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8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27篇 |
预防医学 | 87篇 |
眼科学 | 63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硅油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硅油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2例(32眼)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手术方式、解剖复位和视功能恢复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原因由PVR引起者21眼,周边未封闭裂孔所致3眼,巨大裂孔后瓣滑脱5眼,黄斑裂孔未贴伏3眼,手术后均获得解剖复位,视力达0.05以上者共15眼,随访0.5a 5眼复发。结论保留硅油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取得较好的解剖复位和视功能恢复。【眼科新进展2006;2613):198—199】 相似文献
62.
患儿男, 1岁7个月。因家长发现其左眼斜视7个月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患儿为足月剖腹产, 否认眼病家族史和遗传病史, 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双眼视力检查不配合, 左眼内斜, 双眼眼前节正常。全身麻醉状态下行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检查, 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后极部灰白色隆起自视盘向颞侧视网膜扇形延伸, 视盘边界欠清, 隆起灶中间基底部呈灰黑色, 表面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膜附着, 牵拉形成视网膜皱褶, 累及黄斑, 其周边视网膜血管纡曲及白色颗粒弥漫分布(图1A)。眼部B型超声检查, 右眼玻璃体腔、球壁无异常回声;左眼视盘颞侧视网膜表面条状强反射, 未见明显实质性占位(图1B)。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右眼黄斑区视网膜层间结构清晰;左眼病灶处组织增厚隆起, 视网膜层间结构紊乱, 表面紧密附着的纤维膜呈强反射信号, 其下的椭圆体带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反射信号减弱(图1C)。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右眼视网膜血管发育未见异常, 无透见荧光和荧光素渗漏;左眼早期可见病灶表面及周边部视网膜血管螺旋样扭曲, 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 晚期病灶内弥漫强荧光素渗漏(图1D, 1E...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五华县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评价儿童的麻疹疫苗免疫状况,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10月在辖区内随机抽查1~15岁健康儿童154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麻疹IgG抗体滴度测定。[结果]154人的麻疹IgG抗体全部为阳性,阳性率100%,几何平均滴度(GMT)值为1︰2 596,各年龄组IgG抗体阳性率无差异,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抓好接种质量,杜绝免疫空白及无效接种,保持高水平的麻疹常规免疫和疫情监测,是控制麻疹发生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64.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congenital retinoschisis)属玻璃体-视网膜营养不良(vitreoretinal dystrophy)的一种,出生时就已存在,较获得性视网膜劈裂少见,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男性,11岁,因发现双眼视物不清1个月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父母非近亲婚配,顺产.全身体检无异常.眼科专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4,矫正视力:+0.50DC×145°→o.5;左眼:裸眼视力0.6,矫正视力:+0.75DC×42°→0.6.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眼底视网膜平伏,黄斑部色素紊乱,囊样改变,中心凹反光不清(图1).气动眼压计测量:Tod 13mmHg Tos 14mmHg.OCT:双眼黄斑区囊样改变,神经上皮层间分离(图2).全视野ERG:暗反应中a波振幅轻度下降,b波振幅中重度下降,明反应中潜时轻度延迟,振幅轻中度下降(图3).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比较经瞳孔温热疗法(TTT)与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 对比分析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AMD),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理性近视.眼底血管样条纹继发黄斑CNV97例101只眼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矫正视力(BCVA),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治疗前均检杏BCVA、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部分病例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其中PDT治疗52例54只眼,,TTT治疗45例47只眼.结果 PDT与TTT治疗后1月、3月矫正视力比较,PDT治疗组提高2行及2行以上与TTT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P>0.05,x2=0.034,P>0.05).PDT治疗后1、3月视力提高或不变(稳定)分别有25只眼(46.2%),20只眼(37%),TTT几治疗后1、3月视力提高或不变分别有14只眼(29.8%),16只眼(34%),治疗后1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P<0.05),治疗后3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8,P>0.05).典型性或典型性为主性CNV PDT与TTT治疗后矫正视力比较,治疗后1、3月PD个组分别有40%,54%,54%,TTT治疗组分别有12.5%,12.5%PD个组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7,P<0.01,x2=4.14,P<0.05).隐匿性CNVPDT与TTT治疗后矫正视力比较,治疗后1、3个月,PDT与TTT组视力无提高.治疗后1月PDT治疗组视力不变2只眼,TTT组5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7,P>0.05).治疗后3月两组视力均下降.PDT与TTT治疗后1、3月CNV渗漏比较,治疗后1月PDT治疗组控制或减轻CNV的荧光渗漏要好于TTT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4,P<0.05.治疗后3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P>0.05).结论 PDT对典型性或典型性为主CNV的治疗,随访短期内(1~3个月)在视力、及CNV渗漏方面明显优于TTT治疗.无论PDT或TTT的单一治疗对隐匿性CNV的视力提高作用不大,对于典犁性CNV或隐匿性CNV可以进行PDT与TTT的交叉治疗,但其疗效仍有待长期随访,并进行多样本及设立对照组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66.
67.
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撕裂是一种少见的眼底黄斑疾病的并发症,多发生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和老年性黄斑变性行视网膜光凝术中或术后,也可以自发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病例。我们最近遇到一例老年性黄斑变性伴自发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目前NAION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机制还不很清楚。大部分有关NAION的治疗研究都是基于回顾性或者前瞻性病例报告研究,疗效很确切的治疗方法尚未见报道。目前治疗主要针对溶栓、改善循环、减轻视盘水肿及神经保护这四个方面,此外,中医中药对NAION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本文就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及研究结论作一综述,以期为NAION的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开放性手外伤创面的细菌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开放性手外伤创面细菌的种类和来源以及手术治疗对创面细菌种类的影响 ,我们选择 2 0 0 0年 5月~2 0 0 1年 2月在我院就诊的住院号末位数是“1”的 16 5例开放性手外伤患者作细菌学监测 ,分析开放性手外伤创面污染的相关因素 ,以指导临床治疗。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6 5例中 ,男 12 1例 ,女 4 4例 ;年龄 4~ 79岁 ,平均 34.7岁。外伤原因 :工业性手外伤 14 3例 ,其中冲床伤 77例、压机伤 4 5例、钻床伤 12例、电锯伤 9例 ;农业性手外伤 2例 ,其中打稻机伤 1例、排风机伤 1例 ;交通伤 7例 ;刀砍伤 13例。外伤部位和伤情 :断…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