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7篇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目的:体外评价幽门螺杆菌(Hp)重组粘附素rHpaA的生物学活性及免疫原性,探讨其在Hp疫苗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流式细胞术和光镜定量计数法检测rHpaA及其抗体对Hp与胃上皮细胞粘附的影响;ELISA法测定Hp感染者血清中抗HpaA抗体,^3H-TDR掺入法测定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对rHpaA的增殖反应,评价rHpaA对体液和细胞免疫的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rHpaA对T辅助细胞(Th)表型的选择作用,探讨rHpaA可能的免疫机制。结果rHpaA和抗rHpaA抗血清均能部分阻断Hp与胃上皮细胞系的粘附;ELISA法能检测出Hp阳性患者血清中存在抗HpaA抗体,检测出率与Hp超声破碎抗原(HpSON)包被下的检出率相近(50%vs54%,P>0.05);不论培养基中是否加入IL-2,rHpaA均可刺激Hp PBL的增殖(P<0.05);Hp阳性或阴性PBL细胞与rHpaA孵育后均能显著提高IL-4阳性T细胞比例(P<0.05)。结论HpaA是具有免疫原性的Hp菌体成分,且能选择性增加Th2细胞比例,有望成为Hp疫苗研制中一种有效的新抗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干扰素-α(TNF-α、IFN)分别与蟾蜍灵(Bufalin,Buf),槲皮素(Quercetin,Que)、砷剂(Arsenic Trioxide,As2O3)联合或单独孵育耐药细胞株HL-60/ADR对ADR有无增敏及逆转耐药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IFN与Buf,Que,As2O3孵育后增敏作用。结果:IFN,Buf单独应用无增敏作用,但两者联合有增敏作用。Que,As2O3单独应用有增敏作用,但分别与IFN联用后增敏作用不增强。结论:Que,As2O3能增加HL-60/ADR对阿霉素的敏感性、逆转其耐药,IFN与Buf联合亦能增敏及逆转耐药。  相似文献   
13.
R6sumeobjectifPourdluciderleseetsd,oligonucleotidesantisensantiusPML/RARaetanti-PMLsurcroissance,dmerenciationetaPoPtosedeligniecellulaireNB4.MdthodesColorationparWrightetaitemPloyeepourobserverlamorPhologiecellulaire,flowucytometrieetelectroPhor6sedeDNAsurgelpouraPoPtosecellulaire,essaiparculturesurmethylcellulosepourmesured'unitedeformationdecoloniedescellulesleucemiques(AML-CFU)etexclusiondecolorationpartryPanbleupournumerationdescellulesvivantes.R/suItatsLesoligonucldotidesant…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左五合方对卵巢低反应(POR)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卵巢反应性、妊娠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肾精不足合脾气虚型PO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常规行IVF/ICSI-ET,其中治疗组以左五合方治疗3月再行IVF/ICSI-ET。比较2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用药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获卵数、优胚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结果?2组Gn用量及用药天数、HCG日E2和P水平、优胚率、生化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获卵数、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五合方能提高POR者IVF/ICSI-ET的获卵数、临床妊娠率和持续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骨髓增殖性肿瘤常出现血管并发症,最常累及脑血管,以缺血性卒中最为常见。骨髓增殖性肿瘤作为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之一,其诊断与治疗不同于其他病因所致卒中。白细胞增多、JAK2V617F基因突变等相继被发现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本文对骨髓增殖性肿瘤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生菌补充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于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二甲双胍药物治疗,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检测2组患者血清标本中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空腹血清胰岛素(FSI)、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泌乳素(PRL)、孕酮(P)、雌二醇(E_2)和睾酮(T)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FBS、FSI、HOMA-IR、TG和VLD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LH和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PCOS患者补充益生菌,其血糖、血脂和体质量指标有所改善,对PCOS及其合并症的发展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深入了解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体验,为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目的抽样法选择在镇江市1所三甲医院、3所社区医院就诊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16名,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分析法对其进行访谈,并提炼主题。结果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共提炼4个主题:医患/护患沟通不足,降低了患者的归属感;自我护理计划参与度不足,降低了患者的自主性;自我护理目标不明确、信息支持不足,降低了患者的胜任力;动机需要的满足能够帮助患者产生较好的自我护理能力。结论医务人员需要通过增加沟通以提高患者的归属感;通过增加患者的参与度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自主性;通过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目标、提供充足的信息以提高患者的胜任力,最终促进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动机的内化,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中两个单链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1209026和rs11805303)的遗传多态性和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法检测50名健康人和81例IBD患者(其中克罗恩病41例,溃疡性结肠炎40例)的两个SNP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 rs11209026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克罗恩病患者分别为7.3%和3.7%,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别为15.0%和7.5%,在对照组分别为14.0%和7.0%,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s11805303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克罗恩病患者分别为22.0%和52.4%,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别为15.0%和41.2%,在对照组分别为34.0%和59.0%,三组间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等位基因频率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rs1180530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疾病的活动性及发病部位均无关(P值均>0.05).结论 IL23R两个SNP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无相关性.rs11805303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一个遗传标志,但与该病病变特点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以胃黏膜固有腺体的减少或消失为主的慢性炎症,其发生、发展可能与年龄、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1].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CAG的变化是演变成胃癌的关键环节[2],因此及时诊断、定期随访CAG对胃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放大内镜观察胃窦黏膜小凹在胃萎缩及肠上皮化生时的形态学特征,以探讨:Hp感染、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对其形态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邓钧  曾丽珊  刘乐  陈烨 《新医学》2021,52(8):566-571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与美沙拉嗪在治疗小鼠结肠炎中的疗效差异性。方法 选取6 ~ 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Control组、硫酸葡聚糖(DSS)组、DSS+美沙拉嗪组、DSS+二甲双胍组,每组8只。Control组小鼠自由饮用高压灭菌双蒸水,并每日予0.2 ml 磷酸盐缓冲液(PBS)灌胃。采用3%DSS诱导C57BL/6雄性小鼠结肠炎模型。DSS组小鼠自由饮用3%DSS溶液,每日予0.2 ml PBS灌胃,DSS+美沙拉嗪组、DSS+二甲双胍组自由饮用3%DSS溶液,予100 mg/(kg·d) 的美沙拉嗪或100 mg/(kg·d) 二甲双胍灌胃。评估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结肠长度、疾病活动指数、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肠道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与DSS组相比,DSS+二甲双胍与DSS+美沙拉嗪组均可降低小鼠结肠炎所致的体质量丢失、疾病活动度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肠道炎症因子表达水平(P均< 0.05),但DSS+二甲双胍组与DSS+美沙拉嗪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以减轻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其疗效不亚于美沙拉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