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对女工在发展社会经济所起的重要作用有着各种偏见,除了别的原因以外,特别是受工作场所中与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这方面,妇女特殊的卫生需要是首先与她们的生育功能有关,已证明某些职业危害对这方面的影响是有害的。因此,为了保证女工的健康和安全,有必要在工作场所中以及全国水平提供职业卫生服务,并保证满足她们总的建康需要。为了突出妇女在工作场所中遇到的特殊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妇女职业卫生专家委员会于1985年8月26日至4月1日在日内瓦举行了一次会议。该委员会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掌握北疆塔克什肯和吉木乃口岸蝇类种属构成及季节消长,并为蝇类防治和传染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从2012年5月-2012年9月对塔克什肯和吉木乃口岸采用捕蝇笼法进行蝇类调查,将捕获的蝇类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捕获总计5 287只蝇类,平均密度125.88只/笼·天.其中塔克什肯口岸捕获成蝇442只,隶属3属3种,以家蝇为优势蝇种,占蝇类总数的80.77%,蝇数5-6月较高,达到32只/笼·天;吉木乃口岸捕获成蝇4 845只,隶属3科9属11种,以丝光绿蝇为优势蝇种,占成蝇总数的78.13%,蝇数9月较高,达到527.5只/笼·天.结论 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两个口岸蝇类的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等口岸蝇类本底情况,对防制口岸蝇传疾病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掌握珠江水域广州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口岸鼠形动物防控、完善传染病防控机制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笼)夜法调查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繁殖及体表寄生虫等情况。结果全年共捕获鼠形动物1984只,隶属于2目2科3属8种,其中施氏屋顶鼠是广州地区口岸首次发现;优势种为臭鼩鼱和褐家鼠;年平均鼠密度为2.26%;呈双峰型;高峰期出现在9~11月和6月。结论本次调查掌握了珠江水域广州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硫酰氟对有害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分采用直接吸入染毒法,观察把动物中毒时间及死亡情况,并经过模拟现场实验和集装箱现场验证。结果:硫酰氟施药剂量为15g/m3时对实验室内害虫的KT50均在30分钟内,3g/m3的KT50均在250分钟内。模拟现场和集装箱现场实验中,每种试靶动物的在预定的施药剂量和熏蒸作用时间击杀率均达100%,与实验室结果相符。且实验室及现场内的24小时死亡率均达100%。结论:阐明硫酰氟杀灭靶标昆虫在不同剂量及作用时间的关系,为今后集装箱熏蒸工作中设定正确的投药量与时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杀菌效果。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环氧乙烷混合气体杀菌效果进行了实验室和模拟现场试验观察。结果在常温常湿条件下,用50 g/m3环氧乙烷混合气体熏蒸24 h,或用100 g/m3的该混合气体熏蒸5 h,对1 m3密闭玻璃柜内菌片上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可达90%以上;对菌片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率仅达73%以上。在相同条件下,对集装箱模拟现场消毒效果与上述结果类似。结论环氧乙烷混合气体对集装箱内细菌繁殖体杀灭效果较好,但对细菌芽孢杀灭效果较差,需要改变消毒条件。  相似文献   
46.
1996年至1997年对南海客运港国境口岸入境厅、出境厅、候船厅等公共场所空气卫生质量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除候船厅客流高峰噪声、入境厅空场照度需进一步改善外,三厅的其它卫生学指标全部符合国家规定的GB9672—88标准。  相似文献   
47.
登革热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防止登革热的暴发流行,对登革病毒作出准确、快速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实验室诊断的三种基本方法:常规血清诊断、快速诊断和病毒分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测定了高温铸造工人血清MDA含量,红细胞SOD和GSH—Px活性。结果表明,高温铸造工人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红细胞SOD和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改变可能是高温作业工人体内O_2~-过量产生,得不到完全清除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9.
登革热传入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烽  钟玉清  陈胤瑜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964-1966
目的:研究建立登革热传入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境外流行区登革病毒传入我国并扩散的风险,为口岸登革热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成立登革热风险评估专题研究小组,收集、分析有关登革热和风险评估资料,确定风险评估指标及指标评判内容。结果:初步建立登革热传入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划分为传入风险和传入后扩散风险共6个一级指标,17个评判指标,并研究确定了各指标的评判内容。结论:登革热传入性风险指标体系考虑了传入性风险的各个方面,具有普遍的地区适用性,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0.
本文报道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6项内分泌指标的测定结果,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对象:广州市荔湾区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45人(男31人、女14人)为观察组(下称放射组);广东省林业厅干部50人(男35人、女15人)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射组男性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