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31.
张铁军  陈焰  刘可斌 《口腔医学研究》2011,27(7):621-623,627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尼卡地平用于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患儿48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泵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N组泵注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观察并记录各组患儿诱导前、降压前、降压后2、5、10、30min、停药后1、3、5、10min的血压(MAP)、心率(HR),观察并记录各组患儿手术野Fromme’S评分、术中出血量(EBL)及麻醉恢复时间,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抽取足背动脉血检测血糖(Glu)、乳酸(Lac)含量。结果:两组患儿在降压开始2分钟后的MAP都降到了50~60mmHg,但R组患儿MAP在停止降压后恢复要早于N组。R组患儿降压后5、10、30min的HR与麻醉前及降压前相比,显著降低(P,C0.05),而N组患儿降压后2、5、10、30min及停止降压后1、3min的HR与麻醉前、降压前以及与R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O.05)。两组患儿手术野Fromme’S评分、EBL、麻醉恢复时间以及各时点Glu、Lac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效果满意,相对于尼卡地平可控性更强,无心率反射性增快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复发、转移乳腺癌癌组织中生存素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方法将86例乳腺癌胸壁局部复发或腋窝、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灶切除作病理检查,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比较首次手术标本和复发、转移乳腺癌癌组织中的生存素和COX-2表达。结果 86例复发、转移的乳腺癌癌组织中的生存素和CO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0%(78/86)和94.19%(81/86),明显高于首次手术后的61.63%(53/86)和63.95%(55/86)(P<0.01)。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后,癌组织中生存素和COX-2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上调,提示该类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3.
目前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表达报道很少,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TNBC42例的癌组织行SSTR表达检测,并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non-TNBC)和正常乳腺组织中SSTR的表达比较,探讨SSTR在TNBC中的表达及意义。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42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5.7(28-61)岁;绝经前期30例,绝经后期12例;浸润性导管癌32例,其他类型癌10例;均有完整病理及免疫组化报告;术前未接受过化疗或放疗;相关检查排除远处转移的TNBC患者;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脾部分术切除术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对12例胃底贲门癌患者施行了保脾的根治术,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10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2例。 结果:12例均达到了D2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全胃切除(190±33)min,近端胃切除(160±36)min;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全胃切除腹腔淋巴结(33.3±8.0)枚/例,10,11组淋巴结(5.1±2.0)枚/例,近端胃切除腹腔淋巴结(23.6±5.2)枚/例,10,11组淋巴结(6.0±1.1)枚/例。无胰瘘发生,无脾静脉血栓形成,无膈下脓肿发生。术后随访6~34个月,1例出现肝转移,2例出现腹腔积液考虑腹膜种植转移,均带瘤生存至今(7~13月);其余9例患者无瘤生存。 结论:脾部分切除同样适用于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它在保证R0切除的基础上保留了脾脏的功能,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72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5.28%(11/72),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4.17%(3/7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与再次手术、原发肿瘤腺体外侵犯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是否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无关(P>0.05);喉返神经损伤与上述因素均无关(P>0.05)。结论影响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有手术次数、原发肿瘤腺体外侵犯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6.
目的:研究胃复安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11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患者在吞服胶囊后立即肌注胃复安针10 mg,对照组患者不予注射胃复安针.观察2组患者的胶囊胃通过时间、小肠通过时间、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等项目.结果:各有58例患者进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有51例完成全小肠检查,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87.9%,对照组有48例完成全小肠检查,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82.8%.对照组和干预组胶囊平均胃通过时间分别为( 32.45±29.63) min和(45.81 ±40.01) min,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肠通过时间分别为(252.69±113.29) min和(258.75±83.83) min,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吞服胶囊内镜后肌注胃复安针10 mg可明显缩短胶囊胃通过时间,不影响小肠通过时间,可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比较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甘油三酯明显升高,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胰腺炎组血、尿淀粉酶水平升高不明显,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高浓度甘油三酯的及时清除,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间收治的46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GIST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贫血。术前胃镜检查发现肿块27例;肠镜发现肿块5例;CT发现肿块17例;B超发现肿块13例。术中本组术前诊断率10.8%。肿瘤部位:胃27例,十二指肠3例,小肠10例,结肠5例,直肠1例。良性13例,交界性8例,恶性25例(其中肿瘤直径≥5 cm的占20例,<5 cm5例。)行胃楔行切除术13例,近端胃切除术8例,远端胃切除术6例,全胃切除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病变肠段切除14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Dixon术1例,旷置术1例。术中均未见淋巴结转移。本组所有恶性患者均未进行放疗或化疗,1例服用格列卫治疗。随访6~48个月,良性和交界性患者无复发;恶性患者中2例胃恶性间质瘤术后26个月死于肝转移,1例结肠恶性间质瘤术后死于局部复发、腹腔转移。结论:GIS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内镜和CT、超声是临床检查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切除范围决定于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的结果和肿瘤大小等指标对其良、恶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9.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6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斌  吴际生  石鑫  陈焰  李涛 《腹部外科》2000,13(5):305-306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 6 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壁切口长度 4~ 7cm。 6 0例均治愈 ,术后平均住院 4.8d。 2 8例随访 1~ 4年 ,切口疤痕较小。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单纯胆囊良性病变 ,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探讨经皮自体红骨髓植入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对胫骨中下段骨折延迟愈合18例、骨折不愈合5例患者,将自体红骨髓植入至骨折断端,定期摄X线片复查.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16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12个月,未见骨折畸形愈合、异位骨化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经皮自体红骨髓植入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是一种有效、安全、简易、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