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1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我国己从哺乳纲5目9科20属38种动物中分离出HFRSV或检出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对如此众多种属动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流行病学监测,需制备各种动物的免疫血清并进行荧光标记或酶标记,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很困难。况且某种抗血清标记物仅能检测其相应动物血清中一种型别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不能测定总抗体,难免出现假阴性结果。本试验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对检测不同种属动物血清中HFRSV总抗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用A型和B型人红细胞混合悬液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脾细胞与同系鼠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建立了5株分泌盐水凝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次克隆化后,细胞株稳定分泌McAb已6个月。经A、B、O各型红细胞鉴定及阻断试验、吸收释放试验结果证明:H_2、H_5、B_7株是特异性抗A型抗原的,D_5株是特异性抗B型抗原的。本试验制备的McAb亲合力高于人抗血清,用保护剂稀释后稳定性良好。用McAb和人抗血清对献血员血液标本692份,脐带血58份做血型鉴定所得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己从哺乳纲5目9科20属38种动物中分离出HFRSV或检出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对如此众多种属动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流行病学监测,需制备各种动物的免疫血清并进行荧光标记或酶标记,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很困难。况且某种抗血清标记物仅能检测其相应动物血清中一种型别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不能测定总抗体,难免出现假阴性结果。本试验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对检测不同种属动物血清中HFRSV总抗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 应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PHA)检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原,可使70.0%(46/66)发病不到5天的患者获得临床确诊。应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检测HFRS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总抗体可及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待发表资料)。但RPHI试验及检测特异性IgG抗体的ELISA、IF试验均需检测双份血清作比较,仅有约80%的患者恢复期血清效价呈有诊断意义的4倍以上升高。为使更多的患者能够早期确诊,本文建立了ELISA-IgM试验,现将其在临床诊断中初步应用及与2ME-RPHI、IF-IgM试验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用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HFRSV)陈株免疫获得5株单克隆抗体(McAb)。B_9株McAb具 有血凝抑制和体内保护活性;F_3、H_(11)株McAb具有较弱的中和活性及体内保护活性。B_9株McAb与重型HFRSV毒株的大部份反应,与轻型HFRSV毒株不反应;F_3、H_7株McAb与检测的24个HFRSV毒株都反应。B_(11),F_3、H_7、H_(11)4株McAb可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LISA )。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用亲和力高,反应谱广的HFRSV-McAb致敏绵羊红细胞,以Tween-80和乙醚处理HFRSV陈株感染鼠脑制备特异性抗原,建立了检测HFRSV总抗体的RPHI试验。检测拟诊HFRS血清82例156份,阴性对照人血清256份,黑线姬鼠、褐家鼠、大白鼠、小白鼠血清127份,豚鼠血清8份,兔血清12份,并与IFA法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了解乙型肝炎病人血白细胞内HBV抗原的存在情况,我们于1984~1986年对32例乙型肝炎病人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32例中临床明确诊断为急性肝炎者10例,慢活肝9例,慢迁肝6例,肝硬化1例,未分型6例。正常献血员10例。一、血浆与外周血白细胞裂解液HBsAg检测结果:采用RPHA法。血白细胞悬液RPHA滴度1:2以上29例,占90.6%(见附表)。3例治疗后血浆RPHA1:2阴性,而其白细胞悬液为1:8。2例白细胞RPHA滴度1:16以上标本,以马抗HBsAg血清作用可阻断其特异性。二、外周血白细胞中HBsAg检测结果: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期母婴分离(NMS)建立幼年慢性大鼠内脏高敏感模型的可能性及意义。方法 30只新生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出生后第2-14天每天与母鼠分离3 h(8∶00-11∶00),连续13 d;B组为出生后第2-21天每天与母鼠分离3 h(8∶00-11∶00),连续20 d;C组不予任何处理,与母鼠同笼。随后,3组大鼠常规饲养。6周龄时采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肌电痛阈测定评估其内脏敏感性。结果与C组比较,A组、B组幼鼠AWR评分、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值明显升高,痛阈明显降低;A组和B组组间幼鼠AWR评分、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值及痛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幼鼠间玻璃小球排出时间及粪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的新生期母婴分离可建立一种没有明显肠道动力学改变的幼鼠慢性内脏痛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