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52篇
综合类   35篇
药学   4篇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曾志芬  陶恩祥 《新医学》2009,40(10):684-686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以多巴胺的替代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该疗法并不能延缓病程。长期以来,人们致力于寻找能延缓或阻止该病进展的神经保护药物,随着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不少药物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均显示出有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但质疑和争议亦随之而来,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抗帕金森药被公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该文就一些研究得最多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药物作出论述,对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药物的研发概况和各家见解作简单的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2.
Wistar乳鼠中脑黑质器官型脑片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中脑黑质器官型脑片的培养方法,寻找一种较好的帕金森病组织模型材料。方法 选出生5d-7d的Wistar乳鼠,制备中脑黑质层面脑片。用Millicell-CM微乳膜将脑片放置在培养液 气体界面上培养。分为培养0d,10d,20d和30d4组,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培养10d和20d的脑生与0d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培养30d脑片发现有部分神经元变性坏死,胶质细胞明显增生,TH阳性神经元减少。同时发现在脑片长期培养过程中存在“微血流”现象。结论 Millicell-CM膜的中脑黑质器官型脑片培养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神经组织体外培养方法,可用于制作帕金森病等的组织模型。  相似文献   
103.
赤灵芝对老年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30例为防治脑动脉硬化口服赤灵芝的老年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服药前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r)的能力及NK细胞活性分别为134.1±30.7U/ml,8.3±3.9U/ml和40.1±10.5%。当受试者口服赤灵芝(每例4.5g/d,连服30日)10日,以上三项指标即有明显提高。服药20日三项指标分别增加至159.2±39.4U/ml,11.5±5.2U…  相似文献   
104.
parkin基因的一个新的点突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parkin基因外显子2-10点突变与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琼脂糖电泳、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DNA测序及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方法,检测了60例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患者以及120名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DNA的parkin基因外显子2-10点突变。结果:发现1例患者的parkin基因外显子2存在纯合突变(G237→C),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证实,其它外显子未见突变,120名正常对照也未见突变。结论:parkin基因外显子存在点突变,可能与部分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5.
脑涨落图检测脑梗死患者神经递质功率变化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脑涨落图分析技术是近几年来中国首创的一种无创伤性的脑功能检测方法,可通过测定脑电波中优势超慢波的功率,反映脑内神经递质含量.目的:利用脑涨落图机观察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神经递质功率变化的特点.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一对照分析,于2005-08/2006-03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完成.对象:纳入脑梗死患者30例,病程3 h~2 d;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受试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方法:应用脑涨落图机收集30例脑梗步匕患者发病第1,3天、第六七天的神经递质功率信息,与健康体检者的脑电功率进行比较,分析脑梗死患者神经递质功率的变化特点.主要观察指标:对照组和脑梗死组发病后不同时间脑涨落图中各神经递质功率、运动指数、兴奋抑制指数、血管舒缩指数及熵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脑内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谷氨酸、兴奋递质3、5-羟色胺、乙酰胆碱、兴奋递质6、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抑制递质13的功率在发病第1天均显著降低(P<0.05).发病第3天,脑梗死患者脑内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与谷氨酸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递质功率与总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发病第六七天,脑梗死患者脑内所有神经递质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γ-氨基丁酸及谷氨酸功率存脑梗死早期有一急剧升高再降至正常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6.
氟西汀对脑梗死后伴抑郁症状患者总体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探讨氟西汀( 百忧解) 对于脑梗死后具有抑郁症状病人总体康复的影响。方法 在111 例脑梗死后2 周的病人中有中风后抑郁症状46 例,随机将抑郁症状病人分为百忧解治疗组24 例和对照组22 例,在氟西汀治疗前、治疗30 天和60 天后,分别给病人行 H A M D 评分和中风康复改良斯堪的文尼亚量表( S S S) 评分。结果 脑梗死病人抑郁症状出现率414 % ,未给予氟西汀治疗的抑郁症状病人组, S S S 评分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状组;但是,在氟西汀治疗组,病人的 S S S 评分明显下降,提示总体康复加快。结论 脑梗死后抑郁症状出现率很高,氟西汀能有效控制病人的抑郁状态,加速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效果。方法:以我校2014级100名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实验组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和评价方式、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方法进行考核评价,将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学生出科成绩为(92.3±4.1)分,对照组为(87.4±6.5)分,实验组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体模式满意度较高。结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我校2014级100名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实验组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和评价、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方法进行考核,将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学生出科成绩为(92.3±4.1)分,对照组为(87.4±6.5)分,实验组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满意度较高。结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9.
背景:脑涨落图分析技术是近几年来中国首创的一种无创伤性的脑功能检测方法,可通过测定脑电波中优势超慢波的功率,反映脑内神经递质含量。 目的:利用脑涨落图机观察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神经递质功率变化的特点。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照分析,于2005-08/2006-03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完成。 对象:纳入脑梗死患者30例,病程3 h~2 d;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受试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方法:应用脑涨落图机收集3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3天、第六七天的神经递质功率信息,与健康体检者的脑电功率进行比较,分析脑梗死患者神经递质功率的变化特点。 主要观察指标:对照组和脑梗死组发病后不同时间脑涨落图中各神经递质功率、运动指数、兴奋抑制指数、血管舒缩指数及熵值。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脑内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谷氨酸、兴奋递质3、5-羟色胺、乙酰胆碱、兴奋递质6、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抑制递质13的功率在发病第1天均显著降低(P < 0.05)。发病第3天,脑梗死患者脑内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与谷氨酸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他递质功率与总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发病第六七天,脑梗死患者脑内所有神经递质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γ-氨基丁酸及谷氨酸功率在脑梗死早期有一急剧升高再降至正常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染的神经干细胞(NSC)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放射性脑损伤组、NSC和转染VEGF的NSC治疗组, 放射性脑病模型成功制备后1周脑内移植转染VEGF的NSC,移植后1周、2周、3周、4周和6周末取其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SE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放射性脑损伤组大鼠脑组织中NSE阳性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与放射性脑损伤组相比,NSC治疗组和转染VEGF的NSC治疗组在移植3周后NSE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 与NSC治疗组比较,在移植6周末转染VEGF的NSC治疗组NSE的阳性细胞数增加更明显(P<0.05)。与放射性脑损伤组比,NSC治疗组和转染VEGF的NSC治疗组在移植3周末NSE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 与NSC治疗组比较,在移植6周末转染VEGF的NSC组NSE蛋白表达量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转染VEGF的NSC移植可提高放射性脑损伤组织中NSE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