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回顾性观察及分析丙型肝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选择2010年-2015年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丙肝患者23例,纳入丙肝组;并随机选择同期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无感染患者35例,纳入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病例资料,收集患者围手术期资料,统计术后近期并发症(药源性和术源性)发生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对比两组间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Deyo分数、术前Harris评分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丙肝患者中,11.36%患者是急性感染,47.54%患者是慢性感染,41.10%患者处于潜伏感染状态。丙肝组手术时长明显长于对照组(124.62±37.53)min vs (117.67±41.07)min,P <0.01;丙肝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对照组(619.7±116.8)ml vs (453.2±62.9)ml,P <0.01;丙肝组首次下地时间和住院总时长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丙肝组Harr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7.69±9.55)分vs (32.21±4.97)分,P <0.01。丙肝组患者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风险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术前须告知患者相关风险,术者应仔细慎重操作,术后严密观察,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4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 8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组(微创手术组)、 开放椎板间开窗手术组(开放手术组)两组,各 40 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腰部、下肢疼痛程度、腰椎功能、 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均显著短于开 放手术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开放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后, 两组患者的腰部及下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手术前,生活质量量表(QOL) 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微创手术组患者的腰部及下肢 VAS 评分、ODI 评分降低幅度和 QOL 评分升高幅度均高于开放手术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 90.0 %,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的 60.0 %,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5 %,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的 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效果较开放椎板间开窗手术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制儿童X线防护床模型在婴幼儿X线检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需要进行X线摄像的0~1岁婴幼儿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应用自制儿童X线防护床模型)和对照组.干预组婴幼儿在进行X线检查前被放置在自制儿童X线防护床模型中,令其对检查床模型进行充分的适应,对照组直接进行X线检查.比较2组一次性检查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和一次成功投照所需的平均对间.结果:干预组婴幼儿X线检查一次性成功率(97%)和患儿家属满意度(9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一次成功投照所需的平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进行放射投照前应用X线防护床模型可使患儿适应X线投照环境,明显减少完成一次成功投照所需要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一次性投照成功率,有效地减少了重复投照的次数,减少了放射线对婴幼儿的损害,可提高放射科的工作效率.因此,非常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放射防护装置与多种方法配合使用以减少辐射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婴幼儿放射防护装置检查床上,使用3块倒U形有机铅玻璃罩和垂直铅挡板组成相对独立的空间,通过调节有机铅玻璃罩和垂直铅挡板不同位置以达到辐射防护的目的,并与婴幼儿体位固定支具,采用监控摄像头、调节照射野、靶一片距及室内温度等方法采取低剂量方法,最大限度降低患儿辐射剂量。结果:通过婴幼儿放射防护装置与辅助设备的使用,有效提高了在CT扫描、DR摄影等各种患儿检查时的成功率,确保影像质量,避免重复检查,减少了患儿辐射剂量。结论:有效减少患儿辐射剂量和其他人群的照射,遵循X射线检查的正规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在获得必要诊断信息的同时使受检儿童受照剂量保持在合理的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L2脊神经交通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传导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取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椎间盘前侧L2脊神经交通支未切断组(椎间盘前侧对照组)、椎间盘前侧L2脊神经交通支切断组、椎间盘后侧L2脊神经交通支未切断组(椎间盘后侧对照组)和椎间盘后侧L2脊神经交通支切断组,每组6只。分别于L5-6椎间盘前侧和后侧注入荧光金(FG),7d后取双侧L2、L5脊神经节(DRG)制片,并行P物质(S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L2、L5 DRG内FG标记细胞及FG和SP双标细胞的形态大小和数量变化。结果:各组大鼠双侧L2 DRG中均发现FG和SP双标细胞。其横截面积为210~1140μm~2,平均(652±320)μm~2。FG注入椎间盘前侧,L2脊神经交通支切断组L2 DRG内FG和SP双标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5 DRG内未发现FG标记细胞与双标记细胞。FG注入椎间盘后侧,L2脊神经交通支切断组的L2 DRG内FG和SP双标记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L5 DRG双标记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2脊神经交通支在大鼠L5-6椎间盘的痛觉传导通路中起一定作用。如果人类腰椎间盘有与大鼠相类似的神经支配模式,那么选择性破坏腰脊神经交通支尤其是L2交通支可能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病儿男,10岁。出生后曾饮水呛咳3年,后症状缓解。现胸部挤压伤后又饮水呛咳伴发热10天。病儿消瘦;右肺可闻及小水泡音。X线食管钡餐造影示食管自主动脉弓水平出现分流,分成2个腔,副食管位于主食管右外方,与主食管相邻,之间无交通。于第8胸椎水平副食管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一项关于椎间盘内哑甲蓝(methylene blue,MB)注射用于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我们对有临床症状的136例慢性腰痛患者经椎间盘造影后,72例符合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并且无合并症.36例行椎间盘内哑甲蓝注射,另外36例行安慰剂治疗.主要判断标准包括: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最终确诊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248例,评价其正确诊断情况,并用阶梯治疗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误诊率为78.6%。第一阶段治疗有效率达47.59%。第二阶段治疗有效率达91.54%。两个阶段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56%。第三阶段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容易误诊。按照阶段性治疗的原则,其治疗总有效率可达100%。正确诊断与正确的分阶段治疗,最后才能够达到给患者解除病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认识的逐步深入,其治疗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该文就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治疗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在进行CT或X线摄影检查时,性腺、甲状腺、晶状体等一些重要的非检查器官由于防护不当,或者由于患儿运动导致检查失败,重复检查,这些原因常常会使患儿受到不必要的X线照射,从而给患儿带来很大伤害和潜在的危险。因此,研制有效的婴幼儿X线防护和固定保护装置是医务人员目前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