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胆系结石是常见疾病,而胆管结石占胆系结石的40%左右,在胆囊切除患者患胆管结石者高达20,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患者也占胆系结石的20%左右。胆管探查会增加胆囊切除术的死亡率。因而,在术前如能确定有无胆管结石,就可避免不必要的胆管探查。笔者对32例胆管结石、36例单纯胆囊结石及40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清淀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肠道淋巴通道在梗阻性黄疸(梗黄)内毒素血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梗黄组和梗黄 胸导管结扎组,于造模后第15天抽下腔静脉血检测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内毒素、TNF—α和IL-6水平,并行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造模后15天,梗黄组大鼠肝功能严重受损,并发生较为明显的内毒素血症,表现为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和内毒素、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肺组织病理损害严重;梗黄 胸导管结扎组大鼠肝功能情况与梗黄组相似,但内毒索、TNF—α、IL-6水平却较梗黄组明显降低,肺组织病理损害亦明显减轻。结论:肠道淋巴通道在梗黄肠原性内毒素易位中起有重要作用,阻断该通道对防治梗黄时肠原性内毒素血症及其所致的肺损伤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emodin on death patterns of pancreaticacinar cells in different types of aute pancreatitis and explore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Rat acute edematous pancreatitis models and acute necrotic pancreatitis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and treated with emodin. Alternations of apoptosis, NF-κB mRNA, Pax mRNA and TNF-α mRNA expression in pancreatic tissue were studied with in situ TUNEL and RT-PCR. Results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apoptosis and the severity of pancreatic damage. Following the treatment with emodin, more apoptosis than necrosis was observed in all treaded groups of acute pan-creatitis and the severity of pancreatic histological pathologic damage was dramatically improved. Local expression of NF-κB mRNA and Bax mRNA increased. Conclusion Pancreas aeinar death patterns of apoptosis are induced by emodin. Emodin might regulate the acinar cell death patterns by changing the activation of NF-κB and the expression of bax to lessen the severity.  相似文献   
54.
CK20 mRNA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阳性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肿瘤细胞血行播散的标志,探讨CK20 mRNA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指标的关系,观察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K20 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对大肠癌4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例、对照组(非癌肿)10例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靶基因CK20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非癌肿)10例及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例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K20 mRNA均为阴性表达。大肠癌组42例,手术前外周血中CK20 mRNA阳性表达率为50.0%(21/42),手术后48h外周血中CK20 mRNA阳性表达率为59.5%(25/42)。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细胞病理分化程度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肿瘤细胞血行播散的标志,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的预后及鉴别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和大肠癌肝转移。手术操作会促使肿瘤细胞向血液中播散,手术过程中应加强预防措施以减少癌细胞的播散。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在胆道镜下应用微波技术治疗胆道狭窄的适应证及应用方法。方法在胆道镜直视下对胆道狭窄进行微波治疗,微波功率为60~90 w,时间为3秒/次,沿胆道狭窄表面放射状多处、分次逐渐切开,使增生的组织炭化或汽化,恢复胆道通畅引流。结果微波治疗胆道狭窄35例次39处,经治疗后原胆道狭窄都较术前改善,同时狭窄上方嵌顿的结石都被顺利取出;T管造影检查,原不显影的胆管分支显影良好或较前改善。本组所有病例术后未发生出血、胆道损伤、胆瘘、T管窦道撕裂等并发症,术后随访肝功能无异常,无明显胆道狭窄发生,微波对胆道镜未造成损伤,术后图象显示良好。结论在胆道镜下使用微波治疗胆道狭窄,手术创伤小,术后治疗效果满意,扩大了微波治疗的使用范畴,对胆道狭窄特别是膜状狭窄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从本组术中操作及随访疗效看,该方法操作安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6.
目的:检测干细胞相关因子Sox2在胃癌细胞株MKN45悬浮球体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选择人胃癌细胞株MKN45,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基本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观察球体形成情况,并检测球体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DDP)的耐受性;采用RT-PCR与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干细胞相关基因Sox2在球体细胞及原代贴壁细胞两组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胃癌细胞株MKN45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能形成悬浮球体,球体细胞中Sox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原代贴壁细胞(P=0.000)。结论:悬浮球培养法在胃癌细胞株MKN45中培养形成的球体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该方法是分离和鉴定肿瘤干细胞的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进一步明确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上皮细胞结构的改变,建立非糜烂性反流病高清晰内窥镜下的诊断标准及诊断指标。方法于消化科门诊顺次收集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超过3个月、2周内未服过抑酸药、同意行24h食管pH监测的患者及正常志愿者。采用富士能EG485ZH高清晰内窥镜进行观察,同时录像及照相。于齿状线上方鳞状上皮部分、齿状线下方柱状上皮部分、胃窦、胃体各取一块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及内窥镜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EE组及无糜烂组。24h胃食管pH监测阴性及pH监测阳性内窥镜下无典型改变者给予PPI试验(洛赛克20mg,2次/d,口服7d)。随机分别选取正常对照组、NERD组及糜烂性食管炎(EE)组患者20、22、20例于齿状线上方鳞状上皮取一块组织行电子显微镜观察。对研究对象采用耐信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其体重指数及病程,观察其与酸暴露程度的关系。结果非糜烂性反流病占胃食管反流病的大部分。非糜烂性反流病高清晰内窥镜下主要表现为齿状线形态及贲门黏膜粗糙程度的改变。结论非糜烂性反流病根据其内窥镜下的表现可以分为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和症状件胃食管反流病,病理组织学检查不能做为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但对诊断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8.
急性胰腺炎大鼠氧自由基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变化及维生素E的治疗作用周新泽陈玉泉沈洪薰于秀陈瑞新为探讨氧自由基、花生四烯酸代谢系统紊乱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中的作用及抗氧化剂维生素E(VitE)的治疗效果,我们制备AP大鼠模型,观察了维生素E对AP...  相似文献   
59.
具有活性的同种生物静脉脱细胞支架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同种异体、无免疫排斥反应的脱细胞生物支架材料,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方法,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胆管提供实验准备。方法选取新鲜具有活性的同种生物静脉作为实验材料,用含0.03%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Tris低渗缓冲液,以改进的BOOTH法脱去静脉壁的内皮细胞,保留细胞外基质。固定剂固定制成的脱细胞支架,分别行HE染色、胶原纤维染色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摄片,了解脱细胞支架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并做处理前后的比较。将支架材料进行同种异体间动物皮下接种,结合不同生长因子局部一次性滴入(空白组,bFGF组,VEGF组,bFGF VEGF组),2周后取出支架,进行免疫组化血管染色(8因子),观察支架新生血管的长入情况。结果用质量浓度为0.03%SDS的Tris低渗缓冲液与静脉壁共同孵育48h后,既完全脱去了静脉壁内膜表面的内皮细胞,又较完整地保留了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基质主要成分的形态学结构在脱细胞前后无明显改变。皮下植入的异体支架局部未见明显排斥反应,2周后支架内新生血管有不同程度的长入,以滴入bFGF VEGF组新生血管长入最显著。结论质量浓度为0.03%的SDS的低渗缓冲液对制备脱细胞的同种生物支架效果较佳,既能完全脱去静脉壁内膜表面可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内皮细胞,又能较完整地保留能维持支架形态的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所制备的脱细胞支架异体植入无排斥反应,bFGF和VEGF的局部使用可促进新生血管在支架内的生长,有助于支架的远期存活;该实验所制备的静脉脱细胞支架可望在组织工程胆管体外构建的研究中应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肝损伤修补术后再次胆道大出血(简称肝术后胆道出血)诊断要点及体会。方法对1982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1例肝术后胆道出血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1例全部为肝损伤修补手术后再次胆道出血患者,出血发作次数为4—10次,其中不能行血管造影的4例及1例合并肝脓肿与腹壁窦道者行手术治疗,3例经皮肝穿及保守治疗,3例行紧急行腹腔动脉及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进行栓塞治疗。结论严重肝损伤患者初次手术如果止血不充分、修补不完全或并发感染者,术后可出现胆道反复出血,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无其他并发症的前提下,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