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2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饮酒与男性肺癌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我国男性饮酒与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 对开滦集团队列(2006-2015年)男性人群每两年随访一次,收集饮酒相关信息及肺癌发病资料;此外,检索开滦附属医院医疗信息系统、开滦集团社保系统、唐山市医疗保险系统,补充收集随访过程中可能遗漏的肺癌新发病例。以不饮酒人群为参比组,利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别分析饮酒频率、饮酒类型与男性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计算发病风险比(HR)及其95% CI。按照吸烟状况对研究人群分层,分别分析从不吸烟与既往吸烟/现在吸烟人群中饮酒与肺癌发病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101 751名男性,总随访808 146.56人年,中位随访时间8.88年,共收集肺癌新发病例913名。调整年龄、吸烟状态、吸烟量、文化程度、粉尘暴露、BMI等潜在的混杂因素后,既往饮酒、现在饮酒频率<1次/d、现在饮酒频率≥1次/d人群肺癌发病风险HR值(95% CI)分别为1.30(0.90~1.88)、0.80(0.64~1.01)和1.04(0.85~1.27)。饮用啤酒/红酒(HR=0.91,95% CI:0.69~1.20)和饮用白酒(HR=0.99,95% CI:0.83~1.19)与肺癌发病无统计学关联。依据吸烟状况分层分析,所得结果类似。结论 本研究结果尚不支持饮酒与男性肺癌发病风险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BMI与非吸烟男性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始建于2006年5月的开滦集团动态人群队列,收集基线调查时社会人口学资料,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和身高、体重等测量指标及肺癌发病结局信息。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非吸烟男性基线BMI与其肺癌发病的风险比(HR)及其95% CI结果 截止2011年12月31日在纳入的48 799名非吸烟男性中,共计随访214 620.18人年,平均随访4.40年,共收集肺癌新发病例198例。以BMI(kg/m2)正常组(18.5≤BMI < 24.0)为参比组,调整年龄、教育程度、饮酒情况、体育锻炼、工作环境和糖尿病史后,低体重组(BMI<18.5)、超重组(24.0≤BMI<28.0)和肥胖组(BMI≥28)的HR值及其95% CI分别为1.14(0.53~2.45)、0.57(0.41~0.78)和0.61(0.38~0.97),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BMI作为连续性变量,调整年龄、教育程度、饮酒、体育锻炼、工作环境和糖尿病史后,BMI每增加5 kg/m2,肺癌的发病风险降低22%(HR=0.78,95% CI:0.64~0.95)。在年龄≥50岁组、锻炼频率<4次/周组、不饮酒组以及井上作业组中,BMI每增加5 kg/m2,其肺癌的发病风险分别降低26%(HR=0.74,95% CI:0.60~0.92),24%(HR=0.76,95% CI:0.62~0.95),20%(HR=0.80,95% CI:0.65~1.00)和23%(HR=0.77,95% CI:0.61~0.97),剔除随访1年内新发肿瘤患者及其贡献的人年数后,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 该队列人群中非吸烟男性的BMI与肺癌发病相关,且发病风险随BMI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卫生部门、社保中心及商业保险公司3种经办模式.从经办机构的管理模式、成本管理模式、基金管理模式等方面论述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同经办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已达2 729个,占总县数的95.45%,共筹集新农合基金784.6亿元,参加新农合的农村人口达8.15亿人,参合率达到91.53%[1].为了解卫生部门及商业保险公司承办模式的不同,本研究于2009年3、4月以河南省X县(卫生部门承办)及Y县(商业保险基金委托承办)为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对比两种承办模式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5.
WHO国际癌症研究所已确认,倒班能引起人体的生理节奏紊乱,是可能的人类致癌危险因素(2A级).其中,影响倒班工人生理节奏紊乱的夜光暴露是重要的危险因子.对有关夜光暴露和癌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2008年肺癌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的估计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估计2008年中国肺癌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并预测今后20年肺癌发病数和死亡数.方法 根据中国36个肿瘤登记点的数据以及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2004-2005年)的结果,估计2008年肺癌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并预测2010、2015、2020、2025和2030年肺癌发病数和死亡数.结果 2008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数约为52.2万,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例数的18.5%,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为33.5/10万,居全部恶性肿瘤之首.2008年肺癌死亡病例数约为45.3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的23.1%,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28.7/10万,居全部恶性肿瘤之首.2008年中国15岁以上成年人肺癌5年患病数约为48.8万,占所有恶性肿瘤5年患病数的10.6%,5年患病率为45.6/10万,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4位(低于胃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中国肺癌高发人群为45岁以上人群,尤其是男性,15岁以后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超过女性.今后20年中国肺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均将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肺癌是我国人群首位癌症,其发病和死亡情况在未来20年将越来越严重,重点防控人群为45岁以上中老年人,尤其是男性人群.  相似文献   
17.
中国2008年肿瘤发病和死亡隋况估计及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估计2008年中国肿瘤发病和死亡的情况,并预测今后20年发病数和死亡数.方法 根据中国36个肿瘤登记点的数据以及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2004-2005年)的结果,估计2008年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预测2010、2015、2020、2025和2030年的发病数和死亡数.结果 中国按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排前10位的癌症是肺癌(33.5/10万)、胃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子宫体癌、子宫颈癌、白血病和脑瘤/神经肿瘤(4.4/10万);按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排前10位的癌症依次为肺癌(28.7/10万)、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子宫颈癌、白血病、脑瘤/神经肿瘤和子宫体癌(2.4/10万).癌症高发人群为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男性,40岁以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超过女性.在今后20年,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越来越严重,以肺癌、乳腺癌和消化道肿瘤为主,重点防控对象为40岁以上男性中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国内外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表文献的研究现状和特征。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6日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COVID-19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合格文献592篇。CNKI数据库440篇文献中,研究内容集中在“中医学与中药学”(142篇,占32.3%)和“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141篇,占32.1%),医疗机构发表文献最多(288篇,占65.5%),《中医杂志》发文量最高(22篇,占5.0%)。PubMed数据库152篇文献中,中国发表最多(65篇,占42.8%),研究内容多在“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88篇,占57.9%),高等院校发表文章最多(65篇,占42.8%),《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发文量最高(10篇,占6.6%)。结论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是COVID-19暴发后国内外学者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估计中国2008年甲状腺癌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并预测今后20年甲状腺癌发病数和死亡数。方法根据中国36个肿瘤登记点的数据以及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2004-2005年)的结果,对中国2008年甲状腺癌的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进行估计,并对2010、2015、2020、2025和2030年其发病和死亡数进行预测。结果 2008年中国甲状腺癌新发病例数为21 883例,占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的0.8%,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为1.4/10万;同年中国甲状腺癌死亡病例数约为3 264人,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的0.2%,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0.2/10万。2008年中国15岁以上成人甲状腺癌5年患病数为83 866例,占所有恶性肿瘤5年患病数的1.8%,5年患病率为7.8/10万。中国甲状腺癌高发人群为50岁以上女性人群,在各年龄段,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男性。在未来的20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女性人群较男性增加更为明显。结论甲状腺癌已成为威胁我国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其发病情况在未来20年将越来越严重。应针对其危险因素,积极开展一级和二级肿瘤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全球肿瘤预防控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敏  李霓  李倩  杨琳  陈玉恒 《中国肿瘤》2011,20(1):21-25
癌症是全球人口的第一位死因。2007年,全球有790万人死于癌症,约占全死因的13%。其中,72%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预计到2015年,将有900万人死于癌症;到2030年,将有120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肺癌、胃癌、肝癌、大肠癌和乳腺癌是引起死亡的主要癌症。男性和女性的癌症谱不同。吸烟是癌症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事实证明,将近40%的癌症是可以通过减少烟草使用、提高饮食质量、增加体力活动、降低酒精摄入、消除工作场所致癌物、接种乙肝疫苗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而预防的。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癌症是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和早诊早治而得到治愈的。而且,所有的癌症患者都是需要关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