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3例结节病患者血清莱姆病抗体含量测定张秀珍,谢志贤,缪竞智,陈燕启,褚红莱姆病抗体含量测定原为莱姆病的特异诊断方法,1989年,Jacob根据结节病的地理分布、发病季节、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等因素,从理论上提出结节病可能是由布氏螺旋体(Borreli...  相似文献   
22.
患者男性 ,70岁。双下肢水肿 1个月在外地医院诊为肾功能不全 ,治疗 2个月无改善。来京途中因食用不洁饮食后出现腹泻、高热 ,体温持续在 39~ 40℃ ,于 2 0 0 0年 6月2 8日来我院时 ,患者处于嗜睡状态 ,血压 90~ 10 0 /5 0~ 6 0mmHg(1mmHg =0 133kPa) ,呼吸 2 5~ 30次 /min ,心率 110~ 12 0次 /min ,神志不清 ,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干湿音 ,心前区未闻杂音 ,腹部稍膨隆 ,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 ,双下肢中度水肿。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 12 4× 10 9/L ,中性0 93,血小板 5 8× 10 9/L ,血红蛋白 90g/L ;尿常…  相似文献   
23.
患者,男,73岁,外科医生,因全身皮疹、痒伴头晕1h、嗜睡10min,于2004年4月8号就诊。1.5h前患者因“牙周脓肿”口服替硝唑1mg(未服其他药物),20min后感头、面、颈部、四肢皮肤痒并出现散在面积大小不等的红色皮疹,同时伴有头晕、恶心,自服扑尔敏8mg、VitC 200mg、强的松10mg,20min后上述症状不见好转,反而加重,皮疹范围扩大,融合成片,扩展至躯干、胸背腹部,痒感加剧,并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出汗、嗜睡等症状,急呼120急救车。  相似文献   
24.
邦达治疗细菌性感染3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启  周浩 《山东医药》2003,43(16):52-53
20 0 2年 1至 2 0 0 2年 9月 ,我们采用邦达治疗细菌性感染患者 36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4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 5 3.4±15 .7)岁 ,病程 9~ 11天。其中下呼系统感染 2 8例 ,泌尿系统感染 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中度升高及血白细胞中性分类升高。呼吸系统症状为 :咳嗽、咳痰、伴或不伴气短 ,胸片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纹理明显增多、紊乱或呈斑片状模糊阴影 ;泌尿系症状为 :畏冷、寒战、腰痛、尿频、尿急、尿痛 ,尿中有少量至中量蛋白及中量至大量白细胞等。33例痰或尿细菌培养阳性 (占 91.7% ) ,其中 5例痰标本…  相似文献   
25.
拉氧头孢钠治疗老年细菌性感染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拉氧头孢钠治疗老年人 (≥ 65岁 )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以头孢哌酮作为对照药 ,采用随机平行开放对照试验。试验组 (拉氧头孢钠 )和对照组 (头孢哌酮 )各 89例 ,78% (1 39/ 1 78)病例为中至重度感染。结果 试验组痊愈率 80 9% (72 / 89) ,有效率96 6 % (86/ 89) ;对照组痊愈率 69 7% (62 / 89) ,有效率 91 0 % (81 / 89)。分离出致病菌 95株。其中试验组 51株 ,36株产酶 ,产酶率 70 6 % ,细菌清除率 86 3 % (44/ 51 ) ,转阴率 92 2 % (47/ 51 ) ;对照组 44株 ,2 9株产酶 ,产酶率 65 9% ,细菌清除率 75 0 % (33/ 4 4 ) ,转阴率 86 4% (38/ 4 4 )。不良反应发生率 ,试验组 7 9% ,对照组 6 7%。两组各参数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拉氧头孢钠治疗老年中至重度细菌性感染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6.
结节病病人血清抗布氏疏螺旋体抗体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测定40例患者血清抗布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简称BB)抗体水平,其中结节病23例,非结节病17例。结节病病人血清抗BB抗体阳性18例,占78.3%,非结节病病人阳性13例,占76.5%。初步认为结节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异常疾病,血清抗BB抗体可能是机体对某种不明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自体抗体,与风湿病、结核病、肿瘤和莱姆病可能存在着交叉反应;但是否有另外一种可能:即BB抗原本身是一种混合物,不同疾病中的不同抗体与BB抗原中的不同组分起反应?因此,BB抗体不能作为诊断结节病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27.
28.
患者女,44岁。因服药后神志不清20min入院。20min前同时自服水合氯醛70ml,亿梦返(佐匹克隆片)7.5mg,共13片;舒乐安定1mg,共12片;氯硝安定2mg,共50片后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于2000年6月8日23:00住入北京医院急诊科,诊断为安眠药重度中毒。一年前曾患病毒性脑炎史。查体:BP80/50mm Hg(1mm Hg=0.133 kPa),P70次/min,R12次/min。昏迷,呼之不应,压眶无反应,呼吸浅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应迟钝。唇稍发绀,颈软,双…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全脑缺血 再灌流时葛根素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 (S)组、全脑缺血 再灌流 (IR)组、葛根素 (P)组。采用Pulsinelli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 再灌流损伤模型 ,以原位杂交法分别测定全脑缺血 再灌流 2 ,6 ,12 ,2 4 ,4 8h各时点海马CA1 区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mRNA、白介素 1β (IL β)mRNA的表达 ,HE染色光镜下计数存活神经元数的变化。 结果 与IR组相比 ,P组各对应时点TNF αmRNA、IL 1βmRNA的表达均有显著下降 (P <0 0 5 ) ,而存活神经元数目均有明显增加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葛根素通过下调TNF αmRNA、IL 1βmRNA的表达 ,抑制脑缺血再灌流炎症反应而对脑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0.
背景:近年研究证明,炎症反应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核因子κB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在脑缺血再灌注炎症反应中起着调控多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关键作用.先期实验表明,葛根素具有抗氧自由基和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如果还具有抗炎作用,则可进一步阐述葛根素的脑保护作用机制.目的:探讨葛根素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核因子κB的影响.设计:随机平行对照设计.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急诊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病理学教研室、实验动物中心和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3-04/12在同济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进行.将健康清洁级的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葛根素组3组各25只,每组按再灌注的时间又分为2,6,12,24和48 h共5个观察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方法:[1]假手术组:不电凝双侧椎动脉,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夹闭,不给药.[2]脑缺血再灌注组:电凝双侧椎动脉后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 min后松开,行再灌注,在再灌注开始时腹腔注射1 mL的生理盐水,以后每隔6 h注射1次.[3]葛根素组:处理程序同脑缺血再灌注组,只是将生理盐水改为葛根素100 mg/kg.主要观察指标:在大鼠全脑缺血10 min后再灌注2,6,12,24和48 h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核因子κB和抑制蛋白κB的活性;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存活神经元数目.结果:经补充后7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1]核因子κB的活性:脑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2 h即明显升高,6 h达到高峰,48 h仍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葛根素组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1).[2]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脑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2 h即明显升高,12 h达到高峰,48 h仍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葛根素组在再灌注6~48 h均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1).[3]抑制蛋白κB的活性:脑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2 h有明显下降,6 h降至最低点,以后逐渐升至2 h水平,葛根素组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1或0.05).[4]存活神经元数目:脑缺血再灌注组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P均<0.01).在各对应时间点,葛根素组均多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或0.01).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时,葛根素可通过抑制抑制蛋白κB的降解及核因子κB的活性,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