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程玥  夏旭芬  陶志华 《浙江医学》2022,44(15):1586-1588,1594
目的筛选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PC)和雄激素非依赖性PC细胞核内的雄激素受体靶基因。方法取雄激素依赖性PC细胞株LNCaP和雄激素非依赖性PC细胞株LNCaP-AI进行培养,使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筛选LNCaP、LNCaP-AI细胞中的雄激素受体结合位点,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寻找雄激素受体靶基因。采用RT-PCR法检测并比较LNCaP、LNCaP-AI细胞中雄激素受体差异靶基因表达水平。结果LNCaP、LNCaP-AI细胞中分别发现9021、4949个基因组测序数据富集区域,其中4143、2380个落在雄激素受体结合位点,将这些位点定位到基因组后分别得到2796、1854个雄激素受体相关基因(相同的基因有789个)。多数靶基因集中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紧密连接、血管平滑肌收缩信号通路;LN-CaP与LNCaP-AI细胞的差异靶细胞通路为黏着斑通路。从LNCaP与LNCaP-AI细胞测序得到的雄激素受体差异靶基因中筛选出富集程度较高的雄激素受体差异靶基因2个,即LIFR、PSMA6。LNCaP-AI细胞中LIFR、PSMA6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LNCaP细胞(均P<0.05)。结论LIFR、PSMA6为PC细胞核内雄激素受体靶基因。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含量和其免疫标志物的关系 ,其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临床诊治和预后中的应用评价。方法 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18例诊断或怀疑为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HBV -DNA、乙肝免疫标志物(HBsAg、抗 -HBs、HBeAg、抗 -HBe和抗 -HBc)的检测 ,结果HBV的s抗原、e抗原、c抗体(HBsAg、HBeAg、抗 -HBc)都阳性的标本 ,其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96.95 % (127/131) ,平均含量为106.36±1.46拷贝/ml;HBsAg、抗 -HBe、抗 -HBc都阳性的标本 ,其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43.86 %(25/57) ,平均含量为104.08±0.92 拷贝/ml;12.12%(4/33)乙肝免疫标志检测阴性标本仍可检出HBV -DNA。结论 血清乙肝病毒核酸的定量与乙肝免疫标志检测相比 ,有较高的敏感度 ,但难以检出非病毒复制状态的感染 ,尚不能替代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在乙肝患者诊治过程中 ,应联合乙肝免疫标志、HBV -DNA的检测 ,以助于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以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前、后的骨代谢变化情况。方法:采用RIA和ELISA法测定53例吸毒患者戒毒前、后及61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瘦素、骨钙素、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的浓度,并比较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前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戒毒后,并且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戒毒前、后血清BG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组间ICTP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骨代谢的改变,其骨形成及骨转换率有一定的影响,戒毒后仍不能完全恢复,而对骨吸收影响不大。提示在进行戒毒治疗的同时,要注意监测骨代谢的变化,并了解其变化规律,以利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4.
【摘要】目的鉴定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的1例Rh血型弱D59型。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试剂对筛查出的D变异型血型做血清学鉴定,结合12种单克隆抗体对该标本RHD抗原表位进行确认;使用PCR-SSP法对弱D型进行基因分型。对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并分析其杂合性。结果在该标本中发现等位基因C.1148T〉C,其血清学反应格局符合弱D表型。RHD合子型鉴定其为RHD+/RHD-杂合型。结论该先证者为中国人群中首次发现的弱D59型。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168A→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陛。方法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mpPCR—RFLP),对汉族185例冠心病患者及149名正常人群MHC2TA基因-168A→G位点进行研究。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均检出-168AA、-168AG和-168GG基因型,MHC2TA-168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24和0.802,MHC2TA-168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76和0.198,冠心病组MHC2TA-168G基因型频率(0.276)明显高于对照组(0.198。OR:1.542,95%CI:1.070~2.221;P〈0.05。结论MHC2TA-168A→G多态性与冠心病有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人群冠心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血脂、高血压等与另一危险因素: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26例脑梗塞患者的ACE基因型,同时检测其血脂。载脂蛋白、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状况,并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引起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1)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组与非颈动脉硬化组相比,颈动脉硬化组的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P均<0.05),而两组的ACE基因多态性、性别、血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总胆固醇是引起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胆固醇是引起颈动脉硬化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脑梗塞的其它危险因素:ACE基因多态性、高血压等并不通过引起颈动脉硬化来影响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评价外周血前列腺痛抗原3基因(prostate cancer antigen 3,PCA3 mRN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基因(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 mRNA)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PCa)及对其微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双重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dFQ-RT)-PCR对49例PCa和7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外周血PCA3 mRNA和PSA mRNA进行定量检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在PCa诊断和微转移监测中的价值.结果 PCa组外周血PCA3 mRNA含量明显高于BPH组[2 362(<3-7 421)拷贝/ml比<30拷贝/ml,Z=-6.66,P<0.01],而PSA mRNA含量也明显高于BPH组[3 425(908~36 639)拷贝/ml比<200拷贝/ml,Z=-6.40,P<0.01];PCa组外周血PCA3mRNA和PSA mRNA的阳性率随临床分期增高而增加[B期:均为30.0%(3/10),C期:60.0%(9/15)和86.7%(13/15),D期:91.7%(22/24)和91.7%(22/24);χ2分别为13.534和16.451,P均<0.01],同时也随Gleason评分增高而增加[2~4分:20.0%(1/5)和40.0%(2/5);5~7分:66.7%(12/18)和72.2%(13/18);8~10分:84.6%(22/26)和92.3%(24/26);χ2分别为8.895和8.015,P均<0.05];ROC曲线显示,当PCA3 mRNA和PSA mRNA临界值分别为846拷贝/ml和280拷贝/ml时,诊断PCa敏感度分别为69.4%(34/49)和81.7%(40/49),特异度分别为90.1%(64/71)和77.5%(55/71);而联合检测时其敏感度可增至85.7%(42/49),但特异度下降为76.1%(54/71).PCA3 mRNA诊断PCa微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20/22)和84.7%(11/13).结论 外周血PCA3 mRNA和PSA mRNA检测是PCa诊断的良好指标,而联合检测可弥补PCA3 mRNA敏感度低和PSA mRNA特异度低的不足,而更有利于PCa诊断;PCA3 mRNA可能为PCa微转移诊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中HBVDNA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计数并提取单个核细胞及相应血浆中HBVDNA ,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单个核细胞和血浆中HBVDNA含量。结果 对 1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相应血浆中HBVDNA定量检测 ,结果发现 :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DNA检出率为 80 3% ,血浆中HBVDNA检出率为 72 9% ,两者检出率无差异 (χ2 =3 13,P >0 0 5 ) ,检出结果具有一致性 (χ2 =8 2 5 2 ,P <0 0 1)。②在HBV血清学标志为HBsAg( )HBeAg( )到HBsAg( )HBcAb( )各组中 ,其血浆和PBMCs中HBVDNA检出率和含量均逐渐降低 ,各组中血浆和PBMCs中HB VDNA含量间具有相关性 (P <0 0 5 )。③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中 ,除 18例急性肝炎患者的血浆和PBMCs中均检出HBVDNA并含量较高外 ,在其余的病例中 ,随着病情严重 ,PBMCs中的检出率明显升高而血浆中的检出率明显降低 ;而除急性肝炎组PBMCs和血浆中HBVDNA含量不具有相关性外 (P >0 0 5 ) ,其它各组间均具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PBMC中的HBVDNA持续存在在乙肝患者的发病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PBMCs中的HBVDNA检测在发病机制和治疗监测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CH)发生YMDD变异后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标志物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接受≥6个月以上拉米夫定治疗285例CH患者YMDD变异情况;从中选取135例患者,根据变异结果分为无突变组70例、突变组65例(包括完全突变39例、部分突变18例,混合突变8例);根据是否继续用拉米夫定治疗各分为继续治疗组和未继续治疗组;同时测定各组乙肝病毒拷贝数(HBV-DNA)、HBV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LT、AST、GGT等血清标志物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CIV)水平;将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85例患者中发生YMDD突变144例(占50.5%),突变类型较稳定,其中以YIDD型为最常见;突变组HBeAg阳性率、HBV-DNA水平高于无突变组(P<0.01、P<0.05);突变病例中继续治疗组HBV-DNA水平比未继续治疗组反而增加(P<0.05),无突变病例中继续治疗组PIV、PCIII、HBV-DNA水平比未继续治疗组出现下降(P<0.01、P<0.05)。结论YMDD突变组HBeAg阳性率、病毒拷贝数高于无突变组,而常规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无差异;继续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可改善无突变组患者的肝组织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通过检测老年肺炎患者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维生素D3(VitD3)水平,探讨sTREM-1、VitD3与老年肺炎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3例老年肺炎患者为病例组,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TREM-1、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VitD3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老年肺炎组血清sTREM-1水平[234.80±68.90)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74.20±41.2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肺炎组血清VitD3水平[(18.92±7.27)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3.75±9.2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EM-1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VitD3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结论 sTREM-1、VitD3是肺炎诊断的良好指标,对老年肺炎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