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篇 |
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3篇 |
内科学 | 13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0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32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22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高频超声多普勒对指(趾)远端血管球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可疑病例进行术前彩色高频超声检查、X线检查及术中探查、术后病理检查,将上述结果分析,研究彩色高频超声在指(趾)远端血管球瘤早期诊断作用及声像学特点。结果9例患者的彩色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术中探查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100%,彩色高频超声检查表现为肿块内丰富的血流信号,呈特征性“彩球状”,并可探及动静脉瘘血流频谱及低速低阻血流。结论高频彩色超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早期诊断指(趾)端血管球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司徒仪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虚夹杂之病,血瘀和肾虚是其主要病机;本病术后使GnRH-a治疗,必处于肾虚血瘀的状态。肾虚为因,血瘀为果,二者相兼并存,治疗上应以补肾活血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金属内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其中门静脉支架置入联合适型放射治疗组(A组)10例,门静脉支架置入和经动脉化疗柃塞组(B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随访4、6、12个月的支架通畅率和3、6、12个月的生存率.肝功能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支架通畅率曲线和生存率曲线的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建成门静脉通路,并通过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分支路径成功置放支架,门静脉狭窄均得到开通.患者均未发生腹腔出血,但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肠胀气等症状,通过对症处理均在l周内缓解.A组患者均完成治疗,Ⅰ~Ⅱ度胃肠反应3例,Ⅰ~Ⅱ度骨髓抑制2例,对症处理后完全缓解.A组患者的4、6、12个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0%,70%、30%,B组分别为50%,25%.16.7%,两组的通畅率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0.05).A组患者的3、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80%、30%,B组分别为91.7%、41.7%,16.7%,对两组的生存率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 结论采用支架置入并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有较好的疗效,且对肝脏的损害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动脉化疗性栓塞治疗肺转移瘤的可行性和疗效,并通过碘油示踪阐明微小肺转移瘤的肺动脉供血情况。方法实验采用新西兰大白兔14只,建立血源转移性肺癌模型。分为3组,A组(4只)作为对照组,B组(4只)和C组(6只)为实验组。所有兔均在全麻下分离股静脉,采用3F微导管行选择性左肺动脉灌注治疗:A组灌注生理盐水5ml;B组灌注表阿霉素(2mg/kg)和卡铂(15mg/kg);C组灌注卡铂(15mg/kg),同时将超液态碘油1ml和表阿霉素(2mg/kg)混合配成碘油乳剂透视下缓慢注入行化疗性栓塞术。术后3周全麻下处死所有存活实验兔(12只),剖胸取肺组织,用4%甲醛溶液固定,取材后石蜡包埋,分别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并计算肿瘤体积,比较各组治疗后体积改变。同时,在C组标本中另外取材,冰冻切片下用苏丹Ⅲ染色监测治疗后肿瘤内部碘油沉积情况。结果A组转移瘤平均体积(130.56±9.41)mm3较经介入治疗后B组(69.47±10.00)mm3、C组(19.73±3.54)mm3左肺转移瘤平均体积明显大,而C组左肺转移瘤体积较B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只兔术中死亡,死亡兔肺转移瘤内均见碘油沉积。另外,化疗栓塞后3周C组转移瘤内仍然可见散在碘油沉积,部分碘油已进入肿瘤实质内。结论化疗性栓塞术治疗肺部转移瘤确实可行,有利于控制肺转移瘤。经过碘油脂质染色进一步证实肺动脉参与了转移性肺癌的血供,尤其是参与了早期肺内微小转移结节的供血。随肿瘤结节的不断增大,转移瘤的肺动脉血供也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5.
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总结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初步经验。方法对4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的患者行球囊扩张、经动脉溶栓、内支架置入术。结果1例肝动脉狭窄的患者经球囊扩张后临床症状缓解;3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动脉溶栓后即刻肝动脉血流得到恢复;1例患者溶栓后3d发生吻合口出血,置入带膜支架,症状缓解,1d后肝动脉再次闭塞,2周后行第2次肝移植。结论采用介入方法对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治疗是可行的,但必须谨慎实施,以避免发生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血管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对肝移植后胆道、血管并发症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肝移植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其中肝动脉狭窄8例,行肝动脉造影及溶栓治疗;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狭窄2例,行内支架置入术;胆瘘及胆道狭窄8例,行PTCD治疗。结果:胆道并发症8例,PTCD治疗后症状消失;肝动脉狭窄8例,溶栓后肝动脉完全开放6例,1例血流部分开放,1例肝动脉血流未恢复再次肝移植治疗;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狭窄2例内支架置入术后下腔静脉梗阻及肝肿大症状消失。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肝移植后胆道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六例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B超引导穿刺 ,在肝后段下腔静脉 (RHSIVC)与肝内门静脉之间建立直接性门腔分流 (DIP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B超导引下为 6例门脉高压患者 (3例同时合并有肝癌 )实施DIPS术 ,对 1例合并有肝癌的患者同时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HACE)。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 ,测量RHSIVC的直径、长度及周围肝实质包绕RHSIVC的范围 ,分别对术前、术后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肝功能、血氨水平及门脉主干压力的改变进行比较 ,采用彩色多普勒对分流道的通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6例DIPS术均获成功 ,患者门脉主干压力由术前的 (3 0 83±3 19)mmHg(1mmHg =0 13 3kPa)降至分流后的 (18 50± 6 47)mmHg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t =17 19,P <0 0 5)。术后 3d ,1例肝癌患者 (同时行HACE术 )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 ,其余 5例患者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分流道保持通畅 3 0~ 150d ,中位通畅时间为 60d。结论 在肝后段下腔静脉及门静脉之间建立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通道安全、可行 ,在临床上推广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9.
经皮穿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 1974年瑞典人Lunderquist和Vang首先介绍了经皮穿肝胃食管曲张静脉栓塞术 ( percutaneoustranshepaticvaricealembolization ,PTVE)后 ,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 ,证实PTVE在控制急性出血、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有明显疗效。但其存在着门静脉主干必须保持通畅的缺陷[1] ,因此对于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闭塞病人 ,建立另一门静脉插管通道栓塞曲张静脉显得格外重要。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1月 ,我们对 12例上述病人采用经皮穿脾胃底食管曲张静脉栓塞术 ( pe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脓肿的有效性。方法对2004~2005年收治的30例急性盆腔脓肿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33.3%,显效53.3%,有效13.3%,无效0%。结论中西医结治疗急性盆腔脓肿是行之有效的,能取得较彻底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