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背景:米曲菌胰酶片是含有米曲菌酶和胰酶的口服双层包膜复合消化酶制剂,在国外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已有数十年.然而目前国内尚无米曲菌胰酶片治疗消化不良症状疗效和安全性的资料。目的:评价米曲菌胰酶片对中国人群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安慰剂交叉对照试验设计,在上海地区7个临床中心,对有消化不良症状的门诊患者先予安慰剂治疗1周,症状积分改善〈50%者中共有151例[男76例,女75例,年龄22~67岁,平均(44.67±6.46)岁]完成疗效观察研究,79例随机进入流程A(予米曲菌胰酶片2片tid,餐后立即服用,治疗2周;1周药物清洗期;再予安慰剂2片tid,餐后立即服用,治疗2周),72例进人流程B(予安慰剂2片tid,餐后立即服用,治疗2周;1周药物清洗期;再予米曲菌胰酶片2片tid,餐后立即服用,治疗2周)。分别于研究流程的第1、8、22、29和43d评估消化不良症状积分。结果:经米曲菌胰酶片治疗2周,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总积分下降幅度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27.64±1.77降至9.72±1.33对从23.99±1.28降至22.03±1.40,P〈0.01)。根据症状积分改善幅度.米曲菌胰酶片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的效果依次为腹胀、腹泻、嗳气、腹痛、食欲不振和上腹部烧灼感。米曲菌胰酶片治疗消化不良症状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安慰剂(89.6%对21.7%,P〈0.01)。研究过程中无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米曲菌胰酶片用于治疗中国人群的消化不良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13.
泌尿系结石的B超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近几年B超诊断泌尿系结石,共97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9730例中,男6428例,女3302例,年龄最大为82岁,最小为4岁,平均为38.5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腰酸,胀痛2120例,尿频、尿急史5285例,肾绞痛4852例,呈刀割样,伴恶心呕吐,部分疼痛向下腹移行,排尿困难55例。应用仪器为ALOKA,SSD—1100型B超诊断仪,弧形线阵探头,频率为3.5MHz,受检查患者分别取俯、仰卧位,下腹须膀胱适度充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IgA-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tTG)抗体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表达.方法以ELISA法检测26例慢性肝病患者(16例慢性肝炎,10例肝硬化)血清IgA-抗tTG抗体水平,结果>10 AU为阳性.结果26例慢性肝病患者中有4例IgA-抗tTG抗体阳性(15.4%),且该4例患者均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例.Child-Pugh B级患者的抗体阳性水平略高于Child-Pugh A级.结论慢性肝病患者中存在较高的IgA-抗tTG抗体表达水平,且与门脉高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老年患者人数日趋增多。了解老年GERD患者临床表现的特点与非老年患者病理生理学机制的差异、药物治疗反应特点以及新的处置策略等方面的信息对于提高老年GERD诊治水平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此做一些初步的评述。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夜间上腹部症状是影响F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促动力药对夜间FD症状的治疗作用和机制不详。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对FD患者夜间消化不良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前瞻性设计,连续选取主诉有夜间FD症状(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的患者,经一周安慰剂治疗筛选,无安慰剂治疗反应者分别给予莫沙必利(5mgtid)和安慰剂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行夜间症状评估以及夜间胃内DH值和胆红素联合检测。结果:共纳入43例有夜间FD症状的患者,28例对安慰剂治疗无反应。治疗后,莫沙必利组夜间上腹部疼痛、饱胀、暖气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R0.05),夜间胃内pH值和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O.05);而安慰剂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O.05)。莫沙必利组夜间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与夜间胃内pH值和胆红素吸收值〉O.14的时间百分比降低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O.05)。结论:莫沙必利能显著改善夜间FD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夜间胃十二指肠胆汁反流有关。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8例溃疡性结肠炎(UC)和9例Crohn病(CD)患者,于疾病的不同时期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UC患者缓解期时的CD3+、CD8+和自然杀伤(NK)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活动期时,其CD8+和NK细胞数明显下降(CD8+活动期23.1%±1.0%,对照组31.3%±1.2%,P<0.05;NK活动期9.8%±1.0%,对照组15.1%±1.1%,P<0.01),CD4+/CDs+比值上升(活动期1.8±0.1,对照组1.4±0.02,P<0.05);活动期CD患者的CD8+细胞和CD4+/CD8+比值(43.0%±44%和0.6±0.1)变化却与UC组活动期呈相反趋势(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在IB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UC和CD的细胞免疫机制不同;外周血CD4+、CD8+、NK细胞和CD4+/CD8+比值可作为检测UC病情变化和疗效考核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胃肠病的遗传机制——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胃肠病(FGID)有一定程度的家族聚集现象,在孪生人群中的FGID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单卵孪生的共同患病率高于异卵孪生。这些现象提示,遗传因素改变个体对FGID的易感性以及相似环境致病因素下FGID的临床表现异质性。此文综述FGID遗传易感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红外光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对我计生妇保中心门诊2658例宫颈糜烂患者,经红外光治疗(功率为12W~18W)的疗效分析。结果:一次治愈2606例,治愈率为98.0%,显效52例,占2%,二次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红外光治疗宫颈糜烂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1990~2001年上海市区幽门螺杆菌血清流行病学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比较1990-2001年上海市区幽门螺杆菌(H.pylori)血清流行病学的改变,探讨H.pylori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2001年6-10月,应用检测H.pylori血清IgG抗体的酶免疫试剂盒,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上海市区1557位居民的血清标本,结合问卷形式调查市民的就餐、居住等生活环境因素,985人完成问卷调查;比较1990年和2001年2次调查的结果。以队列研究和多变量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H.pylori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001年市区总体H.pylori阳性率为58.3%,高于1990年的42.7%(P=0.001),低于1990年郊区的61.0%(P=0.116)。1-9岁和10-19岁年龄组的感染率与11年前相比无显著改变(29.7%、39.6%比27.4%、42.7%,P=0.683和P=0.707),仍低于11年前郊区的水平(56.4%和57.3%,P=0.001和P=0.031)。70岁以上年龄组的感染率与11年前相比亦无显著差异(P=0.113)。30-69岁年龄组的H.pylori感染率较11年前显著升高(P<0.05),20-69岁年龄组的H.pylori感染率与1990年郊区水平相当(P=0.276-0.935)。危险因素分析和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家庭成员数>3、户外聚餐等是H.pylori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等引发的市民生活方式和环境改变可能影响H.pylori的流行病学特征,对H.pylori的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