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冠状静脉逆灌注对犬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2.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指引的探讨  相似文献   
83.
循证医学——21世纪的临床医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金来  陈璘 《循证医学》2002,2(1):46-49
循证医学(evidence-hased medicine,EBM),是一门通过正确利用及合理分析临床资料来制定医疗卫生决策,现范医疗服务行为,从而能够提供经济高效医疗服务的科学。EBM是近1O年来临床实践中迅速兴起的新学科,它的出现使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经验医学(experience-basedmedicine)向EBM的转变是21世纪临床医学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4.
1 背 景 许多国家的初级预防计划试图通过修正危险因子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普遍地认为采用咨询和教育的方法对多重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是有效的和经济的,应该推广。但近期检测危险因素变化的试验对这些多重危险因素干预的效果产生了相当大的疑问。2 目 的 评价在那些无临床证据可诊断心血管病的成人  相似文献   
85.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36例AMI患者经尿激酶或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其中76例符合冠脉再通标准,为再灌注组,60例未达到冠脉再通标准,为未灌注组,比较两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发生频率、类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率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灌注组一过性的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缓慢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未灌注组(P<0.05或0.01),再灌注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第2~4h明显高于未灌注组,从第8h开始明显低于未灌注组(P<0.01或0.05),再灌注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率、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灌注组(P均<0.01)。结论再灌注组和未灌注组在心律失常的发生类型、频率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冠脉再灌注可减少AMI心脏性事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6.
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犬SOD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作用.[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反搏组3组,分别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造成心肌缺血模型,结扎后60min、120min、180min记录以下指标①心外膜心电图;②血清MDA水平和红细胞SOD活性;③心肌组织的MDA水平和SOD活性.[结果]体外反搏组犬的心电图有明显改善.在冠状动脉结扎前,3组犬血中MDA水平和SOD活性均无差异(P>0.05);结扎后60、120、180 min时,反搏组犬SOD活性明显高于缺血组,而MDA水平明显低于缺血组(P<0.05).正常组和反搏组犬心肌SOD的活性明显高于缺血组,而MDA含量明显低于缺血组(P<0.05).[结论]体外反搏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非糖尿病(NDM)患者冠脉病变进展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异同。【方法】入选2001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两次冠脉影像学检查(冠脉造影或冠脉CTA)的T2DM患者526例,NDM患者425例。平行分析各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两类患者冠脉病变进展的影响。【结果】影响T2DM冠脉病变进展的正性因素包括吸烟(OR=1.836,95% CI:1.030~3.371,P=0.04)、基线脂蛋白a[Lp(a)](OR=1.001,95% CI:1.000~1.002,P=0.004)、复查Lp(a)(OR=1.001,95% CI:1.000~1.002,P=0.009)、复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层(OR=1.471,95% CI:1.030~2.100,P=0.034)、复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未达标(OR=1.882,95% CI:1.091~3.245,P=0.023)、复查总胆固醇(TC)(OR=2.029,95% CI:1.028~4.008,P=0.041),而负性影响因素为复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0.017,95% CI:0.040~0.729,P=0.017)。影响NDM冠脉病变进展的正性因素包括基线体质量指数(BMI)(OR=1.746,95% CI:2.462~2.712,P=0.026)、复查BMI(OR=0.001,95% CI:0~0.394,P=0.025)、复查LDL-C未达标(OR=2.875,95% CI:1.669~4.952,P<0.001),而基线载脂蛋白A(Apo A)(OR=0.282,95% CI:0.082~0.971,P=0.045)、复查Apo A(OR=0.117,95% CI:0.038~0.835,P=0.029)则呈负性影响。T2DM患者基线及复查时血糖控制严格组(HbA1c<6.5%)冠脉病变进展程度最低[0(0~3.4)分/年vs 0.3(0~3.0)分/年vs 1.0(0~5.1)分/年,P=0.049;0(-0.4~2.7)分/年vs 0.6(0~4.0)分/年vs 0.9(0~4.2)分/年,P=0.029]。【结论】除LDL-C的达标情况是共同因素以外,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进展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吸烟、基线Lp(a)水平及复查时TC、HDL-C、Lp(a)、HbA1c控制层次是T2DM冠脉病变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BMI、ApoA是非糖尿病冠脉病变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控制HbA1c<6.5%可延缓T2DM冠脉病变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88.
目的:了解广州石牌村城乡结合部老年男女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对男女血压、血脂、血糖、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等水平进行比较。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科广东省科委重点项目“广州石牌原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数调查”结果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普查的方法于2002—12对广州东面城乡结合部石牌村7个居委会的60岁以上的所有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该人群高总胆固醇的患病率男女分别为50.8%和67.4%(χ^2=18.82,P&;lt;0.001),高三酰甘油为43.4%和50.8%(χ^2=3.68,P=0.05),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为36.8%和46.7%(χ^2=6.28,P&;lt;0.05)。肥胖(BMI≥25kg/m^2)为27.1%和41.2%(χ^2=13.87,P&;lt;0.001),空腹血糖≥7.0mmol/L的检出率和高血压患病率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0~69岁组女性血清LDL-C,载脂蛋白B高于男性,70-79岁组女性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男性,80岁以上组女性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男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92~-3.69,P&;lt;0.05)。不同年龄组老年女性的BMI和腰臀围均比男性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2~3.38.P&;lt;0.05)。70~79岁和80岁以上年龄组的女性收缩压水平比男性显著升高,各年龄亚组女性舒张压水平比男性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9~3.39,P&;lt;0.05)。结论:该人群女性BMI、腰围、收缩压、脉压、血清总胆固醇、血清LDL-C、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较高,舒张压水平女性较低,冠心病的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