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胰腺侵袭性纤维瘤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3例胰腺侵袭性纤维瘤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胰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诊断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策略。结果:3例患者均通过手术切除病灶,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胰腺侵袭性纤维瘤是一种罕见肿瘤,诊断依靠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完整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病有高度复发倾向,但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脾肾静脉间置人造血管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方法 自1999年1~12月施行脾肾静间置人造血管(PTFE)的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7例并进行随访。结果 分流后门脉压力平均下降1.27kPa,无并发症及手术死亡。随访5~12个月,彩超示间置人造血管管通畅,食道吞钡显示食道静脉曲张改善4例,消失3例。无再出血,无肝性脑病。结论 该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较传统手术简单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3.
肠动静脉畸形诊断和标记定位问题——附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动静脉畸形为消化道出血重要原因。应用肠系膜动脉造影诊断并同时置标记物作为病人手术定位以减少术中盲目性。材料和方法: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术前诊断38例小肠动静脉畸形,其中10例放置导引钢丝或造影导管,作为术中定位标记,并即刻或择期手术。结果:本组动脉造影X线表现为:(1)动静脉瘘和静脉早显21例;(2)局部染色浓密30例,(3)局部异常增多的血管丛30例;(4)肠壁内静脉扩张,迂曲27例。38例病理检查,仅2例为炎症,诊断符合正确率95%。10例置标记物者,术中顺利寻找并切除病灶。结论: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是诊断该病的最可靠方法,同时放置标记物能帮助外科医师顺利寻找并切除病变,且无并发症。该方法是一全新的定位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4.
237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经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总结了自1960年1月到1996年12月237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手术治疗的经验。结果随着腹膜后途径的应用,动脉瘤近端血流控制、动脉瘤切除以及缝合修补等方法的改进,使手术的危险性明显降低,手术时间缩短(2~3h)。随访227例,手术死亡率低(3.8%)。5年存活率达74.4%。结论手术技术和麻醉监护的进步,使腹主动脉瘤修补手术变得更迅速、安全和方便。  相似文献   
95.
来源于胰腺外分泌细胞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以胰腺癌最常见,而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十分罕见,国内仅王殿昌等报告4例。我院于1983年10月~1986年1月共收治3例,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
下肢慢性动脉缺血疾病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慢性动脉缺血性疾病主要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所致 ,其次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964年 ,Dotter首次成功经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症。随着影像技术 ,材料工程学之迅速发展 ,血管腔内外科技术 (即可称微创治疗 )在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症方面  相似文献   
97.
苏旭  李滨  陈福真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2):1282-1283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合并需外科手术的消化系统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系统疾病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处理经验。腹主动脉瘤与消化系统疾病同期手术12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5例,结肠癌根治术7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后行结肠癌根治术2例、食道下段癌根治术1例,先行胃癌根治术后再行腹主动脉瘤手术1例。结果发生食道胃吻合口瘘1例,术后第2天死亡。胃瘫1例,经保守治疗30d后恢复。14例存活8~60个月,无人工血管感染,无血管支架内漏,无肿瘤复发。结论腹主动脉瘤与消化系统疾病并存,只要全身和局部情况允许,应争取同期手术,反之应分期手术,合适病例在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后,再行消化系统疾病手术,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总结 196 0年 1月到 2 0 0 0年 3月 482例腹主动脉切除人造血管移植及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经验。结果 随着腹膜后途径和小切口等的应用 ,动脉瘤近端血流控制、动脉瘤切除以及缝合修补和腔内隔绝术等方法的更新 ,使手术的危险性明显降低 ,总手术死亡率 5 .2 % ,5年存活率达 74.4%。结论 手术技术和麻醉监护的进步 ,使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变得更安全、迅速和方便  相似文献   
99.
由于胰腺的解剖位置特殊,造成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及生存时间短等特点.Fortner[1-2]提出了分别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肝动脉和腹腔干等联合血管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提高了胰腺癌切除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联合血管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研究逐渐增多,使胰头癌的切除率从10%~20%提高至26%~46%[3-4],手术病死率<5%,5年生存率从原来的8%提高到20%[5-6].  相似文献   
100.
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237例的诊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37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的诊疗经验,结果 237例均行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手术死亡率3.8%,5年存活率74.41%,结论 诊断腹主动脉瘤的关键是确定动脉瘤上界与肾动脉间的距离,若B超与CT不能确诊,主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造极有帮助,手术操作技术的改进使肾主动脉瘤修补变得更为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