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55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3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中国人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蛋白原(FBG)是体内重要的凝血因子,不仅参与血管内血栓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中也起一定作用;目前,有关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多,但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诸多危险因素(血脂、FBG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浆浓度等)进行综合分析目前报道较少,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72.
373.
37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4岁,劳力性胸痛10年,卧位性胸痛4年,以“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入院。既往高血压病26年,糖尿病6年。查体:血压136/90mmHg(1mmHg=0.133kPa);心率100次/分,双肺(-)。予硝酸异山梨酯30mg,4次/日,硝苯地平20mg,4次/日,长效异乐定50mg,1次/晚,倍他乐克250mg/d,肠溶阿司匹林50mg/d,心绞痛仍控制不满意。因血肌酐明显增高,未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故行上胸段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术(TEA),经6~7胸椎间隙穿刺将硬膜外导管植入3~5胸椎段,将导管经皮下隧道由腋前线左侧肋缘下引出,与“病人自控镇痛泵”联接,48小时内持续恒速泵入…  相似文献   
375.
SYNTAX试验研究,首次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比较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治疗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中的临床疗效,在随访的1年期间无论在死亡或心肌梗死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该研究首次缩短了PCI与CABG在治疗上述病变中的临床疗效的差距,也为在该领域中开展介入治疗奠定了基础。然而更深入的研究包括更大的样本量和更长时间的随访结果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76.
2010欧洲心脏病学年会(ESC)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心力衰竭(心衰)治疗方面最大的热点莫过于对伊伐布雷定(Ivabradine)治疗心衰研究结果的公布。伊伐布雷定作为窦房结If通道抑制剂,已经可以用于冠心病治疗。根据在热点分会以及同步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的结果提示,当它被用于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心率较快患者的时候,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以及住院率。  相似文献   
377.
大多数临床试验研究均显示采用急诊介入治疗方法治疗ST段抬高AMI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溶栓治疗的疗效,因此介入治疗已成为上述患者的首选治疗。在药物洗脱支架(DES)问世以前,普遍采用置入金属裸支架(BMS)的方法,其临床疗效包括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再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纯球囊扩张的治疗疗效,但仍保持有20%-25%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78.
目的分析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LBBB)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285例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收入院心电图显示LBBB的患者,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年龄33~86(60±9)岁,其中男性165例,女性120例。采用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检查,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在285例患者中根据造影检查结果,确诊为冠心病者174例,其中男性117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65±9)岁。排除冠心病者111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63例。平均年龄(60±9)岁,与不合并冠心病者相比,冠心病合并LBBB者,年龄较大,男性多见,糖尿病、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双支和3支病变分别占32%、20%和46%。病变部位:前降支受累者最多见,占89%,回旋支受累者58%,右冠状动脉占64%,累及左主干者18%。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合并LBBB的冠心病患者,其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增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者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危险因素越多,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发生率越高。结论合并LBBB的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其临床特征包括高龄、男性、多合并糖尿病和/或高血压,既往有心肌梗死史。当LBBB伴不明原因胸痛或心电图异常难以解释时,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确定缺血性心脏病及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37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的经冠状动脉造影初诊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期间1358例连续入院并行冠脉造影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冠心病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一般情况、各项生化和炎症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间年龄、性别、BMI、糖尿病病程、吸烟、HDL-C、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年龄(OR 1.032; P=0.011)、性别(OR 1.928; P=0.010)、糖尿病病程(OR 1.066; P=0.012)、HbA1c(OR 1.210; P=0.012)为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冠心病的形成与进展可能为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和HbA1c水平在此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