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1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5岁,发现左侧外阴部肿块2年余,明显增大伴局部压迫性疼痛1月余,于2010年10月22日收人院.入院2年前,患者无意中扪及左侧大阴唇下段有一约核桃大小肿物,无红肿, 当时未在意;于入院前1个月,肿物处出现疼痛.当地医院曾诊为前庭大腺囊肿继发感染,予以抗炎治疗后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12.
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GN-CKD3期患者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及辨证分型规律。[方法]对96例CGN-CKD3期患者进行临床调查,依据统一标准辨证,统计各项基本证候出现频率;将患者按不同证型进行分组,并对各组间年龄、病程、血压及实验室指标(GFR、24h Upro、UAlb/c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GN-CKD3期患者以肾气阴(血)虚、肾络瘀痹、风湿内扰为三大基本中医证候,肾气阴(血)虚涵盖几乎所有患者;辨证分型以气阴虚+肾络瘀痹+风湿内扰最多,其次为气阴(血)虚+肾络瘀痹、气阴(血)虚+风湿内扰证;兼挟风湿证/和血瘀证的患者尿蛋白量明显增加,舒张压水平相对高。[结论]风湿内扰证、肾络瘀痹证及气阴(血)虚在CGN-CKD3期患者整个病程进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3.
IgA肾病是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上以肉眼或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现就该病近年来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4.
慢性肾脏病(CKD)尤其是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合并或不合并镜下血尿时,因其起病较隐匿,往往容易被所忽视。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主要临床症状之一,随着医疗技术及生活条件的改善,广大患者对蛋白尿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大量的临床及实验资料表明大量蛋白尿不仅能直接损伤肾小球及肾小管,还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持续大量的蛋白尿对患者有着不良的预后[1]。因此减少蛋白尿对慢性肾脏病有着重要的作用心[2]。近年来杭州市中医院应用自制中成药CKD方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5.
正范文甫(1870—1936),字赓治,晚号文虎,浙江鄞县(现宁波海曙)人。行医四十余载,初擅疡伤,继专精内科,临床擅于治寒,亦长于治温。处方用药,审慎果敢,不拘常格。外感热病中,活血化瘀法常用于治疗温病的各种瘀热互结证。《金匮要略》载"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指出热邪是导致血瘀的原因之一。而医界开始广泛重视活血化瘀法的运用,乃始自清代温病学说的发展。叶天士《温热论》提出"入血犹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指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TGP)制剂帕夫林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患者的疗效、作用特点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经肾穿刺确诊的原发性MsPGN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GP组51例和雷公藤多苷组58例,TGP组给予TGP0.6~1.2g/d,分2次口服;雷公藤多苷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30~60mg/d,分3次口服;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24h尿蛋白量、尿红细胞、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2周后,TGP组和雷公藤多苷组分别有52.9%和39.7%的患者获得临床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86.3%和84.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组发生肝功能异常13例(22 .4%),经期紊乱9例(15. 5%),血白细胞或血小板下降7例(12 .0%),TGP组仅有8例(15 .7%)发生便溏、腹泻,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P能显著降低24h尿蛋白量和尿红细胞,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12周后,TGP组继续治疗并随访,最长96周,结果显示TGP有一定的时效和量效趋势.结论 TGP能有效降低MsPGN尿蛋白、尿红细胞,提高临床缓解率,疗效与雷公藤多苷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雷公藤多苷,安全性良好;TGP的疗效存在一定的时效和量效性,因此长程的TGP治疗方案有利于MsPGN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pFSGS)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选取1996年至2012年期间住院行肾活检连续确诊的pFSGS患者,收集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1)纳入102例pFSGS,均有脉络瘀阻证,占100%,无单一证型者;二联证有66例,占64.7%,其中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气阴二联证)24例,占23.5%,风湿内扰、脉络瘀阻(风湿二联证)42例,占41.2%;气阴两虚、脉络瘀阻、风湿内扰(三联证)36例,占35.3%。(2)风湿二联证及三联证二者尿蛋白定量、NS患者比例、尿NAG/Cr、血总胆固醇、HDL、LDL均较气阴二联证高(P<0.05),血清白蛋白、IgG水平较气阴二联证低(P<0.05)。(3)IgM免疫沉积率以风湿二联证最高,达76.3%,较气阴二联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纳入pFSGS患者以非特异病理亚型为主,3组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塌陷型2例分别具风湿二联证和三联证,尖端型4例均具风湿二联证,门部型平均分布于3组证型中。(5)随访患者中新进展至终点事件有5例,分别具风湿二联证2例和三联证3例,但生存分析3组无差异(P>0.05)。结论 PFSGS患者以二联证为主要证型,其中以风湿二联证及三联证临床表现较重,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主证型的虚、实证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确诊的LN患者134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虚证组及实证组,比较2组患者反映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指标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度(SLEDAI)计分、补体、炎症指标及尿液指标等的差异。【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中,实证组33例,虚证组101例。SLEDAI计分方面,实证组中9.09%处于非活动期,而虚证组为4.95%,其余均处于活动期,且2组均以重度活动期为主。2组SLEDAI计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补体C3、C4及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尿蛋白及尿隐血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患者虚、实主证与疾病活动并无相关性,虚证患者绝大部分亦处于疾病活动期,而并非缓解期。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的中医证候类型,拟定并验证IgAN五型辨证新方案的实用性与中医理论依据.方法:将134例IgAN患者分为两组,新辨证方案组69例,其中肾病理(Lee氏分级)Ⅰ~Ⅱ级28例,≥Ⅲ级41例;原辨证方案组65例,肾病理均为Ⅰ~Ⅱ级.结果:新辨证方案治疗Ⅰ~Ⅱ级IgAN患者,临床缓解率较原方案组明显提高,且缓解持续时间延长.其中41例病理≥Ⅲ级的新方案治疗组患者临床缓解率为29.3%、尿蛋白从原基础减少大于50%者达65.82%.结论:新辨证方案更符合IgAN的病机改变、证候谱分布及中医治疗学特色,其辨治疗效优于原方案组,具有执简御繁、实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0.
<正>慢性肾脏病是临床的常见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因素。隐匿起病、隐匿进展是其最为显著的临床特点,多数患者一经发现患有慢性肾脏病,则病程已历数载,此乃慢性肾脏病治疗棘手、经久难图的根本原因之一。故从中医伏邪理论探讨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或可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治疗开启新思路。因此,本期论坛特邀请杭州市中医院陈洪宇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李侠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