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已知体内功能最强及唯一能活化静息T细胞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并且在增强或调节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起管决定性作用.在CHB患者中不仅DC的表型不成熟并且存在着功能的缺失,树突状细胞这种功能改变及数量变化与乙型肝炎患者针对HBV特异的CTL反应下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FasL基因对球囊损伤的大鼠颈动脉内皮再生的影响。方法:制作球囊损伤的大鼠动脉剥脱模型,将12只血管损伤的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①对照组:β-gal组(n=6);②FasL组(n=6)。分别使用β-gal病毒上清或FasL病毒上清处理。球囊损伤14d后,采用原位灌注固定取材,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分析。结果:FasL组内皮再生面积,内皮再生面积与总面积之比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FasL具有促进大鼠损伤血管内皮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12例中间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12例中间综合征均需机械通气,2例死亡。结论:及时诊断中间综合征是治疗的关键,及时实行机械通气和重视复能剂及阿托品的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抗感染和其他支持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热毒宁对上呼吸道感染内源性致热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热毒宁对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内源性致热因子的影响,探讨热毒宁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退热机制。方法比较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用热毒宁治疗前及治疗中内源性致因子6、12、24、48h的变化。结果经热毒宁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h后内源性致热因子血浆水平开始降低,P<0.05,12、24、48h继续降低并出现显著性改变,P均<0.01。结论热毒宁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退热作用是通过下调内源性致热因子及炎性介质实现的。  相似文献   
45.
左第一腰静脉注入左肾静脉变异1例陈立民陈立东*李滨*(滨州市第二医院,256600*解剖学教研室)解剖一具老年女尸见左第一腰静脉注入左肾静脉变异,报告如下。左第一腰静脉直接注入左肾静脉,注入处距肾门1.99cm,沿途接受来自椎静脉丛两属支。一支直径0...  相似文献   
46.
局部解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基础学科,属于形态学范畴,解剖标本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医学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迅速增加的同时尸体来源却相对匮乏,解剖标本短缺的问题已在局部解剖学的日常教学中逐渐成为突出矛盾。我们一方面积极拓宽尸体来源渠道,另一方面应更注重提高现有尸体标本的利用率。探索改变局部解剖学课程现有教学方式,由原有的对单标本破坏性操作改为多标本分层次、建设性操作,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节约、爱伤的作风。同时制作的标本又可以作为示教或陈列标本用于教学,这样做增加了标本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5A反式激活基因NS5ATP1反式激活的相关基因,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HCV致病机制。方法:以NS5ATP1表达质粒pcDNA3.1(-)-NS5ATP1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转染的HepG2细胞为对照组,从中分别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2组,分别与2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2次消减杂交及2次抑制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将产物与pGEM-Teasy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经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构建NS5ATP1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将阳性克隆经菌落PCR分析,得到90个200~1000bp的插入片断。挑选含插入片段的30个克隆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3种已知序列的基因(Ras癌基因家族成员RAN、DNA依赖的RNA聚合酶Ⅱ多肽C、核糖体蛋白L2)和1个未知功能的序列(推测为新基因)。结论:筛选得到的cDNA基因全长序列包括一些与...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谷氨酸造成的体外培养大脑基底神经节神经元损伤后的再生及防止神经元坏死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胎鼠前脑基底神经节神经元,分为对照组、谷氨酸损伤组和谷氨酸损伤后NGF保护组。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活细胞观察、采用RT-PCR技术检测前脑基底神经节神经元GAP-43和NF-L基因表达。结果:谷氨酸损伤神经元胞体回缩,突起消失或断裂。加入NGF后神经元绝大多数细胞胞体饱满,突起明显,细胞问的网络联系清晰可见,接近于对照组;NGF保护组大脑基底神经节GAP-43 mRNA和NF-L mRNA表达与损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GF可保护谷氨酸造成体外培养的大脑基底神经节损伤后的再生,并防止神经元坏死。  相似文献   
49.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东  刘莉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467-146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均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和黄连素片,治疗组加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30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疾病活动指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治疗组疾病活动指数(1.78±0.37),对照组为(2.55±0.21),二者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为研究Fas配体 (FasL)基因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重塑的影响 ,制作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 ,将 12只颈动脉球囊损伤的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①对照组 (n =6 )颈动脉内转染Ad βgal;②FasL组 (n =6 )颈动脉内转染Ad FasL。球囊损伤 14d后 ,采用原位灌流固定取材 ,染色 ,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分析。结果 FasL组可明显增加损伤血管的腔面积 (LA)和外弹力膜面积 (EEL) ,减少损伤血管的内膜面积 (IA) ,而且IA/EEL之比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FasL具有有益的血管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