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35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索古代中医治疗咳嗽的主要规律,指导当今咳嗽疾病临床实践。方法:通过对《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咳嗽门方》书中224首方剂统计分析,重点对排序前67位的出现频次大于5次的药物进行分析,得出治疗咳嗽的主要方法特点。结果:224首方剂中,统计出药物共223种,其中食品129种,药品94种,食品所占比例较大。对出现频次在6次以上的药物进行统计,其中属于食品的有50种,归肺经的食品有32种,上述药物(或食品)主要的功效为止咳、化痰、平喘。结论:古代中医主要采用了归肺经的食疗之品,对病位在肺的咳嗽病以止咳化痰平喘辅以补虚的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2.
探讨脾不升清在肥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认为多食少动可导致阳气不振、清阳不升;脾不升清、精气郁滞是肥胖的根本病理机制,气虚痰湿是由脾不升清所引起的、加剧肥胖的病理因素;肥人气虚、肥人多痰的观点,可能根源于审症求因、因源于证的病因学特点;临床上应当配伍防风、升麻、葛根等疏达肝气,升发中气,醒脾助运,以助谷气上升和精微物质的利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脾不升清是肥胖的基本病理机制,佐风药以升清阳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3.
真假病机是中医病机学的难点,虚实真假尤难掌握。虽然腹部胀满、二便闭涩症状也可由正气不足引起,但不论其见于何种病机,均称为实性症状。虚性病机见腹部胀满、二便闭涩症状称为真虚假实证,即虚性病理变化出现了实性症状。类似的情况,下利则往往成为真实假虚证的虚性症状。然而现行《中医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S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1例晚期胃癌均采用含SP的方案治疗:是SP 40~60mg/m2 po bid d1~21q35d,顺铂60mg/m2 d8 q35d。结果全组21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PR 13例,SD 6例,PD 6例,PD 2例,客观有效率61.9%,中位生存期11个月。毒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末梢神经炎。结论 S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毒副反应发生率少,程度轻,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对腩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869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根据内-中膜厚度分为无CAS的脑梗死组(CI组,≤1.0 mm)和CAS组(>1.0 mm).检测患者空腹血糖、血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同醇、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分析.结果 869例患者中695例发生了CAS,且CAS组患者空腹血糖、血尿酸和Fib水平均明显高于CI组(P<0.05~0.01).危险因素分析显示CAS发生与年龄、收缩压、Fib水平密切相关(P<0.05~0.01).高Fib血症患者与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CAS的风险分别较Fib正常患者与尿酸正常患者高2.45倍(P<0.001)、1.82倍(P<0.001);高Fib血症患者合并高尿酸时发生CAS的风险较Fib正常患者高2.64倍(P<0.001).结论 血尿酸水平对脑梗死患者CAS发生的预测有价值,但这必须建立在Fib水平增高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6.
脑卒中患者RBC—GSH及P—MDA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4例脑卒中患者的红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及血浆丙二醛含量变化进行动态观测,结果表明:发病72小时内RBC-GSH明显降低,P-MDA明显增高,出血与梗塞组间无显著性差异,RBC-GSH第7天出现回升,而P-MDA仍显著增高,两者在恢复期均正常,此改变的病理基础可能是体内的自由基反应。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铝对小鼠感觉运动行为和生活习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ICR小鼠经饮水中加入AlCl3 染毒,3个剂量组分别为10、50、300 mg·kg-1·d-1。通过自主活动、抓力、抓绳、平衡木、囤积食物、筑巢等实验观察铝对小鼠感觉运动行为和生活习性的影响。结果 10、50、300 mg·kg-1·d-1染铝组小鼠自主活动频数分别为(81.53±8.97)、(71.67±8.37)、(66.73±6.96)次,比对照组[(106.46±8.21)次]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染毒剂量与自主活动频数呈负相关(rs=-0.42,P<0.01)。50、300 mg·kg-1·d-1染铝组小鼠抓力转换分别为(19.19±1.48)、(13.36±1.46)分,比对照组[(24.31±1.43)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00 mg·kg-1·d-1染铝组小鼠囤积食物行为[96.10(90.20~99.00)g]与对照组[84.00(78.00~90.00)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各组差异不明显。结论 亚慢性染铝可以使小鼠自主活动行为减少、抓力降低、囤积食物行为改变(提示小鼠脑海马部位神经细胞损伤),但平衡协调能力未见影响。  相似文献   
108.
吴建军  刘贵育  陈贵海  侯舒  王明丽 《中国药房》2005,16(20):1536-1538
目的:研究注射用双黄连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致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模型组、更昔洛韦组和注射用双黄连(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接种HCMV5d建立肝损伤模型,分别给予不同药物;10d后各组取眼眶血测定ALT、AST酶活性;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肝脏评价其坏死程度并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ALT、AST活性正常,肝脏未见异常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感染模型组血清ALT、AST活性显著升高,肝脏的病理损伤明显;与感染模型组比较,注射用双黄连高、中剂量组肝脏ALT、AST活性显著降低,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而低剂量组血清ALT、AST活性与感染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感染模型组比较,更昔洛韦组ALT、AST活性显著降低;注射用双黄连高、中剂量组ALT、AST活性与更昔洛韦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注射用双黄连对HCMV感染致肝损伤模型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1例高血压病与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Leptin水平,比较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清Leptin水平的变化,并观察其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比(%Fat)、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内皮素(ET)、血浆胰岛素(INS)等指标的关系。结果: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年龄、%Fat、HDL-C、ET 4项指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0.05);多元线性相关结果显示瘦素与ET呈负相关,与BMI、%Fat呈正相关;在逐步回归分析中HDL-C、ET最后进入方程。结论: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的血清Leptin水平变化不大;ET是与血清Leptin水平变化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6 0例 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 10 6例 2型糖尿病非血瘀证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 ,观察其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比 (% Fat)、空腹血糖 (FBS)、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 C)、三酰甘油 (TG)、内皮素 (ET)、血浆胰岛素 (INS)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年龄和HDL - C二项指标差异显著 (P<0 .0 1) ;多元线性相关结果显示瘦索与 ET、INS、TG呈正相关 ;在逐步回归分析中FBS、HDL - C、ET、TC最后进入方程。结论 :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变化不大 ;FBS、HDL - C、ET、TC、INS等是与血清瘦素水平变化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