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55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3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01.
使用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689例体会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目的 :探讨常规使用较小直径 ( 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6 89例 ,按其造影时首先选用 5FJudkins型造影导管抑或 5F共用型造影导管分为Judkins型导管组 (n =36 3)和共用型导管组 (n =32 6 )。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  结果 :共用型导管组 32 6例中 32 1例 ( 98 5%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成功 ,Judkins型导管组 36 3例中 343例 ( 94 5% )经绕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成功 ,共用型导管组的造影成功率明显高于Judkins型导管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Judkins型导管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7 5± 5 5分和 30 8± 2 0 1分 ,而共用型导管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5 4± 3 4分和 2 4 2± 1 0 4分 ,均少于Judkins型导管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结论 :①使用较小直径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施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不需严格卧床 ,患者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可作为某些经选择病例的首选径路。②合理选择适于桡动脉径路的造影导管对提高手术操作的便  相似文献   
402.
目的:比较在相同患者中杂交置入的CYPHER和TAXUS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比率,以排除患者因素对再狭窄的影响,判定2种支架再狭窄率的真实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6年4月于北京阜外医院接受杂交置入并完成6个月造影随访的患者101例,其中CYPHER支架170枚,TAXUS支架138枚,据此分成2组。结果:2组基线病变的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PHER组支架内和病变血管段再狭窄率均低于TAXUS组(分别为:5.2%∶12.8%,P<0.05;6.5%∶15.4%,P<0.05),最小管腔直径和晚期管腔丢失CY-PHER组也明显低于TAXUS组[分别为:(2.01±0.02)∶(1.96±0.03)mm,P<0.01;(0.11±0.04)∶(0.31±0.02)mm,P<0.01]。结论:CYPHER支架再狭窄率低于TAXUS支架。  相似文献   
403.
药物洗脱支架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时是选择药物洗脱支架(DES),还是金属裸支架(BMS),目前仍无明确的结论.根据2006年美国ACC会议上公布的两个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TYPHOON&PASSION),采取选择性地使用DES治疗ST段抬高AMI是比较正确的思路,而不是不加区别一味地应用DES替代金属裸支架.  相似文献   
404.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 0.39±0.05),并证明病变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患者26例,均完成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14例.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前、后[平均(6.8±2.9)月]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心室容积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并完成术后临床随访.结果:26例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与术前相比, 57.4%的运动异常节段(156/272)有收缩运动改善;术后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收缩末容积(LVESV)均显著缩小(P<0.05~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节段运动评分指数均显著改善(P均<0.001);随访期间的临床症状和NYHA心功能分级亦均明显改善,无心脏事件发生.去除4例行室壁瘤切除者后,各指标的变化与上述相同.再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0.05与否分为心功能改善者和心功能无改善者各11例,心功能改善者的LVEDV和LVESV均较术前显著缩小(P均<0.01),心功能无改善者两参数较术前均无明显扩大.此外,术后功能改善的节段数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而术后功能无改善节段数在心功能无改善者显著高于心功能改善者(P<0.05).结论: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并证明病变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能够阻抑进行性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整体、节段收缩功能和临床症状.术后功能改善节段数与整体心功能改善正相关,而无功能改善节段数可能与术后整体心功能不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405.
梗死后心绞痛临床类型及与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自1995年1月至1999年6月间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梗死后心绞痛的患者67例,分析其临床发作特点及与缺血相关狭窄病变的关系。结果 (1)以心绞痛发作性质进行分类,梗死后自发型心绞痛最常见(43.9%),梗死后混合型心绞痛次之(25.7%),梗死后劳力型心绞前(16.7%)和梗死后变异型心绞痛(13.6%)相对少见。(2)缺血相  相似文献   
406.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心律失常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71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分析,证明包括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在内的各种心律失常是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心肌缺血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因素,且闭塞性心律失常较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多见。此外,处于疾病高活动期的患者较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长时间变异型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发作,可能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407.
前壁心肌梗塞引起右室阻塞综合症一例陈学珠(首都钢铁公司总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41)患者,男性,70岁,因心前区疼4小时收住院,经检查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住院10天后.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出现响亮全收缩期吹风性杂音,向心尖部及心底部广泛传导。病人...  相似文献   
408.
心肌缺血的预适应和心肌缺血和叠加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09.
不同类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基础及发病特点和治疗的临床研究陈纪林,陈在嘉,陶寿淇,徐义枢,高润霖等(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00037)本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临床价值的新论点和治疗经验。在卧位型心绞痛的研究中发现,心肌缺血前...  相似文献   
410.
不稳定性心绞痛溶栓治疗现状的评述   总被引:97,自引:0,他引:97  
不稳定性心绞痛溶栓治疗现状的评述陈纪林徐义枢陈在嘉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一组包括不同发病机理和许多不同亚型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有:(1)斑块破裂、出血,诱发局部血小板聚集和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严重阻塞管腔,影响血流,约占UA发病的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