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左旋四氢巴马汀对大鼠脑复苏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 (L Tetrahydropalmatine,L THP)对脑复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塞的方法 ,复制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 (A组 )、全脑缺血再灌注组 (B组 )、左旋四氢巴马汀治疗组 (C组 )海马CA1区核因子κB(NF κB)、白介素 1βmRNA(IL 1βmRNA)及细胞凋亡数的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 ,B组海马CA1区NF κB和IL 1βmR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 (P <0 .0 1) ;NF κB和IL 1β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 6和12h达到高峰 ,并持续到4 8h ;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 (P <0 .0 1)。L THP治疗后 ,NF κB和IL 1βmRNA的表达下降 ,细胞凋亡数减少 (P <0 .0 1)。结论 :在脑复苏救治过程中 ,L THP可抑制NF κB与IL 1βmRNA的表达 ,抑制炎症反应 ,减少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北京医院急诊抢救室和监护室的139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和动脉乳酸,并分别记录24小时的急诊脓毒症病死率 (MEDS) 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情况评价系统Ⅱ(APACHE II)评分。根据28天的转归,将13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结果:存活组80例,死亡组59例。两组比较,发现上述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二聚体(OR=1.050,P=0.047)、动脉乳酸(OR=1.529,P=0.014)、MEDS评分(OR=1.180,P=0.012)和APACHE II评分(OR=1.103,P=0.036)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动脉乳酸、MEDS评分和APACHE I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3、0.806、0.828、0.831。同APACHE II评分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动脉乳酸、MEDS评分的P值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EDS评分、动脉乳酸、D-二聚体是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MEDS评分、动脉乳酸预测能力与APACHE II评分相当。  相似文献   
13.
【】 急性假性肠梗阻又称奥格尔维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结肠非机械性梗阻发生于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严重阶段。通常因内环境的紊乱、药物、创伤或神经系统疾病而致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枢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和神经脊髓炎等疾病可直接影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当肠道受其影响时可出现奥格尔维综合症表现。与其他原因导致的假性肠梗阻不同,纠正内环境紊乱、胃肠管减压、红霉素等治疗通常效果不理想。新斯的明、溴吡斯的明、脊髓麻醉等治疗手段常可获得理想疗效。必要时肠镜减压、造瘘、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可作为治疗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4.
抗结核药引起多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6 6岁。主因间断咯血 1年余 ,加重 2 0d。该患者入院前 1年无明显原因出现咯血 ,为鲜红色血痰 ,量较多 ,于 2 0d前咯血加重 ,伴明显乏力 ,憋气来我院就诊。既往曾患有结核 ,已治愈。入院后检查 ,血象WBC 1 4×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793,RBC 1 4× 10 9/L ,Hb 45g/L ,血小板 32×10 9/L。尿常规 :正常。生化检查 :ALT 2 4U/L ,AST 30U/L ,BUN 12mmol/L ,血钾 4 5mmol/L ,钠 135mmol/L ,氯化物 99mmol/L。胸片 :两上肺陈旧性肺结核 ,肺气肿。胸部CT :(1)右上肺尖占位性病变 ,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测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CA1区白细胞介素 - 10mRNA (IL - 10mRNA)、肿瘤坏死因子 -αmRNA (TNF -αmRNA)、白细胞介素 - 1βmRNA (IL - 1βmRNA)表达的变化 ,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时IL - 10表达的作用。方法 按照Pullsinelli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分别于缺血再灌注 2、 6、 12、 2 4、 4 8h取脑海马CA1区组织切片 ,用原位杂交法和图像分析检测IL - 10mRNA、TNF -αmRNA、IL - 1βmRNA的吸光度值。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海马CA1区TNF -αmRNA、IL - 1βmRNA的吸光度值均显著增加 (P <0 0 1) ,4 8hIL - 10mRNA显著表达 (P <0 0 1) ;2 4~ 4 8hIL - 10mRNA的吸光度值与TNF -αmRNA、IL - 1βmRNA的吸光度值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 - 0 70 6、 - 0 84 2 ,P值 <0 0 5 )。结论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 4 8hIL - 10显著表达 ,对TNF -α、IL - 1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难辨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是院内获得性肠道感染及抗生素相关腹泻的首要病原体。在过去20年中,其所导致的难辨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在全球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明显增加,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鉴于此,许多医学科学工作者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显著。本文就新近CDI相关流行病学、诊断方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对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目的:探讨葛根素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ulsinelli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大鼠全脑缺血10 min后再灌注2、6、12、24和48 h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和抑制蛋白-κB(IκB)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TNF-α mRNA)的表达,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存活神经元数目.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的活性和TNF-α mRNA的表达在2 h即明显升高,分别在6 h和12 h达到高峰,48 h仍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IκB的表达在2 h有明显下降,6 h降至最低点,以后逐渐升至2 h水平,存活神经元数目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较少(P均<0.01).在各对应时间点,葛根素可明显降低NF-κB的活性(P均<0.05), 增加IκB的表达和存活神经元数目(P<0.05或 P<0.01);在6~48 h时降低TNF -α mRNA的表达(P<0.05).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时,葛根素可通过抑制IκB的降解及NF-κB的活性,下调TNF-α mRNA的表达,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呈现多系统损害,常见表现包括间歇性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及淋巴结肿大等.我国主要见于牧区,但近年来在大城市出现非流行的散发病例,有增多的趋势,且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被误诊.本文针对北京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内经反复血培养阳性最后确诊为布氏杆菌病的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期帮助急诊临床各级医生提高对布氏杆菌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最近 ,我们成功抢救 1例口服有机磷农药、安定以及酒精严重复合中毒的患者 ,现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 ,女 ,2 0岁 ,主因“口服敌敌畏约 2 0 0mL ,白酒 2 5 0mL、安定 2 0片 0 5h”来诊。查 :T 36 4℃ ,BP 10 0 / 6 0mmHg ,HR 84次 /min ,R 14次 /min。意识朦胧 ,呼之能睁眼 ,但不言语。流涎 ,周身皮肤湿冷 ,甲床轻微紫绀。双瞳孔等大正圆 (直径 1 0mm) ,对光反射存在。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干湿口罗音。刺激四肢无动作 ,腱反射消失。血常规 :WBC 13 4×9/L ,GR5 9 9% ,HB 15 1g/L ,PLT 4 6 2× 10 9/L。血气分析 :pH 7 2 4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群体口服农药急性中毒的抢救与治疗,以期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0年3起共17例群体口服农药急性中毒的临床资料。结果:2批次(各6例)中11例为有机磷农药中毒,1例菊酯类农药中毒,其中重症8例;1批次3例菊酯类杀虫药中毒和2例其他中毒。全部患者均得以及时在抢救室内进行监护和至少1医1护的抢救与管理;在维护有效呼吸与循环等生命体征的前提下,迅速、充分地洗胃以清除体内毒物,针对性应用特异性解毒药物或是加强对症与支持治疗。成功治愈16例,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快速和有效启动群体性突发紧急事件预案,准确的病情判定,合理的人员与空间安排,以及科学的规范化治疗是群体口服农药急性中毒治疗成功的重要方面,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