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取石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82例,待常规内科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其中41例接受腔镜下取石术治疗,另41例接受ERCP下取石术。结果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1.19±0.18)d对(1.25±0.14)d、(1.09±0.15)d对(1.14±0.12)d、(11.73±1.34)d对(12.09±1.50)d和(33564.20±4122.17)元对(32441.86±4055.72)元,P0.05];术后,腔镜组与ERCP组血清淀粉酶[(120.86±13.54)U/L对(115.24±14.37)U/L]、谷丙转氨酶[(60.61±6.61)U/L对(57.32±7.14)U/L]、总胆红素[(16.84±3.10)μmol/L对(14.31±4.68)μmol/L]、外周血白细胞[(7.63±0.84)×109/L对(7.26±0.94)×109/L]、C反应蛋白[(31.68±3.70)mg/L对(30.11±3.82)mg/L]和降钙素原[(1.24±0.15)μg/L对(1.27±0.12)μg/L]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腔镜组和ERCP组并发症发生率(4.9%对2.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腔镜组和ERCP组胆道结石残留率(2.4%对4.9%,P0.0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RCP下取石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安全、微创、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该类患者治疗的可靠方法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A549细胞的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现象,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 A549细胞接受0~2 Gy的60Coγ射线照射后,流式细胞仪对其分选计数,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存活分数,Western blot法检测ATM1981Ser-P蛋白表达,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细胞在0~0.3 Gy表现出单位剂量杀伤增强,在0.3~0.5 Gy表现出一定的辐射抗性,0.5 Gy后的区域存活分数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照射后1 h,ATM激酶在0.2 Gy时开始活化,0.5 Gy时活化达高峰(t=7.96,P<0.05);与0.5 Gy相比1.0和2.0 Gy的活化水平无明显变化(t=0.69、0.55,P>0.05)。照射后24 h,部分细胞发生凋亡,其凋亡曲线与存活曲线相吻合。与未照射组相比,0.1和0.2 Gy组在各时间点(照射后6、12和24 h)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而0.3、0.4和0.5 Gy 组,照射后6和12 h细胞发生G2/M期阻滞(t=2.87、2.88、4.92和3.70、3.12、8.11,P<0.05),照射后24 h G2/M期细胞比例下降(t=3.87、4.77、3.01,P<0.05)。结论 A549细胞存在HRS/IRR现象,其发生可能与ATM激酶、细胞周期变化有关,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靶向干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前体(pre-mRNA)第8外显子选择性剪接,重建抗血管生成因子的优势表达,高效抑制肾细胞癌血管生成。方法:针对VEGF pre-mRNA的剪接特点,分别在第7内含子和8a外显子交接附近、交接点和下游设计了与之特异性结合的3条小干扰RNA(siRNA),探讨靶向不同区域的siRNA对VEGF pre-mRNA选择性剪接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其调控肾癌细胞增殖、迁移、克隆形成及血管生成等功能的作用。结果:促血管生成的VEGF剪接体(VEGF165a)在肾细胞癌中表达明显上调,而抗血管生成的VEGF165b在肾细胞癌中表达明显下调;针对剪接位点设计的靶向siRNA能够有效干预VEGF选择性剪接,使VEGF165a表达下降,VEGF165b表达显著上升;与此同时,肾癌细胞增殖、迁移、促血管生成能力显著下降。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siRNA调控基因选择性剪接奠定理论基础,并为肾细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45.
激光角膜热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光角膜热成形术(Laser thermokeratoplasty.LTK)是应用热能使角膜胶原纤维收缩而改变角膜形状,以达到治疗目的。早在100年前,Lans首先提出角膜热成形术,七十年代Gasset等首先报道用其对圆锥角膜进行治疗。1984年,Fyodorov首次使用放射状角膜热成形术治疗远视,但因其术后屈光回退快,并发症严重而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6.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hTERT的活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TERT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中的活性表达及在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和10例正常LEC中的hTERT进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中hTERT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与正常晶状体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LEC中hTERT活性的变化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hTERT的表达活性升高,使LEC发生衰老,从而形成白内障。  相似文献   
47.
结核杆菌不但是肺结核的致病因子,也是女性生殖器结核、淋巴结核等许多疾病的共同致病因子。要确诊各类结核杆菌导致的病变,在患者体液及相关组织切片中找到结核杆菌才是诊断的"金标准"。我科室采用组织切片抗酸染色法检查结核杆菌其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8.
1 组建医疗集团是适应医疗卫生改革形势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形势下,我国的卫生体制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着。但是,由于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长期存在着布局不尽合理的现象:一方面大城市医疗机构过于密集,大医院林立,竞争空间狭小,卫生资源严重过剩,利用率不高,并且由于市场经济的建立给城市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了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比较微型MLC (2 mm叶片厚度)和普通MLC (10 mm叶片厚度)在颅内SRS逆向IMRT计划中的剂量分布差异。方法 鉴于微型MLC开野小的特点,选取30例颅内最大直径<10 cm肿瘤进行比较,分别使用常规和微型MLC进行剂量学对比,保持所有计划优化参数一致,得到满足临床要求的逆向动态调强计划,T检验比较两种MLC条件下放疗计划中靶区和OAR受量。结果 微型MLC和普通MLC相比,在靶区剂量分布方面前者优于后者(P=0.019),但D98、D95、D50、D3相近(P=0.774、0.650、0.170、0.080),而前者HI均值比后者低58.7%(P=0.000),CI均值比后者高20.1%(P=0.044);OAR受量前者均小于后者,其中脑干Dmean、Dmax均值前者均低于后者,分别为 10.0%、8.2%(P=0.768、0.753),右眼和左眼Dmean、Dmax均值前者低于后者,依次为16.5%、19.3%和21.4%、13.4%(P=0.572、0.775和0.734、0.630),左晶状体、右晶状体、左视神经、右视神经、视交叉Dmax均值前者均低于后者,依次为50.4%、24.1%、38.5%、27.8%、5.7%(P=0.172、0.467、0.521、0.740、0.899);正常组织PRV100、PRV50、PRV25 前者体积均≤后者(P=0.839、0.832、0.972)。结论 微型MLC在颅内SRS逆向IMRT计划中优于普通MLC,其提高了靶区适形性,降低了OAR受量。  相似文献   
5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中国和西方国家中老年人常见的后天性致盲眼病。糖尿病患者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的功能性改变表现为:①微血管囊样扩张;②微血栓形成;③毛细血管壁细胞丧失;④基底膜增厚。随着近年来激光电凝等方法的改进,DR致盲危险性显著降低。探讨DR的发病机制对预防和早期治疗DR有重要意义。现将其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