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2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0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5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26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评估不同碘流率时体重、体重指数、去脂体重、体脂重量及体表面积是否影响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的图像质量,以及其与CTPA肺动脉强化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行CTPA检查的疑似肺栓塞患者18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到4.0 mL/s(62例)、3.5 mL/s(66例)及3.0 mL/s(53例)三个不同流率组.测量肺动脉主干、右肺上叶动脉及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动脉CT值,计算并比较三个流率组的肺动脉平均CT值,分析其与体重、体重指数、去脂体重、体脂重量及体表面积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碘流率的降低,三组肺动脉平均CT值依次递减,但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体重、体重指数、去脂体重、体脂重量及体表面积与4.0 mL/s组肺动脉平均CT值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r=-0.253~~-0.349),与3.5 mL/s组及3.0 mL/s组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r=一0.126~一0.186,r=-0.014~-0.244).结论:随着碘流率的降低,虽然肺动脉平均CT值有所下降,但均可以满足诊断需求;且碘流率越低,体重、体重指数、去脂体重、体脂重量及体表面积与肺动脉平均CT值的相关度越低.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肺部高分辨力CT(HRCT)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 HRCT资料,年龄3~10岁,男12例,女7例。结果:1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HRCT 显示空气潴留15例(79%),支气管壁增厚12例(63%),支气管扩张6例(31%),局限性肺不张3例(16%),粘液嵌塞2例(11%),纵隔旁肺气肿1例(5%),完全未见异常征象3例(16%),肺部总阳性率84%(16/19)。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肺部 HRCT 有较多特征性改变,对诊断儿童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各参数指标与直肠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40例经病例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进行DCE-MRI成像,应用Tofts模型后处理得到感兴趣区的微循环参数Ktrans、Kep、Ve及iAUC值,与术后病理分化程度进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Pearson秩相关性分析。同时选取15例未患直肠癌的对照组,将其与患者组的动态增强参数进行对照。结果:患者组病灶的Ktrans值、Kep值、Ve值、iAUC值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病灶的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流出型。40例直肠癌术后病理结果G1级6例,G2级21例,G3级13例。不同病理G分级组间Ktrans值、Kep值、i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trans值、iAUC值与G分级有相关性(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能反映直肠癌的微循环差异,其参数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与直肠癌分化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4.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结节性硬化症(TSC)的产前MRI诊断方法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MRI联合超声诊断为TSC的14例胎儿资料,并总结其影像特征。MRI主要采用快速成像即HASTE序列及DWI序列,部分胎儿结合T1WI (FL2D)扫描。结果:产前超声筛查发现心脏横纹肌瘤胎儿共22例,MRI检查发现14例胎儿脑部见室管膜下结节,5例同时合并脑皮质结节。14例胎儿均诊断为TSC。胎儿脑部结节表现为T1WI稍高信号,HASTE序列低信号结节,以HASTE序列显示最佳。本组14例TSC胎儿9例终止妊娠引产,其中2例引产后标本解剖病检,证实为心脏横纹肌瘤伴颅内结节;5例出生后随访证实为TSC。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准确诊断胎儿心脏横纹肌瘤。超声提示心脏横纹肌瘤后,MRI对诊断胎儿TSC颅脑病变敏感性高。MRI联合超声可以确诊胎儿TSC。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汤联合厄洛替尼对中晚期肺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六安市中医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住院部及门诊部中晚期肺腺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独服用厄洛替尼,治疗组患者服用益气养阴汤和厄洛替尼,疗程1个月。结果 两组基于体质量变化和食欲评分的疗效比较,以及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降低和腹泻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体质量增加、食欲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降低和腹泻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养阴汤联合厄洛替尼明显改善中晚期肺腺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6.
手术加药物注射治疗耳垂瘢痕疙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勋 《广西医学》2009,31(8):1214-1215
耳垂瘢痕疙瘩是耳科的常见病,大多数系由于女性穿耳洞及耳部外伤等原因引起局部组织损伤,自身又是瘢痕体质造成伤口处结缔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增生又是持续不断的,如任其发展,不但影响美观,特别巨大时,给病人的生活及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治疗耳垂瘢痕疙瘩有手术切除、局部放射治疗、冷冻、激光、药物注射治疗等方法,但治疗不当极易复发。笔者参加广西援非医疗工作队1年,  相似文献   
107.
咳嗽变异性哮喘无明显哮喘发作,以慢性干咳在夜间及清晨发作为主要症状,且无特异检查手段;轻度肺气肿,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形成的,在咳嗽症状基础上出现的呼吸困难。两者多与慢性支气管炎鉴别困难。因滥用抗生素,易使病情迁延。我院对2005~2007年来院,以反复咳嗽为首发症状,且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给予喘康速(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剂吸入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运用MIMICS软件对喉关节进行个性化三维数字模型重建,并对重建喉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为后续对喉关节进行针对结构特点的细化建模、材料遴选和具有关节的人工喉软骨支架的生物3 D打印提供必要依据。导入CT图像到MIMICS软件,对281层、层间距为1.25 mm的CT螺旋扫描图像进行图像去噪、分割和平滑处理,创建三维模型,对三维模型进行修复,得到完整、精确、清晰的喉关节三维模型。然后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验证主要还是通过与原始层片的比对。人体所有组织的灰度值都不相同,这个灰度在MIMICS中主要是阈值范围体现出来的。利用MIMICS软件不断试验找到喉关节的阈值范围,提取喉关节大概模型轮廓,此时的三维模型和真实人体喉关节外形结构差距比较大,所以需要利用各种方法不断对其相关处理,生成一个和人体喉关节结构相似的三维模型。获得了高精度的喉关节的三维模型,建立了三维坐标系下的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的健康人喉关节三维重建生物医学模型和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在外边轮廓上与真实喉关节具有较好的几何相似性,在喉发声上喉软骨和喉关节相互作用与真实喉关节具有很好的力学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动态变化。方法:30只出生13天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缺血组,每组15只。将出生后第13天新生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置于含氧8%的低氧环境中3h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出生后第14、20、27、37、47、57、67和77天检测大鼠的BAEP。结果:缺氧缺血组新生大鼠3h缺氧复氧1h后,表现为向左侧旋转,爬行时右侧后肢呈现拖步。出生后第14~47天缺氧缺血组大鼠BAEP波峰潜伏期(PL)和波峰间潜伏期(IPL)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或P〈0.01),这些鼠的BAEP的PL及IPL均随年龄的增加而缩短,并且鼠可发育成熟。结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BAEP有显著的可逆性异常变化,其PL和IPL是动态监测与客观评价新生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和听觉障碍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10.
通过观看3D电视前后闭眼的脑电信号变化,寻找3D电视诱发的各脑区变化最明显的区域,由此研究3D电视健康评估体系专用的脑电极布局方法。选取40名身体健康,年龄在21~23岁的男性志愿者,按连续和间断两种实验模式平均分为两组,观看等长时间的3D电视,记录观看电视前后及整个过程的脑电信号;通过比较观看前后各通道间的闭眼脑电信号中α、β、θ波的3个波段相对能量、R值和A/B值的变化,统计各脑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通道数量,以分析各脑区变化的情况。由α、β、θ波的相对能量以及A/B值和R值对两组实验脑电信号分析,视觉区及其附近区域有统计学差异的通道有视觉枕区O1、O2通道及其附近的左顶P3通道、右后颞T6通道,额区及其附近有统计学差异的通道有前额FP2和左额F3通道,其余脑区中的中央区只有C4通道具有统计学差异。在3D电视诱发的脑区变化中,视觉区有最为明显的变化,额区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中央区局部略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