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631篇
  免费   10281篇
  国内免费   6514篇
耳鼻咽喉   1034篇
儿科学   2232篇
妇产科学   1182篇
基础医学   8917篇
口腔科学   2607篇
临床医学   27635篇
内科学   15689篇
皮肤病学   1944篇
神经病学   4027篇
特种医学   70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0篇
外科学   13920篇
综合类   60896篇
预防医学   23625篇
眼科学   2049篇
药学   23755篇
  214篇
中国医学   24672篇
肿瘤学   5680篇
  2024年   1135篇
  2023年   4220篇
  2022年   3841篇
  2021年   3536篇
  2020年   3882篇
  2019年   4285篇
  2018年   4166篇
  2017年   2774篇
  2016年   3557篇
  2015年   3816篇
  2014年   10984篇
  2013年   7996篇
  2012年   9309篇
  2011年   10133篇
  2010年   9796篇
  2009年   9564篇
  2008年   9311篇
  2007年   9601篇
  2006年   9159篇
  2005年   9206篇
  2004年   8513篇
  2003年   7787篇
  2002年   6461篇
  2001年   6267篇
  2000年   6879篇
  1999年   6899篇
  1998年   6374篇
  1997年   6466篇
  1996年   6221篇
  1995年   5554篇
  1994年   5106篇
  1993年   3835篇
  1992年   3449篇
  1991年   3144篇
  1990年   2753篇
  1989年   2414篇
  1988年   1358篇
  1987年   1211篇
  1986年   1059篇
  1985年   989篇
  1984年   806篇
  1983年   772篇
  1982年   730篇
  1981年   556篇
  1980年   384篇
  1979年   240篇
  1978年   141篇
  1965年   84篇
  1964年   77篇
  1959年   7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71.
目的通过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结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指导NRDS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于2017年4月-2018年10月间在本院收治的80例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PS治疗。结果试验组对于呼吸窘迫缓解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内滴入PS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儿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S结合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方法 对2012年4月‐2013年4月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胸腰段骨折268例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0.5~2.0年的随访,出现螺钉断裂18例,其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17.7个月,11例在取出内固定物前复查X线片时发现。断钉率:后侧植骨组(5/59)与未植骨组(6/71)高于后外侧植骨(7/138)(P0.05);爆裂型骨折患者(7/73)显著高于压缩型骨折(8/144)和骨折脱位型患者(3/51)(P0.05);未使用横杆组(10/113)显著高于使用横杆组(8/155)(P0.05);术后内固定物超过1年取出组(11/98)显著高于0.5~1年间取出组(7/170)(P0.05)。结论 发现椎弓根螺钉断裂或松动的主要原因有:1植骨融合不当;2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选择不当;3未正确使用横连杆;4内固定物取出过迟;5术后未佩戴支具或支具佩戴时间过短;6术者的操作不恰当。术中有效严格的植骨融合,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掌握其适应证,合理使用横连杆,适当时间取出内置物及术后常规佩戴支具,提高术者的操作技术等都可以有效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出现。  相似文献   
73.
74.
75.
目的比较应用尿激酶及肝素钠对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及促进血管新生的效果。方法将行断指再植术的189例患者(312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尿激酶组(99例,168指)和肝素钠组(90例,144指)。比较两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断指再植成活率、血液流变指标、凝血功能情况以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差异。结果血管危象发生率尿激酶组低于肝素钠组(26. 8%vs 38. 2%),断指再植成活率尿激酶组高于肝素钠组(89. 3%vs 80. 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给药5 d后,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及低切黏度尿激酶组均低于肝素钠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凝血时间尿激酶组均长于肝素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给药3 d时,尿激酶组b FGF及VEGF水平达到最高值,且高于肝素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对肝素钠,断指再植术后给予尿激酶更能减少血管危象发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延长血液凝固时间,增加b FGF及VEGF水平,从而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将互联网+引入到脊柱外科教学中以此实现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7月我校没有接受过脊柱外科临床医学八年制6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且平均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学生接受翻转课堂知识教育,参照组学生则接受传统的课程教育。两组学生均由两名专业知识比较强,授课资历比较多的教师进行内容教学。对比两组学生的客观评分,调查两组学生自主能力以及创新和临床思维能力等养成情况。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笔试成绩、线上作业和最终学业汇报成绩均优于参照组,两组学生的平均分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实验组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及创新和临床思维能力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用互联网+对学生开展翻转课堂能够强化学生对医学知识进行主动学习的兴趣,也能在增加其能动性的基础上提升整体专业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 探讨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的34例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发病后24 h内手术,16例)和常规组(发病后24~72 h手术,18例)。结果 早期组术后1个月死亡1例;常规组术后1个月死亡2例,术后2个月死亡1例;其余30例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与常规组相比,早期组术后3、6个月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及脑灌注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早期组恢复良好率(60.0%,9/15)明显高于常规组(20.0%,3/15;P<0.05);两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无统计学差异(60.0% vs. 33.3%;P>0.05)。结论 对于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能够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社会办医疗美容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医师对《医疗美容管理办法》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与现场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在上海市黄浦区开展医疗美容科目的所有社会办医疗机构(共计38家)进行全覆盖现场调查,并对其中的管理人员41人、相关医师3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8家社会办医疗美容机构中,美容外科和美容皮肤科的开展率较高,分别为96.8%和97.2%,而美容牙科开展率为52.4%,美容中医科开展率最低(25.0%).管理人员关于非主诊医师可在主诊医师指导下工作的知晓率仅68.3%.关于美容外科、皮肤科、中医科、牙科主诊医师应具备的工作年限,管理人员答对率为90.2%,医师答对率为72.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社会办医疗美容机构中的二级科目设置需进一步优化,以减少资源空置.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师的法律培训,改变经营模式,制定明确的准入与退出机制,从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利用UPLC-LTQ-Orbitrap-MS技术对刺果番荔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 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A)和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2μL,在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经Reaxys数据库检索番荔枝属类化合物信息,通过质谱信息比对各化合物的m/z值、保留时间、质谱特征碎片等,并结合文献数据对鉴定的化合物进行验证。结果根据各化合物的特征裂解规律,从刺果番荔枝叶中共鉴定出45个化合物,包括16个生物碱类,14个番荔枝内酯类,7个黄酮类和8个其他类化合物,其中以番荔枝内酯类和生物碱类成分居多,与文献报道番荔枝内酯与生物碱类化合物是发挥抗癌的主要活性成分一致。结论利用UPLC-LTQ-Orbitrap-MS技术对刺果番荔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准确的定性分析,为刺果番荔枝叶的提取分离与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