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58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3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心电较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梗死相关血管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心电图改变判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梗死相关血管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探讨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不仅有助于基层医院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能够直接利用心电图来初步判定AMI病人梗死相关血管,而且对于AMI病人的临床治疗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此,本文将对有关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1 概念和术语1.1 心电图[17]:AMI病人入院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下壁导联为Ⅱ、Ⅲ、avF导联,侧壁导联为I、avL、V5、V6导联,前壁导联为V14导联(广泛前壁指V16导联)。ST段抬高或降低测量标准:以TP段作为基线,于J点后4080…  相似文献   
142.
目的对比氯沙坦、依那普利及其合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重塑的防治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经冠状动脉结扎致AMI,术后48h存活的83只随机分成(1)AMI对照组,(2)氯沙坦(3mg@kg-1@d-1)组,(3)依那普利(1mg@kg-1@d-1)组,(4)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合用(3mg@kg-1@d-1和1mg@kg-1@d-1)组;另设(5)假手术组和(6)正常组作对照.在给药治疗4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心脏标本固定和病理分析.最终56只大鼠获完整资料,上述各组分别为11、10、1O、11、6和8只大鼠.结果1~4组间MI面积(41.7~43.4)%羞异均无显著性(P>O.05).与假手术组相比,AMI组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容积(LVV)、长(L)、短(D)轴长度和左室实际重量(LVAW)及相对重量(LVBW)均显著增加(P<0.05~O.001),发生了左室重塑;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及其校正值均显著降低(P均<O.001).与AMI对照组相比,氯沙坦、依那普利及其合用三个治疗组的LVEDP、LVV、LVAW和LVRW均显著降低或减小(P<0.05~0.001);除氯沙坦组的-ap/dt校正值外,±dp/dt校正值在三个治疗组均显著恢复(P<0.05~O.001).上述各指标在三个治疗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O.05).结论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均能防治大鼠AMI左室重塑和改善心功能,作用相当,而两药合用并无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43.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77年 9月Gruentzig开展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 ,PTCA)以来的 2 0多年里 ,随着PTCA技术的提高 ,适应证扩大 ,并发症减少 ,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应用。近些年来一些新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如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斑块旋磨术等迅速发展 ,使介入性治疗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PTCA的机制  PTCA即用经皮穿刺方法送入球囊导管 ,扩张狭窄或阻塞的冠脉。目前认为 ,球囊扩张导致粥样硬化斑块撕裂…  相似文献   
144.
目的估价心肌显像对患者做冠状动脉造影(CAG)决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88例患者运动心肌灌注显像的结果,其中男1807例,女381例,平均年龄(53.5±7.2)岁。运动心肌显像正常者1731例,异常者359例,不能明确诊断者98例。有141例患者在行运动心肌灌注显像后60d内行CAG。结果运动心肌SPECT显像正常的患者中,有5%(83例)行CAG,异常者中有12%(43例)行CAG(P<0.001);后者43例中91%(39例)有明显的的冠状动脉狭窄;而运动心肌显像正常做CAG的83例中8%(7例)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P<0.001)。在行GAG的患者中,运动心肌SPECT异常组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率为25%,而正常组只有1%行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P<0.01)。结论运动心肌灌注显像对患者做CAG以及冠状动脉的再血管化起重要的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145.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和预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态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自1993年7月至2000年5月我院共行选择性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546例,对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125例资料进行了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长度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统计学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25例患在160处病变植入支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直径≥50%)61例、68处病变,无再狭窄64例、92年病变。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再狭窄与术前甘油三酯浓度、术前狭窄程度和术后残余狭窄呈显正相关,其比数比(OR)分别为1.589,1.089和1.665;与术前参考血管直径和在梗塞相关动脉植入支架呈负相关,OR分别为0.262和0.114。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与甘油三酯浓度、术后残余狭窄与狭  相似文献   
146.
147.
近几年,数项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相继揭晓,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相关的国际最新指南也随之更新。然而,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欧美两大指南在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用法等方面却存在差异,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议。如何合理借鉴欧美指南以用于我国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及临床意义。本述评旨在阐明欧美指南异同,引起专家关注,促进共同思考,指导我国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48.
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是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这类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高,早期再灌注治疗可明显降低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的风险,而高龄ACS患者介入治疗经风险评估后年龄并不是治疗策略的唯一决定因素,应采取积极的干预策略;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ACS的治疗中表现出优于裸金属支架,MGuard栓塞保护支架治疗ACS显示出较好的初步结果;血栓抽吸装置可降低无再流发生,但临床终点事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再梗死率、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出血发生率)仍有争议,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9.
150.
易损斑块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心血管内科常见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伴继发血栓形成是其最常见病理学机制,这种易于破裂而导致不良心脏事件的斑块即为易损斑块,其形成及破裂并最终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过程中有许多细胞和分子的参与,本文就易损斑块的形态学特征和斑块稳定性的分子病理学机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