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7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伤寒论》用药法度严谨,变化灵活,但有规律可循。兹就笔者粗浅体会,略述于下。一、根据主证,制定主方,是《伤寒论》用药的原则性《伤寒论》用药是根据主证(包括病机),而后制定主方,这一原则贯通于全论大法。主证在六经  相似文献   
62.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叶案”)中用辛温大热药,非但不是禁例,而且配伍精当,毫无偏见,用之甚广,现就其用附子的案例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3.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耐药变迁,分析耐药谱,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实验室依据,防范院内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耐药情况及以氨曲南(ATM、A)、氨苄西林(AMP、P)、环丙沙星(CIP、C)、美罗培南(MEM、M)、头孢他(CAZ、F),亚胺培南(IPM、I)组合的耐药谱表型.结果 3 a半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878株,呼吸道标本占84%;ICU为主要分布科室;感染率逐年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分析的16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其中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高达:84.4%、87.5%.经抗生素耐药谱统计共发现67种耐药表型在我院流行,其中以抗生素谱:(1)"APC-FI"(ATM、AMP、CIP、CAZ、IPM:均耐药,MEM:未测定);(2)"APCMFI"(ATMAMPCIPMEMCAZIPM均耐药")为主,感染率分别为:19%及1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逐年升高,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继续呈现上升趋势,耐药谱"APC-FI"、"APCMFI"在我院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64.
徐××,女,26岁,未婚。1981年4月就诊。患者初潮以来,月经基本正常。近因学习紧张,心绪不悦,月经已三月未来。精神抑郁,烦躁不可名状,乳房及两胁、少腹隐痛,夜梦纷扰,食纳乏味。舌淡红、苔薄白润,脉涩而短。方拟:炙甘草10克,浮小麦30克,大枣五枚,郁金10克,泽兰叶10克,香附10克,三剂。服上药二剂后,月经来湖,血色红、量中等,烦躁等症消失。  相似文献   
65.
《伤寒论》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从远古至今,崇尚仲景者,无不重视其临床价值。论中诸方既治常见病,亦治疑难病,故有“群方之冠”的美誉。笔者于伤寒园地耕耘数十稔,主张治伤寒之学,要在“用”字上下功夫。兹不揣浅陋,谈点临床体会,以就正贤达。1 熟悉组方原则部析方剂内涵仲景所创诸方,有严密的组方原则。所谓原则是根据病机、主症,确立组方用药的大  相似文献   
66.
中医对胃痛亦称胃脘痛,包括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窦炎,胃神经官能症等。这些病的特点,临床上共同的都有胃脘部疼痛,所以统称为胃痛。胃痛从肝论治者,临床上极为多见。检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胃脘痛”案中共计49案,其中就有16案(未包括用一、二味疏肝行气药者)是从肝论治,或肝胃同治的病  相似文献   
67.
泻心汤类方出自《伤寒论》,包括五个泻心汤及黄连汤、旋复代赭汤等,是治疗“痞满”证的一组方剂。组方严密,药味简练,配伍灵活,临床运用广泛,疗效较好。兹就方义、病机以及临床运用的体会,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68.
答:《伤寒论》中阳明病篇有茵陈篙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轺亦小豆汤等三方,是伤寒治黄三法。从阳明湿热郁遏发黄的病机来看,前二方是湿热郁遏发黄偏于里,后一方是湿热郁遏发黄偏于表。三者病机不尽相同,病位表里有别。从临床实践来看,凡湿热郁蒸发黄,热不得越,但头汗出身无汗(如汗出剂颈、剂腰、剂踝等局部汗),小便不利等症。为湿热之邪闭阻于  相似文献   
69.
《伤寒论》用药法度谨严,变化灵活,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是有规律可循的。兹就其若干问题,结合临床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1根据主证,制定主方,是伤寒用药的原则性从临床实践来看,《伤寒论》用药是根据主证(包括病机),而后制定主方,这一原则贯通于全论大法。主证在六经病中各有纲目,标示其主要脉证。如太阳病的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阳明病的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六经均以此类推,主证昭然若揭。正如柯韵伯所说,太阳篇中,先将诸病线索,逐条提清,则一隅之举,可以寻其一贯之理。的确如是,伤寒辨证用药,是在确定主证的前提下,层层伸展,有顺有…  相似文献   
70.
陈杨荣教授,福建蒲田人氏,福建省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早年深造于中国中医研究高级中医研究班,禀承著名老中医岳美中的学术特点和临床经验。近著《陈杨荣医论精要》,集其医、教、研经验于一炉,读后颇有受益,引发了一些思考。作为一名中医教师,临床、教学、科研都是必备的素质,医、教、研三者都是互相促进的。论医,即坚持临床,这是中医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中医教师讲了一辈子的课,却没上多少临床,没有真正见到过多少病种,试想这岂能把中医的理论讲深讲透?有一网民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