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甲型血友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由于此病尚无彻底根治方法,所以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基因诊断可分为直接基因诊断及间接连锁分析的方法;产前诊断的手段也在近年飞速发展.本文就直接基因诊断、间接连锁分析及产前诊断新技术这几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2.
73.
7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由多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多见于老年患者,近年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1].MDS与糖尿病可先后或同时发生于同一患者,并且影响MDS的预后.由于这2种疾病各有其严重性,所以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1998年4月-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MDS患者192例中合并糖尿病38例,现将治疗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5.
阿米福汀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化疗前的辅助治疗,但阿米福汀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皮疹等各种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时导致了患者的舒适性明显下降,甚至终止治疗.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6.
陈淑芬 《当代医学》2014,(15):129-130
目的分析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89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临床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的临床评价明显提高,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期间,大大降低了护士出错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还能加强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7.
促心肌素1-C端肽干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的促心肌素1-C端肽(cardiotrophin-1 C-terminal peptides,CTI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用结扎,松解大鼠冠状动脉左后降支制作模型。正常组5鼠;缺血与再灌注组6鼠,缺血30min后开始再灌注;缺血与再灌注后干预组8鼠,缺血30min后开始再灌注。并腹腔注射CTIC-100μg/kg;缺血与再灌注前干预组8鼠,腹腔注射CTIC 100μg/kg,7d后进行缺血与再灌注。实验结束前取血检测血浆一氧化氮、血清肌酸激酶和丙二醛。结果缺血与再灌注后,大鼠血一氧化氮降低(q=8.758,P〈0.01),血肌酸激酶(q=14.391,P〈0.01)和丙二醛浓度升高(q=11.015,P〈0.01);缺血与再灌注后干预,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升高(q=14.197,P〈0.01),清肌酸激酶(q=10.649,P〈0.01)和丙二醛降低(q=6.167,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P〈0.01);缺血与再灌注前干预,大鼠血浆一氧化氮浓度高于正常组(q=9.595,P〈0.01),但低于后干预组(q=6.147,P〈0.01),血清肌酸激酶(q=6.147,P〈0.01)和丙二醛(q=10.551,P〈0.01)则高于缺血与再灌注组。结论CTIC再灌注早期短期作用能减轻心肌组织损伤及氧化损伤的程度;但使用较长时间后.大鼠对缺血与再灌注的耐受力降低,组织损伤及氧化损伤的程度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激肽释放酶(TK)对氧糖剥夺皮层神经元线粒体运动调节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培养7d的大鼠皮层神经元随机分为4组:正常培养组(C组)、正常培养+TK组(C+TK组)、氧糖剥夺组(OGD组)、氧糖剥夺+TK组(OGD+TK组)。C组正常培养方法培养;C+TK组在正常培养的神经元培养液中加入TK使其终浓度为100nmol/L后按正常培养24h;OGD组神经元进行缺糖、缺氧后复糖、复氧处理;OGD+TK组神经元用100nmol/LTK处理24h后进行缺糖、缺氧后复糖、复氧处理。对各组进行神经元纯度鉴定,细胞存活率、细胞Caspase-3相对活性检测,并且Western Blot测定线粒体运动调节蛋白Miro1、Miro2和Milton的表达。结果TK可明显改善OGD损伤后神经元的存活率,降低细胞Caspase-3相对活性,并可以显著逆转OGD所导致的神经元线粒体运动调节蛋白Miro1、Miro2、Milton的表达变化。结论TK具有明显的拮抗OGD损伤皮层神经元的作用,其机制可能和TK干预线粒体运动调节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情况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猝死率的相关性,预测AMI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法:对113例已确诊AMI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HRV进行时域分析(主要参数为全部正常窦性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监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然后随访患者1年。结果:SDNN<50 ms,预测高危险水平的患者31例;SDNN介于50 ms~100 ms,预测中危险水平患者36例;SDNN介于100 ms~150 ms,预测低危险水平患者46例。高危险水平患者组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9例,猝死6例;中危险水平患者组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9例,猝死1例;低危险水平患者组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5例,无猝死。3组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P<0.05,心脏猝死率比较,P<0.01。结论:HRV减小程度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率有正相关性,HRV在预测AMI患者的危险性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护理人员是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基本形成护理职称结构.为使今后护理序列在职政工作中达到合理评聘、量材用人,为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建立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档案是非常必要的。1护理业务技术档案内容1.1护理考绩档案.包括护理人员简历、担任何种技术工作、业务自传,业务技术(述职、鉴定)个人的评语和组织评语;考核登记;国内进修情况:有何创造发明、重大科研成果及获奖;发表的著作、论文;人材培养、使用、交沈增况。1.2护理技术档案。理论考试、技术考核成绩、参加部队或地方市级以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