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背景:近年研究证明,补阳还五汤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炎、抗氧化应激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尤其是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后再狭窄形成过程有何影响,目前很少见报道。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将新西兰兔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药物组给予高脂饮食。饲养2周后,模型组、药物组行髂动脉内膜剥脱术,对照组兔行假手术对照,药物组术后饲料中添加加味补阳还五汤药颗粒 2 mL/(kg•d),对照组及模型组喂食同前。4周后光镜观察兔髂动脉内膜的损伤情况,并检测血脂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对照组髂动脉内膜薄且结构完整,无动脉硬化斑块;模型组内膜增厚,管腔明显狭窄,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药物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减小,管腔狭窄程度较轻。药物组兔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 < 0.05)。结果说明加味补阳还五汤具有较好的防止家兔球囊扩张损伤髂动脉所致的管腔狭窄及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ACS、稳定性心绞痛(UA)和正常对照组的空腹和餐后2h的血糖(BG)、胰岛素(IS)和C肽(CP)释放试验,并计算IS/BG和CP/BG,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ACS组和UA组空腹和餐后2h的IS、IS/BG和CP/BG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0.01),ACS组空腹和餐后2h的IS、IS/BG和CP/BG均明显高于SA组(P<0.05)。结论ACS存在IR,且随着病情加重,IR更明显。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伊贝沙坦组3组,每组10只。造模后12周终止实验处死大鼠,取血、尿和心脏标本,测定尿量、体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血液和心脏组织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通过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2周终止实验时糖尿病各组大鼠的尿量、心脏质量,体质量、血糖、HbAlc、血清和心脏组织的MD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体质量、红细胞和心脏组织的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伊贝沙坦组大鼠的血清和心脏组织的MDA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组,而SOD的活性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大鼠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损伤,伊贝沙坦组大鼠的心脏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较轻。【结论】伊贝沙坦能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脏损害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伊贝沙坦抑制糖尿病大鼠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和纤溶系统异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意义。方法选自住院病人21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无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稳定性心绞痛(SA)组和正常对照组(CO)。分别测定各组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g),并进行比较。结果AMI(17.62±8.43)mg/L和(4.35±1.08)g/L、NSTEMI(16.53±7.89)mg/L和(3.92±0.96)g/L、UA(12.87±5.76)mg/L和(3.85±0.93)g/L和SA(7.94±3.76)mg/L和(3.51±0.89)g/L组CRP和Fg浓度明显高于CO组,AMI组明显高于UA和SA组,UA组明显高于SA组。结论炎症反应和纤溶系统异常在AC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RP和Fg水平可作为ACS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群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与体育运动及吸烟的关系。方法:①于2002-12对广州市石牌村原居民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950名进行普查。排除可能存在感染及资料不完整者后纳入605名(男162名,女443名),均对调杏及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按电脑随机号法随机化抽出161名(男51名,女110名)进行观察。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其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按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将161名中老年人分为3组:低水甲血清淀粉样蛋白A组(n=46,血清淀粉样蛋白A≤500μg/L),中水平血清淀粉样蛋白A组[(n=59,500μg/L〈血清淀粉样蛋白A〈1000μg/L,高水甲血清淀粉样蛋白A组(n=56,血清淀粉样蛋白A≥1000μg/10。(3)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二酰甘油、载脂蛋白B和空腹血糖等。测量血压,并调查饮食、体育运动、吸烟、个人史、既往病史、家族史等情况。④计数和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中老年人161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3组不同水平血清淀粉样蛋白A人群间年龄、血脂、空腹血糖及收缩压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②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由低到高3组人群中规律参加体育运动者所占各组比率分别为89%(41/461,76%(45/59),68%(38/56),P〈0.05。而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由低到高3组人群中吸烟者所占比率差异不明显[15%(7/46),17%(10/59).16%(9/56),P〉0.05]。结论:(D随着人群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升高,规律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所占的比例也逐步减少。②不同水平血清淀粉样蛋白A中老年人间吸烟情况差异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对泡沫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与蛋白分泌的影响. 方法 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体外培养的人单核细胞株U937细胞,建立U937泡沫细胞模型.再用不同浓度的培哚普利(0.01μM、0.1μM、1μM)进行干预.RT-PCR检测泡沫细胞VEGF mRNA表达,ELISA检测泡沫细胞VEGF蛋白的分泌. 结果 U937泡沫细胞VEGF mRNA表达和VEGF蛋白分泌[2.371±0.253,(1804.18±177.59)pg/ml]增加,与U937细胞组[0.954±0.245,(716.19±60.82)pg/ml]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 <0.01).培哚普利干预后,U937泡沫细胞VEGF mRNA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降低(2.068±0.270、1.533±0.248、1.022±0.189);VEGF蛋白分泌[(1601.46±154.68)pg/ml、(1377.09±110.36)pg/ml、(1017.89±147.18)pg/ml]也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 <0.01). 结论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刺激U937细胞成为泡沫细胞;其VEGF mRNA表达、蛋白分泌水平较U937细胞显著性增加;培哚普利干预U937泡沫细胞,可使其VEGF mRNA表达与蛋白分泌呈浓度依赖性降低.  相似文献   
48.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广州市石牌村老年人群血清淀粉样蛋白A(amyloid A,SAA)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该村原居民老年人群血清标本950份,随机抽取161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其SAA水平。将其分为有冠心病史组(22例)与无冠心病史组(139例)。按SAA水平分为低中高3组。结果 有冠心病史组SAA水平3106μg/L(ng/ml),95%置信区间291~5897μg/L;而无冠心病史组SAA水平756μg/L,95%置信区间184~310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A水平与冠心病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随着SAA水平逐渐升高,冠心病危险性亦有显著性增加。结论 SAA水平与冠心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9.
核素显像在病毒性心肌炎诊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核素心肌灌注扫描(ECT)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疗和转归的相关性并探讨其诊疗意义。方法 4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其中21例ECT异常为阳性组,正常为阴性组,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阳性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室性早博次数和多源性心律失常、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等例数均比阴性组多,并具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治疗后复查ECT均基本正常;心律失常好转率明显高及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阴性组,并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CT可作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疗中一项科学性与可靠性较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0.
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及介入心脏病学诊疗,并探讨其诊疗指引。方法分析包括初发型、恶化型、卧位型、变异型、中间综合征共6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介入心脏病学诊疗资料,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37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占58.7%,其中70.3%狭窄程度大于50%,43.8%为多支冠脉狭窄。年龄、性别、病程、血脂在冠脉狭窄与非狭窄患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意义,但伴高血糖或高血压的患者冠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高血糖或高血压患者。另冠脉狭窄中67.5%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ST下移≥0.2mV。26例冠脉狭窄大于50%的患者作了介入治疗后心绞痛消失。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尤其伴高血压、高血糖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ST下移≥0.2mV患者多数有冠脉器质性狭窄,甚至为多支冠脉狭窄,其次不稳定性心绞痛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潜在的病理解剖基础,应尽早行冠脉造影以便进一步治疗,必要时行介入治疗,三支病变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