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与血压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17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前及入院后24 h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变化分为血肿扩大组24例及血肿未扩大组155例。监测入院后24 h的动态血压,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变异指标,并分析其与血肿扩大的关系。结果血肿扩大组最大收缩压及平均收缩压显著高于血肿未扩大组。血肿扩大与收缩压最大值、收缩压值均相关。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24 h内血肿扩大和最大收缩压、平均收缩压密切相关,舒张压对其影响不大,且与血压变异关系不大,可能与早期降压药物的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对162例住院和门诊的受试者,应用多普勒彩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其斑块性质,根据超声检测结果分为3组:颈动脉IMT正常组32例,颈动脉IMT增厚组39例,颈动脉斑块组91例。对各组受试者分别测定血清Hcy、MIF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对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亚组34例和不稳定斑块亚组57例。分析3组组间血清Hcy水平与IMF水平的差异,以及稳定斑块亚组及不稳定斑块亚组血清Hcy、MIF水平的差异,并分析Hcy、MIF与IMT的相关性。结果与IMT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斑块组血清Hcy、MIF均明显较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斑块形成组血清Hcy、MIF亦明显高于IMT增厚组(P0.05);与稳定斑块亚组比较,不稳定斑块亚组血清Hcy、MIF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IMF与IMT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58,0.604,P均0.05。结论血清Hcy、MIF水平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血清Hcy、MIF水平升高可能导致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NIHSS)得分,分为轻、中及重型三个亚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ADMA浓度;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y浓度。比较组间血浆ADMA及血清Hcy水平;分析血浆ADMA与血清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各亚组及对照组血浆ADMA浓度分别为[(48.69±33.27);(62.69±28.80);(83.58±21.27);(21.93±7.03)μmol/L],组间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浓度分别为[(12.99±8.78);(15.99±7.74);(22.16±7.35);(11.97±4.87)μmol/L],轻型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重型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血浆ADMA与血清Hcy水平存在正相关(r=0.885,P=0.000)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浆ADMA与血清Hcy水平呈线性趋势(B=2.404,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DMA、血清Hcy水平均升高,且血浆ADMA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柴龙解郁丹治疗广泛性焦虑症(肝郁气结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诊断为广泛性焦虑症(肝郁气结证)患者60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疗程6周,治疗组给予柴胡解郁丹口服,每次6 g,每日3次。观察HAMA、自拟中医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TESS)变化。结果 对HAMA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治疗组在2周、4周、6周末均有显著作用,呈递进效应(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HAMA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优于对照组32.26%(P<0.01);自拟中医症状量表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优于对照组29.03%(P<0.01);治疗组中医症状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仅在急躁易怒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急躁易怒、喜太息、心悸、头昏差异有显著性(P<0.01),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龙解郁丹对广泛性焦虑症(肝郁气结证)起效快、安全有效、副反应低、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老年癫痫患者夜间自然睡眠与痫样放电的关系,探讨老年癫痫患者睡眠时相的改变.方法 对64例老年癫痫患者(癫痫组)的24小时动态脑电图进行清醒和夜间睡眠脑电图分析,比较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分析睡眠时相,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老年癫痫患者夜间自然睡眠状态中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为68.75%,清醒状态中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为40.62%;痫样放电分步于NREMⅠ~Ⅱ期者占86.36%,明显高于NREMⅢ~Ⅳ期、REM期及NREM-REM期(P均<0.01).癫痫组NREM各时相所占时间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癫痫组睡眠纺锤波破坏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癫痫患者夜间自然睡眠状态中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清醒期,痫样放电主要分布于NREMⅠ~Ⅱ期.老年癫痫患者睡眠时相明显发生改变,睡眠纺锤波破坏,睡眠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症状进展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南京脑科医院就诊的PD患者[Hoehn-Yahr(H-Y)分期3期]140例,收集基本资料并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 H-Y分期进行评估,随访3年。根据PD患者H-Y分期变化情况,分析影响运动症状展加重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随着病程进展,基线及随访强直、运动迟缓、轴性症状、UPDRSⅢ、H-Y分期、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随访3年发现,起病年龄大(P=0.016),基线轴性症状重(P=0.006),患者运动症状进展快。基线时震颤症状明显,运动症状进展反而慢(P=0.019)。结论发病年龄晚、轴性症状重,是PD运动症状进展的危险因素。震颤是PD患者良性症状,病情进展慢。临床上应给与充分重视,并采取积极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