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不同剂量中子和^60Coγ射线全身照射350只BALB/c小鼠,通过光镜、电镜、流式细胞术、原位末端标记和DNA凝胶电泳等观察造血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结果中子照射后小鼠骨髓中坏死和凋亡的造血细胞均明显增多,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后则以凋亡为主,且呈剂量相关性。凋亡的细胞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边移,呈半月型、环状或不规则状,凋亡小体形成,电泳下见DNA梯状图谱。坏死的细胞表现为核肿胀、溶解,线粒体膜、核膜等膜性结构破坏。结论2.5~5.5Gy中子及5.5~12Gy γ射线照射可使骨髓造血细胞死亡方式不同:中子照射见凋亡与坏死并存,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则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12.
5-羟色胺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脑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5-羟色胺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Wistar雄性二级大鼠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于伤后1,3,7,14及30d取脑组织,经免疫组化等技术研究5-羟色胺在脑震荡发生发展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100g组见典型脑震肠的临床表现,其病理改变为脑血管收缩与扩张,脑组织淤血,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尼氏体减少甚至消失,5-羟色胺于伤后1d表达增强,3d达高峰,7d后开始减少,而于14d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阳性染色见于大脑,海马,丘脑及小脑神经元胞浆内。结论 脑震荡以血液循环障碍和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5-羟色胺参与脑震荡发生时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可能是脑震荡时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大鼠海马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高功率微波 (highpowermicrowave ,HPM)辐射对大鼠海马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HPM辐射 5 0只Wistar二级雄性大鼠 ,于辐射后 6h及 1、3、7d通过Y迷宫检测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变化 ,并取海马组织 ,经HE染色、尼氏体染色、原位末端标记和免疫组化等技术 ,研究海马组织形态变化、细胞凋亡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enolase ,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HPM辐射后 ,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与对照组比均明显降低 ;海马组织水肿、疏松 ,血管扩张 ,神经元变性、坏死 ,尼氏体减少或消失。损伤以CA4区和齿状回较重 ,且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病变在 7d内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神经元NSE表达增强 ,组织间隙和血管腔内也可见到NSE的表达。星形胶质细胞中GFAP表达增强 ,呈粗纤维状 ,与对照组比明显变短、变粗。结论 HPM可影响实验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 ;引起海马组织形态结构改变 ,以神经元变性、凋亡和坏死 ,尼氏体减少及间质水肿为主 ;NSE和GFAP参与了其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述低压舱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性,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分析低压舱实验过程中受试人员及实验数据的安全可靠性。结果:低压、高低温、有害气体、电气安全等会影响到受试人员的安全;数据采集过程及仪器仪表的可靠性则影响到模拟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结论:只有对实验舱的安全可靠性有足够的认识及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实验数据才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鉴别急性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和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的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急性VKH和急性CSCR病例,所有病例均接受详细的病史采集以及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散瞳眼底检查、频域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运用频域OCT(SD-OCT)的5线光栅扫描和黄斑三维扫描进行SD-OCT黄斑区扫描,计算各种OCT形态特征对鉴别诊断两种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 入选急性VKH患者40例(40眼),急性CSCR患者32例(32眼);急性VKH组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急性CSCR组差(P<0.001);急性VKH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771.6±419.2) μm,而急性CSCR组为(451.7±157.9)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所有患者均有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而膜样结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皱褶和内界膜波浪样改变仅见于急性VKH组,它们对鉴别急性CSCR的敏感性分别是85.0%、62.5%和55.0%,膜样结构对鉴别两种疾病的敏感性最高,且其特异性为100.0%,假阳性率(误诊率)为0,假阴性率(漏诊率)为15.0%.结论 SD-OCT可以有效区分急性VKH和急性CSCR,膜样结构是鉴别两者敏感性最高的OCT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脂质过氧化在电磁脉冲 (EMP)辐射所致小鼠生精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二级雄性昆明小鼠 114只 ,随机分为辐射组和对照组。辐射组小鼠分别接受 8× 10 3 v/m、2× 10 4 v/m和 6× 10 4 v/mEMP 5次重复全身照射 ,于照射后 6h ,1,3 ,7,14和 2 8d ,对睾丸组织丙二醛 (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进行检测 ,同时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电磁脉冲照射后睾丸组织SOD活性改变与MDA含量变化趋势相反 ,SOD活性改变发生迅速 ,8× 10 3 v/mEMP照射后 6hSOD活性即显著降低 ,14d时也明显降低 (P <0 0 5) ;2× 10 4 v/mEMP照射后 1~ 14d睾丸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5) ;6× 10 4 v/mEMP照射后睾丸组织SOD活性在照后有一明显升高 ,继而明显降低的过程 ,而MDA含量变化明显滞后 ,在照射后 14d明显升高 (P <0 0 5)。 3种场强的EMP照射后 2 8d内 ,各级生精细胞水肿、坏死和脱落 ,精子减少或缺失。结论 SOD活性降低 ,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 ,参与了电磁脉冲辐射所致的生精细胞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脑震荡是一种轻型颅脑损伤,因其客观指标较少,常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难度。在基础研究方面,脑啡肽和多巴胺在其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中的表达及意义。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健康Wistar雄性二级(清洁级)大鼠80只,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动物房饲养,水料任意,用于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依致脑震荡所用砝码质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50,100,200g组。主要观察指标:实验动物于伤后1,3,7,14及30d活杀取脑组织,经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nNOS在脑震荡中的变化规律。结果:100g组见典型脑震荡的临床表现。其病理改变为脑血管扩张。脑组织瘀血、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尼氏体减少甚至消失。nNOS蛋白和mRNA于伤后3d表达增强,7d达高峰,14d后开始减少,30d仍呈阳性表达。阳性部位见于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和小脑神经元胞浆内。结论:脑震荡以血液循环障碍和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nNOS基因表达参与脑震荡发生时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可能对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高功率微波辐射致伤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提供可靠技术保障。方法:设计并制作垂直辐照天线和辐照平台。并建立测试系统。结果:微波源性能稳定,并具有垂直和水平线双向辐射及功率密度可调的功能,测试结果客观、科学和准确。结论:所改建高功率微波源可适合不同功率密度、不同动物乃至离体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急性微波辐射对雄性大鼠精子的影响。方法将90只成年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10、30 mW/cm2微波辐射组,每组30只。采用微波模拟源进行全身均匀辐射,15 min/次,5次/周,连续2周。于末次辐射后6 h和1、3、7、14、28 d检测附睾精子活率参数[包括前向运动(A+B级)、非前向运动(C级)和不动(D级)精子百分比],精子活力参数[包括运动的曲线速度(curvilinear velocity,VCL)、直线速度(straight-line velocity,VSL)、平均速度(average path velocity,VAP)和鞭打频率(beat/cross frequency,BCF),运动方式参数[包括线性指数(linearity,LIN)、直线指数(straightness,STR)、振动指数(wobble,WOB)、头部侧向运动平均振幅(amplitude of lateral head displacement,ALH)]。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微波辐射后大鼠AB级精子百分比明显下降,D和C级精子百分比明显增加,活力参数VCL、VSL、VAP和BCF明显下降,运动方式参数ALH明显降低,LIN、STR和WOB无明显变化,精子畸形率明显增加。结论亚急性微波辐射可引起大鼠精子活动力下降和精子畸形率增加,从而影响其生育力。  相似文献   
20.
电磁辐射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睾丸是电磁辐射敏感的靶器官之一,电磁辐射(包括微波、极低频率电磁场、脉冲电磁场、电场和静电磁场)不仅可以引起睾丸结构和功能的损伤,造成性功能和生精能力下降,而且可影响子代。本文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