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脓毒症时各型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心脏中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脓毒症模型。应用多导生理仪监测大鼠心功能变化;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NOS的活性;用RT-PCR和Western blot对大鼠心肌组织各型NOS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给予LPS后6h大鼠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下降,心肌中iNOS的活性明显升高,eNOS和nNOS(合称cNOS)活性减弱;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给予LPS后cNOS的表达减少,给予LPS后iNOS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脓毒症时,iNOS、nNOS和eNOS的表达和活性发生改变;心肌细胞上iNOS表达及活性升高,这些变化可能在心功能降低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皮肤鳞癌(SS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研究其与皮肤鳞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及鳞癌组织中VEGF和CD31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正常组织中,VEGF和CD31表达低于鳞癌皮损组织,在Ⅲ~Ⅳ期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鳞癌中的表达(P<0.05).结论 VEGF及CD31蛋白的异常表达在皮肤鳞癌的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小肠远离口腔和肛门,全长5~7米且游离于腹腔内形成复合肠襻,使传统检查技术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随着胶囊内镜的问世,小肠疾病的诊断有了明显突破.胶囊内镜也称无绳内镜,2002年通过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准用于我国临床.目前使用的胶囊内镜有国外进口M2A型和国产OMOM两大类,其构造及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食蟹猴糖尿病模型,并确定诊断标准.[方法]选用雄性食蟹猴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一次性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剂量为45 mg/kg)法造模,正常对照组一次性静脉注射柠檬酸缓冲液(剂量为45mg/kg);观察造模前后各组猴的摄食量、饮水量、尿量、体质量变化,检测各组尿糖、空腹血糖、糖耐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C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的变化,并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造模后模型组摄食量、饮水量及尿量显著增加,体质量、C肽含量显著下降(均P<0.01),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无显著变化(P>0.05);造模后第2周空腹血糖升高,尿糖由阴性变为"++++";第5周出现糖耐量异常,第7周空腹血糖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GAD-Ab阳性;胰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胰岛萎缩、纤维化,而正常对照组胰腺组织无病理改变.[结论]成功建立Ⅰ型糖尿病食蟹猴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软质神经内窥镜治疗小儿脑积水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软质神经内窥镜三脑室底造瘘术和双侧脉络丛烧灼术的术后并发症资料。结果:术后发热10例,癫痫发作5例,硬膜下积液2例,造瘘口梗阻需行分流术2例,无颅内感染和死亡病例。结论:软质神经内窥镜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和双侧脉络丛电凝术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外科治疗手段,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32例肥厚型心肌病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994-2005年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58例,平均随访(4.2±2.8)年,按病史、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是否记录到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肥厚型心肌病伴房颤患者共32例,占全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20.3%,其中阵发性房颤14例(43.7%),持续性房颤18例(57.3%),无症状性房颤5例(15.6%);(2)与非房颤组患者比较,房颤组患者平均年龄偏大(58±10.4vs46±12.6)岁(P〈0.01),左房直径大(42±3.5vs34±5.3)mm(P〈0.01);(3)房颤组12例(心力衰竭8例,猝死4例)发生心血管事件,非房颤组9例(心力衰竭6例,猝死3例)发生心血管事件。房颤组患者中,房颤引发室颤1例(3%),脑栓塞2例(6.3%),下肢动脉栓塞2例(6.3%)。结论(1)20.3%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伴心房颤动,其中43.7%为阵发性房颤,57.3%为持续性房颤,15.6%为无症状性房颤;(2)与肥厚型心肌病不伴房颤患者相比,伴房颤患者年龄偏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7.
蛇葡萄根提取物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蛇葡萄(Ampelopsis sinica)根据取物治疗鸭乙肝病毒(DHBV)感染呈阳性的雏鸭,并用α-干扰素治疗组作为阳性对照。根据鸭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滴度测定、结合肝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蛇葡萄根据提取物有一定抗DHBV的作用,其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适合的疏血通注射液抗凝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并探索疏血通注射液的抗凝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实验建立了疏血通注射液生物活性测定的3钟方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收载的凝血酶滴定法(挑丝法)、临床上常用的凝血仪测定法、以及国际上通用的测定凝血酶活性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法,并进行了3种方法的比较。结果:确定3种方法都可以使用,但以FRET法比较稳定,受人工操作误差影响小,灵敏度最高。结论:建立了适合疏血通注射液的3种抗凝生物活性方法。通过测定疏血通注射液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以及对凝血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推测凝血酶可能是疏血通注射液抗凝作用的主要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分离提取左卡尼汀注射液中三甲胺含量的方法,及采用离子色谱法对三甲胺进行检测研究。方法 以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采用0.25 mol·L-1NaOH溶液创造碱性环境,40 ℃加热20 min,连接N2流量为0.4 L·min-1,用0.1 mol·L-1甲磺酸溶液吸收气体,有效实现左卡尼汀注射液中三甲胺的分离提取;采用DionexIonPacTM CS12A(4.0 mm×250 mm)色谱柱,DionexIonPacTM CG12A(4.0 mm×50 mm)保护柱,以17 mmol·L-1甲磺酸溶液为淋洗液,流速0.5 mL·min-1,柱温30 ℃,电导检测。结果 三甲胺在0.30~48.64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3,检出限为0.012 μg·mL-1(S/N=3),定量限为0.3 μg·mL-1(S/N=10),精密度良好,溶液置于室温24 h或2~8 ℃48 h内稳定。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33~100.82%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7%(n=9)。结论 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分离左卡尼汀注射液中的三甲胺,离子色谱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回收率和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硕苞蔷薇化学成分对抗吗啡戒断症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硕苞蔷薇3种化学成分RBa,RBb,RBc对抗吗啡成瘾小鼠戒断症状的作用,以筛选有效化学成分,并对其身体依赖性作出评价。结果表明,RBa能明显对抗吗啡成瘾小鼠由纳络酮催促的跳跃反应,与模型组比较,跳跃次数明显减少,跳跃率明显下降,而RBb,RBc跳跃次数和跳跃率均无明显差异;且RBa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值,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但作用比吗啡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