2、Smad5、Smad8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缺损后14dBMPR2、Smad5表达量(3.538,3.658;8.055,8.149)增加达高峰,骨缺损后3 d Smad8表达量(3.657,3.759)增加达高峰。实验组骨缺损后7、14、21 d Smad1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缺损后7d表达量(3.641,3.771)增加达高峰。 结论 ADSCs表达BMPR,可能存在BMP信号通路,骨缺损可引起大鼠ADSCs中BMP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皮肤切口对皮下脂肪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皮肤切口对皮下组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收获率、细胞形态、分化能力、增殖特性和表面标志的影响.方法:6只SD大鼠在左侧腹股沟做皮肤切口后缝合,和对照组6只大鼠同取右侧腹股沟脂肪垫分离培养ADMSCs.计算间质血管碎片细胞和贴壁细胞收获率,用这两种第4代ADMSCs进行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绘制生长曲线并测定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CD11b、CD29、CD45、CD49d、CD90和CD106的表达率.结果:皮肤切口组大鼠的间质血管碎片细胞和贴壁细胞收获率较对照组大鼠明显降低.来自两组大鼠的ADMSCs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差异,都能进行成骨成脂分化,生长曲线和细胞倍增时间无明显差异,表面标志CD11b、CD29、CD45、CD49d、CD90和CD106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皮肤切口能引起皮下脂肪组织的ADMSCs收获率降低,对获得的ADMSCs在形态、多向分化性质、增殖能力和表面标志方面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