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6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9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12篇 |
预防医学 | 18篇 |
眼科学 | 25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肠道经中子照后的病变特点、bFGF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2.5~5.5Gy中子照射230只BALB/C小鼠,于照后6和12h、1~5d、7、10、14、21和28d分批活杀,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bFGF基因在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照射后隐窝细胞见凋亡与坏死,并呈剂量相关性,2.5Gy组肠黏膜见明显损伤及恢复现象。bFGF蛋白和mRNA于正常肠上皮细胞阳性,其mRNA于血管内皮和间质细胞强阳性。2.5Gy照后3d内,bFGF蛋白进行性减少,照后5~10d,绒毛上皮细胞bFGF蛋白明显增加,5d达高峰,14d恢复至正常水平。4.0Gy以上照后4d内,bFGF进行性减少。bFGF mRNA与其蛋白出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其高峰见于照后3d,10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一定剂量的中子辐射可使肠黏膜明显损伤,并呈剂量相关性;中子照射后肠内源性bFGF基因表达参与其损伤及修复的病理过程,可能对其损伤后的修复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儿童胃黏膜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及其高毒力亚型感染间的相关性。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real-time PCR)检测H.pylori的保守基因ure以判断H.pylori的感染,高毒力亚型基因vacA s1用real-time PCR检测,用PCR扩增另一高毒力基因cagA羧基端EPIYA基序所在区,然后测序确定其亚型。IL-1βmRNA使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比较循环CT法分析。结果患儿中无论是低毒力还是高毒力的H.pylori感染都与胃黏膜IL-1βmRNA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H.pylori对儿童胃黏膜IL-1β表达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可能还有其他一些环境、遗传因素如IL-1基因簇多态性与H.pylori共同作用调节胃黏膜IL-1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63.
c-fos基因在冲毒复合伤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冲击波、四氧化二氮(N2O4)及其复合效应所致大鼠肺组织损伤特点,c-fos基因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雄性Wistar大鼠复制冲击伤、N2O4中毒及复合效应动物模型,于伤后3、6、12、24、48及72h活杀,采用苏木精伊红及标记的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肺组织损伤病变特点及c-fos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冲击伤组肺组织出血(3h)、水肿和透明膜形成(6h)、炎细胞浸润(1-3d),并见大量单核细胞(2d)及泡沫样细胞(3d)。N2O4组肺组织于伤后3h见水肿、渗出,6-12h见多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1-3d见大量的单核细胞和泡沫样细胞。冲击伤+N2O4组肺组织出血水肿严重,炎细胞渗出早而多,支气管阻塞严重。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fos蛋白于冲击伤组和N2O4组表达均明显增加,而于冲击伤+N2O4组表达持续呈强阳性,其阳性部位以支气管上皮、血管内皮和单核细胞为主。结论 冲击波和N2O4均可引起大鼠肺组织出血、水肿、炎细胞浸润、水肿吸收和退变吞噬等病理变化;冲击伤合并N2O4中毒使肺组织损伤出现叠加效应;c-fos基因表达可能在冲击波和N2O4致肺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电厂锅炉吹尘器低频噪声和次声的测试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许多火力发电厂锅炉安装了吹尘器,为了解它运行中的低频噪声和次声在工人工作场所的水平,我们对现场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声音的主频在6-100Hz左右,为次声和低频噪声共存,工作场所声压级在80dB(A)左右。无论吹尘器是否运行均有次声存在,虽然运行时有些频段有所增加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65.
电磁脉冲辐射对小鼠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场强的电磁脉冲辐射对小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小鼠114只,随机分为辐射组和对照组.辐射组小鼠分别接受(8×103)V@m-1、(2×104)V@m-1、(6×104)V@m-1电磁脉冲5次重复全身照射,并于照射后6 h、1 d、3 d、7 d、14 d、28 d对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其参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改变进行检测.结果3种场强的电磁脉冲照射后1 d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均减少到最低值(P<0.05),此后持续维持在低水平直至14 d或28 d.(6×104)V@m-1电磁脉冲照射后6 h~14 d,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呈不同程度减少;28 d时红细胞数、HCT及Hb浓度却显著增加(P<0.05,P<0.01),但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2×104)V@m-1和(8×103)V@m-1电磁脉冲照射后28 d内大多数时间点的红细胞数、HCT及Hb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电磁脉冲辐射对血细胞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RM)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可分为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补体因子H(CFH)、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易患位点2(ARMS2)、高温必需蛋白A1(HTRA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早期ARM及晚期ARM(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相关性研究,对ARM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对CFH、ARMS2、HTRA1与ARM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8.
电磁辐射具有潜在的健康危害.高通量基因和蛋白表达分析技术的应用,将为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和线索.本文就基因芯片技术和比较蛋白质组学在微波、电磁场等电磁辐射领域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9.
高功率微波武器、电磁脉冲武器和中子武器是当今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武器之一。高功率微波、电磁脉冲等电磁辐射及中子、γ、X等射线均会引起骨髓造血组织的损伤。为了深入研究其损伤的病变规律和机制 ,常需在不同动物、不同时相动态抽取骨髓组织进行研究。不同动物因其各部位骨骼髓腔造血丰度和解剖结构的差异 ,骨髓穿刺的部位和技巧需视动物种系而有所不同。本文报告猴、狗和家兔 3种不同动物抽取骨髓的体会及注意事项。1 穿刺针的准备我们使用的骨髓穿刺针一般为 14~ 18号胸骨穿刺针。使用前应注意针芯与针要配套 ,消毒备用。2 骨髓穿… 相似文献
70.
大鼠实验性脑震荡的病变规律和神经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Wistar大鼠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于伤后1,3,7,14及30天活杀取脑组织,经光镜,电镜和原位末端标记等技术研究脑震荡的病变规律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100g砝码于1m处撞击大鼠头部可复制大鼠脑震荡的模型,其基本病变为脑血管扩张,淤血,出血,脑组织水肿,神经元变性,凋亡和坏死,尼氏体减少甚至消失。伤后1-3天,脑组织呈点状坏死,周围组织疏松,单核及泡沫样细胞增多,神经元变性,凋亡和坏死。7天脑水肿达高,海马锥体细胞减少,呈极度缺血性改变,14-30天内仍见血管扩张,淤血,可见出血,水肿好转。原位末端标记显示,伤后1天见凋亡细胞增多,3天数量达高峰,伤后30天凋亡的神经元持续存在。结果显示,脑震荡以血液循环障碍和实质细胞变性,凋亡和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神经细胞凋亡是脑震荡神经元迟发性损害的主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