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7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合并有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巨大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应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堵闭器介入治疗的可能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心脏骤停发病突然、致死致残率高, 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 心脏骤停发病负担日渐加重, 积极探索更多高效的预防及救治措施对于改善心脏骤停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急危重心血管病救治能力、心脏骤停救治药物和技术、骤停注册登记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并对相关热点及争议问题加以述评, 旨在进一步推动心脏骤停预防、救治、防治质量, 持续促进各阶段关键能力的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3.
心脏骤停是常见的严重临床事件,因其发病率高,生存率低,仍是我国当下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 们亟需开展中国人群心脏骤停发病率、病死率及危险因素调查,基于我国心脏骤停的流行病学数据,早期识别心脏骤 停,尽早开始心肺复苏,可明显改善院内和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结局。文章对心脏骤停的定义、院内外心脏骤停的流 行病学现状、国内外差距及展望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5例消化道早期肿瘤病人,行ESD治疗,给予针对性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25例均成功剥离病灶,成功率100%。其中1例出现术中穿孔,经内镜下尼龙圈及钛夹封闭创面后保守治疗,2例出现迟发型出血,经止血治疗后治愈。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规范全程的护理是消化道早期肿瘤病人ESD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综合征,它的发病机制很多,最近的研究表明免疫激活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发展。现就慢性心力衰竭与免疫学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7.
与普通病房内患者相比,重症监护病房内患者院内心脏骤停的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研究显示,多数院内心脏骤停的发生可以预测并能够进行有效预防.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构建了预警模型指导院内心脏骤停的预防和救治,预测指标包括病史、生命体征和检验检查等.文章对国际上预测重症患者发生院内心脏骤停的预警模型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帮助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脓毒症是全身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了解该领域最新治疗进展,有助于提高对脓毒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2008年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再次强调6 h内以液体复苏为主要内容的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国际液体复苏指南的修订意见倾向于使用白蛋白及晶体液。在抗感染治疗方面,仍强调1 h内给予广谱抗菌药物。至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抗凝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及血液净化疗法的确切疗效尚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需要针对不同环节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方法 初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拟行直接PCI术病人131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n=32),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n=99).分析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TIMI血流灌注分级(TMPG)分级和ST段回落,评价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观察住院及随防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相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动脉(IRA)狭窄程度较轻[(68.7±11.0)%vs (86.5±7.8)%,P<0.05].PCI术后TIMI3级血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96.8% vs 78.8%,P<0.05),TMPG3级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高于B组(62.5% vs 32.3%,P<0.01).治疗期间轻度血小板减少和出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9.4% vs 1.0%,P<0.05).随访30 d,两组死亡率无差异,但MACE发生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低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6.3% vs 29.3%,P<0.01),进一步分析严重心绞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较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显著降低(6.3%vs 25.3%,P<0.05).结论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减少STEMI再灌注后无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及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0.
缺血后适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脏科医师经常面对的问题,目前对其治疗仍然苍白无力,近来研究发现,在冠状动脉再灌注开始时对冠脉进行几轮短暂、重复的再灌注/闭塞过程,随后恢复冠脉血流,即“缺血后适应”,可明显保护心脏,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为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