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目的:临床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felodipine缓释片,商品名波依定)对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影响,评价其在心衰应用中的疗效。方法:60例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经2周基础抗心衰治疗调整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加用波依定5mg/d;另一组加用氨氯地平5mg/d,观察4周,治疗前后作心功能检查,并在治疗中每天记录血压和心率。结果:两组治疗后LVEF、CO、FS均有提高(P<0.01),氨氯地平组心腔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洛地平组治疗后左室舒缩末径均有缩小(P<0.05),但两组治疗后心舒张功能均无明显改善。结论:波依定也可应用于心衰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2.
小脑桥脑角肿瘤的显微手术时小脑肿胀常常导致灾难性后果[1-4],但有关小脑肿胀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3.
目的:研究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病因诊断,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病例经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和腰穿等检查明确诊断及病因。74洲经手术治疗,21例经血管内治疗.9咧经伽玛刀(γ—刀)治疗,17例保守治疗。结果:121例自发性颅内出血中,动脉瘤46例,瞄血管畸形45例,动脉瘤合并血管畸形2例,颅内肿瘤卒中5例,烟雾病2例,21鲕J原因不明。结论:脑动脉瘤和血管畸形是自发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占74.4%),CT和MRI对出血的病因提供诊断线索,脑血管造影能明确病因诊断,根据病因不同、病变大小和部位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大型脑动静脉畸形(AVM)主张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4.
移动式CT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移动式CT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ANATOM移动式CT对63例神经外科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颅内情况进行影像学研究,判断病变的切除程度和手术中发生的异常改变。结果 术中或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肿瘤全切者48例,次全切除者5例,大部切除者7例,部分切除者3例。发现术区或邻近术区积血3例并立即再次手术清除。无手术死亡。结论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或手术后使用移动式CT将有助于客观地评判手术结果,及时处理可能发牛的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45.
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时的首要问题是先处理本次出血的责任动脉瘤,否则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1].根据文献,颅内动脉瘤不规则的外形、CT表现的局部血凝块、造影显示的载瘤动脉痉挛及上睑下垂等指标可以作为判定责任动脉瘤的依据[2-3],但是这些指标的价值如何,报道较少.我们回顾性分析25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并评价责任动脉瘤各判定指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疗效。方法:按中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辨证分型,120例急诊眩晕患者辨证论治,分为肝肾阴虚30例、风阳上扰30例、气血亏虚30例、痰浊上蒙30例,不同证型给予不同辨证论治方案。结果:肝肾阴虚好转率90%、风阳上扰86.7%、气血亏虚83%、痰浊上蒙93%。结论:针对眩晕患者病因、症候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好转率大为提高,本研究对中医急症辨证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7.
经额开颅术后额窦炎的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经额开颅术后出现额窦炎的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经额开颅术后急性或慢性额窦炎患者8例,其中经1次或2次清创手术治疗6例,理疗2例。结果8例病人全部治愈。结论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开颅术后额窦炎,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是处理该类病人的合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8.
远外侧经髁入路解剖标志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解剖标志进行观测,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模拟临床手术过程,在显微镜下对15例成年国人灌注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结果椎动脉从寰椎横突孔穿出后进入枕下三角内,走行在寰椎侧块的椎动脉沟内,被寰椎后弓的骨膜紧密包绕,覆盖丰富的椎静脉丛;颈静脉结节和枕髁阻碍了脑桥延髓腹侧的术野。结论游离椎动脉会增加出血和创伤的风险,一般情况下不予采用。颈静脉结节和枕髁的磨除有利于增大操作空间和视野,是否磨髁及其磨髁的多少应根据病变的性质和位置来决定,磨除颈静脉结节时勿损伤后组脑神经,术中均需行脑神经监测。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总结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分析127例颅咽管瘤手术后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颅咽管瘤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尿崩、水电解质平衡失调、高热、高血糖和癫痫。其发生率分别为82.7%、81.1%、47.2%、44.9%和13.4%。结论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多,早期预防和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0.
三种麻醉方法在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研究球周麻醉、筋膜下麻醉和表面麻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探索理想的白内障手术麻醉方法。方法用同一种麻醉剂对 1 2 1 6眼 4 5~ 94岁老年白内障手术时按时间顺序分别施行球周 (4 4 0眼 )、筋膜下 (4 0 8眼 )及表面麻醉 (36 8眼 )。探讨三种麻醉方法并发症的发生和镇痛效果的差异。结果三种不同麻醉方法下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镇同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在导致睑裂变小 ,球结膜水肿等并发症方面球周麻醉、筋膜下麻醉与表面麻醉却有着显著差异 ,球周麻醉所致的眼压升高和眼睑淤血比筋膜下麻醉与表面麻醉高得多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 )。结论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