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6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20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76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551篇
内科学   162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124篇
外科学   228篇
综合类   877篇
预防医学   317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380篇
  5篇
中国医学   270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观察8%乳化异氟醚是否具有硬膜外麻醉作用。方法成年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接受硬膜外腔注射8%乳化异氟醚1ml、1%利多卡因1ml、30%脂肪乳溶液1ml和生理盐水1ml。观察用药前后动物的感觉、运动功能和意识的变化。结果乳化异氟醚组和利多卡因组均观察到了明确的硬膜外麻醉作用,而脂肪乳组和生理盐水组未观察到任何麻醉作用;给药前后各组动物的意识均未见改变。结论8%乳化异氟醚硬膜外腔给药可产生硬膜外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肥胖人群的代谢性内毒素血症与精子DNA碎片指数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6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38例男性不育症患者,检测其血清人连蛋白(Zonulin)、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人精液弹性蛋白酶(Elastase)、精液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精子DNA碎片指数(DFI)等。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Zonulin与LBP之间r=0.352,P=0.000,呈正相关;LBP与8OHdG之间r=0.540,P=0.000,呈正相关;8OHdG与体重指数(BMI)之间r=0.562,P=0.000,呈正相关;LBP与DFI之间r=0.524,P=0.000,呈正相关;DFI与Elastase之间r=-0.035,P=0.680,无相关性;LBP与Elastase之间r=-0.008,P=0.923,无相关性。结论 肥胖可诱发肠道细菌易位,易位的细菌可诱导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发生,内毒素水平的升高可造成全身炎症反应,致使氧化应激出现,而氧化应激可造成白细胞释放活性氧,活性氧会造成精子DNA损伤。  相似文献   
63.
卵巢癌抗增殖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癌是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但由于约70%的卵巢癌临床发现时已属晚期,卵巢癌的死亡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肿瘤发生为多步骤过程,包括癌基因的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作用而导致细胞增殖增强与凋亡受到抑制,卵巢癌的发生亦是与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癌基因、抑癌基因多阶段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因功能的异常导致肿瘤发生,由于正常细胞在其发生、发展、分化的各阶段均可发生基因异常,这就导致新的治疗策略-基因治疗的产生.基因治疗在肿瘤领域的成功应用为卵巢癌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对于卵巢癌治疗的最新探索中,基因治疗令人瞩目,在动物实验及对一些卵巢癌Ⅰ、Ⅱ和Ⅲ期临床患者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疗效,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全新且前景广泛的一种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64.
肝内胆管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内第2常见原发恶性肿瘤,具有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根治性外科切除是早期ICC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失去外科手术机会,并且一般认为ICC是肝移植术的禁忌证。对于无法行外科切除的晚期ICC患者,既往主要推荐以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系统化疗,但收效甚微。近年来,...  相似文献   
65.
目的 采用HPLC-ELSD建立复方苦参注射液的糖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其中果糖、松醇、葡萄糖、蔗糖的含量。方法 采用Prevail Carbohydrate ES(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柱温15℃,漂移管温度为60℃,雾化温度为60℃,以氮气为载气,流速为1.5L·min–1结果 建立了复方苦参注射液糖类成分指纹图谱,确立了6个共有峰,10批样品相似度均>0.95。4种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104.85%,103.40%,105.34%,104.71%,RSD值分别为2.55%,2.98%,1.65%,2.58%。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复方苦参注射液的糖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为复方苦参注射液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心中心静脉导管(CVC)改良消毒方式及置管部位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CVC置管,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PICC置管时消毒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消毒组(A组)和改良消毒组(B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发生率以及不同置管部位导管局部感染率情况.[结果]B组导管留置时间(32.96±14.51)d 明显长于A组(25.38±10.19)d ,B组导管局部感染率6.00%明显低于A组17.00%(P<0.05);两组CRI发生率分别为5.00%、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颈内静脉感染率、股静脉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改良CVC消毒方式有助于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导管局部感染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考察茜草炭各极性部位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空白组与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戊酸雌二醇(2.5 mg·kg~(-1)),连续灌胃3周,以宫血宁为阳性药,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ig)CMC-Na,阳性组、石油醚提取物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和萃取剩余部位组分别ig相应的治疗药物,观察茜草炭各极性部位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组织形态学、血小板系统和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降低(P0.01),TT、PT、APTT延长(P0.05、0.01),FIB、6-keto-PGF1α含量与ADP%升高(P0.01),6-keto-PGF1α/TXB2比值升高(P0.01),TXB2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和正丁醇提取物组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全血黏度(P0.05,P0.01),缩短TT、PT、APTT(P0.05,P0.01),减低FIB、6-keto-PGF1α含量(P0.05,P0.01),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显著升高TXB2含量(P0.05);石油醚提取物组和萃取剩余部位组均与ADP%具有改善模型大鼠全血黏度、缩短TT、APTT与PT,降低FIB和ADP%,降低TXB2含量与6-keto-PGF1α含量的趋势。结论:茜草炭乙酸乙酯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主要通过降低全血黏度、改善凝血功能以及促进血小板聚集功能发挥止血作用,为茜草炭止血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68.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阿托品治疗偏头痛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阿托品治疗偏头痛患者2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8~ 18岁 ;病程 4个月~ 3a ,多数为 1a左右。1 2 治疗方法 均予复方丹参针 2 0mL、阿托品针 0 .3mg加入 10 %葡萄糖液 30 0mL中静滴 ,滴  相似文献   
69.
正坐便椅的使用在临床上很常见,现有的坐便椅种类繁多,但功能都比较单一,安全性也不是很好。特别是对于坐起无力支撑身体的老弱病残等服务对象,每次坐起或大小便时都需要护士、家属用力扶托,费力且不方便。因此,具有更多功能的坐便椅急待设计。作为护理工作者、职业教育工作者、工程师,笔者立足本职,从实际出发,为协助老弱病残孕等服务对象满足部分生理需求,方便其日常生活,减轻照顾者体力,提高服务对象使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通过分析瘢痕疙瘩周围部和中央部组织中IGF-I、IGF-IR表达的差异,探讨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制.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8例及周围正常皮肤组织4例,对不同部位的瘢痕疙瘩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中IGF-I、IGF-IR的表达,比较瘢痕疙瘩不同部位和正常皮肤组织中IGF-I、IGF-IR表达的差异.结果 正常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中IGF-I、IGF-IR的表达均呈阴性.瘢痕疙瘩周围组织成纤维细胞中IGF-I的表达明显高于中央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疙瘩周围部组织纤维细胞中IGF-IR明显高于中央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瘢痕疙瘩不同部位IGF-I、IGF-IR的表达差异可能是导致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