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7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王光美  陈玉国 《山东医药》2012,52(38):80-81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后阻抗心动描记法(ICG)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方法 5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6例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PPCI治疗(PPCI组),其余27例仅给予基础药物治疗(非PPCI组).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采用ICG法监测PPCI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及非PPCI组治疗后1周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指标包括心排量/心指数(CO/CI)、搏出量/搏出指数(SV/SI)、外周血管阻力/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SVRI)、左心做功/左心做功指数(LCW/LCWI)、加速指数(ACI)、速度指数(VI).结果 PPCI组术后24 h与术前相比CO/CI、SV/SI、LCW/LC-WI降低,P均<0.05.PPCI组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SVR/SVRI降低,P均<0.05.PPCI组术后1周与非PPCI组相比CO/CI、SV/SI、VI、ACI增加,SVR/SVRI降低,P均<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PCI后ICG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ICG法可用于监测P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82.
<正> 我院1986年和1988年,做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术后发生2例食管、胃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我们的治疗体会是:1.早期发现吻合口瘘,及时给予处理是决定治疗预后的关键;2.确诊吻合口瘘后,及时采取胸腔闭式引流,用上下引流较单纯低位引流消除感染好;3.做细菌脓液培养,选用敏感抗菌素控制感染(包括局部用抗菌素液冲洗瘘口周围);4.要适当输血输液和胃管鼻饲维持营养;5.采用中药复方白芨散辅助治疗,对加速吻合口瘘愈合有良好  相似文献   
83.
Seldinger导管法心包引流术23例体会陈玉国李继福李贵双鹿庆华郭平(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心包填塞是心内科常见急症之一,需紧急心包穿刺以缓解病人症状,该操作危险性较大,且易出现并发症,尤其反复穿刺更易发生。我科1993年至今通过Se...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5.12-2002.9完成择期冠脉介入治疗569例,其中CTO病变126例。男性78例,女性48例。有心肌梗死病史者91例,合并糖尿病者43例。造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51例,双支病变49例,三支病变26例。CTO病变中,前降支病变73例,左回旋支病变17例,右冠状动脉病变36例。结果:冠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80.9%(102/126),其中闭塞时间小于3个月的成功率90.6%(48/53),闭塞时间大于3个月的成功率67.1%(49/73),影响介入治疗成功的因素依次为:闭塞的时间、闭塞段长度、桥侧支存在与否、闭塞末端的形态、闭塞血管近段弯曲度以及闭塞端有无边支血管开口等。失败原因分析:导丝不能通过闭塞病变或进入假腔82.7%(24/29);球囊不能到位或不能充分扩张病变10.3%(3/29);因操作时间过长、造影剂用量过大等致病人不能耐受,或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原因,被迫终止手术6.9%(2/29)。围手术期无死亡。结论:随着导管等介入器材的不断进步,操作技术及经验的积累,对CTO病变,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操作得当,其介入治疗有较高的成功率,可作为完全血运重建或部分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5.
经皮冠脉内介入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脉内介入穴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熏PCI雪和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穴ST鄄segmentelevatio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熏STEMI雪的疗效。方法:对295例STEMI患者行直接PCI穴介入组,158例雪或静脉溶栓穴溶栓组熏137例雪治疗,比较两组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左室射血分数、病死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基础临床特征无显著差异。与溶栓组比较,介入组穴98.6%的患者同时置入支架雪具有较高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穴96.2%vs67.2%,P<0.05雪和左室射血分数眼穴63.2±12.3雪%vs穴51.4±3.4雪%,P<0.05演,且住院期间病死率穴3.2%vs5.8%,P<0.05雪、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穴8.2%vs20.4%,P<0.05雪和平均住院天数眼穴10.5±7.3雪dvs穴25.5±12.7雪d,P<0.05演显著低于溶栓组。结论:与静脉溶栓比较,直接PCI治疗STEMI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6.
吕瑞娟  张运  陈玉国  王文君 《新医学》2005,36(11):639-641
目的:探讨小剂量溶栓药静脉溶栓及补救介入性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104例STEMI患者,按入组顺序并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分为两组,62例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指冠状动脉成形术)为PCI组,另42例为溶栓后补救性PCI组,先行小剂量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梗死溶栓试验低于2级血流者行补救性PCI.比较两组的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开通率、左心室射血分数、ST段回落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果:与直接PCI组比较,溶栓后补救性PCI组具有较高的左心室射血分数(0.56±0.08比0.61±0.10,P<0.01)和ST段回落率(81%比95%,P<0.05),IRA开通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溶栓后补救性PCI组出血发生率无增加.结论:小剂量溶栓药静脉溶栓及补救性介入治疗是ST段抬高性AMI获得早期持续再灌注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肾、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绞痛,发病突然,疼痛剧烈。1984年以来,我院采用拇指碾转按摩法代替药物止痛治疗30例,收到明显止痛效果,现介绍如下:1.方法;确诊为肾、输尿管结石所致的绞痛后,嘱病人俯卧床上,医生站在病人患侧腰旁,以右手拇指按压脊椎横突旁脊肋角向下,寻找疼痛过敏点(明显压痛)。找到疼痛过敏点后,以辗转法,单手拇指或双手拇指并拢,用力按摩疼痛过敏点。5~10分钟后,  相似文献   
88.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无创性评价右室舒张功能的研究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侯彬,张运,徐庆来,张薇,陈玉国,张梅,季晓平本文在63例TR患者中,利用连续波多普勒三尖瓣返流压差法(TRGM)和脉冲波多普勒技术分别测量右室松驰功能和充盈过程;17例无器质性心...  相似文献   
89.
应用血管内超声技术识别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超声技术(IVUS)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特征。方法28例ACS患者和13例SA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应用IVUS观察59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特征、数量,同时测量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A)、管腔面积(LA),计算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斑块偏心指数(EI)及血管重构指数(RI)。结果59支冠状动脉共检出151个粥样斑块,平均每支冠状动脉斑块数目为2.56个,其中ACS组61.3%为脂质斑块,SA组40.0%为脂质斑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与SA组比较,ACS组斑块负荷重[(70.71±9.64)%对(59.61±21.58)%,P=0.008];且以正性重构为主(1.06±0.18对0.98±0.11,P=0.013)。结论ACS与S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特征不同,IVUS能够全面准确提供动脉粥样斑块的信息。  相似文献   
90.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 ,急性闭塞导致前向血流中断 ,心肌因严重持久缺血而坏死。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再灌注治疗的开展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尽早、最大程度地开通 ,恢复再灌注 ,挽救濒死心肌 ,缩小梗死面积 ,限制左心室重构 ,保护心功能。再灌注治疗通常有两条途径 ,即溶栓和介入治疗。1 溶栓治疗1 1 常用的溶栓药物 溶栓药物已研制出三代 ,第一代链激酶 (SK)、尿激酶 (UK)、葡萄球菌激酶 ;第二代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乙酰化纤溶酶原 -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PSAC)、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