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2篇 |
外科学 | 55篇 |
综合类 | 53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目的:采用糖捕获法检测IgA 肾病糖链异常IgA1,分析其在IgA 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病理确诊为IgA肾病36例设为IgA肾病病,41例病理确诊的其他肾病患者设为非IgA肾病组。定量检测两组糖链异常IgA含量。结果 IgA 肾病组血清中糖链IgA 含量异常升高率明显高于非IgA 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糖链IgA 检测的灵敏度为69.4%,特异度90.2%,符合率80.5%。结论应用糖捕获技术检测IgA 肾病患者中糖链异常IgA,灵敏度与特异度高,操作方法简单,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2.
加减下瘀血汤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加减下瘀血汤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HMC)表面清道夫受体A(SR -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采用体外培养HMC ,在佛波酯 (PMA)刺激SR -A上调后 ,用加减下瘀血汤含药血清对其进行干预 ,观察加减下瘀血汤对HMC表面SR -AmRNA表达水平及SR -A与配体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 :(1)体外培养的HMC在PMA的刺激下SR -AmRNA水平明显增高 ,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 (AC -LDL)能力增强 ,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 (P <0 .0 5 ) ;(2 )中、高浓度的加减下瘀血汤含药血清能下调PMA诱导SR -AmRNA水平的上调 ,低浓度含药血清作用不明显。且该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P <0 .0 5 )。结论 :加减下瘀血汤治疗肾病的机理之一 ,可能是通过抑制病理状态下HMC表面SR -A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3.
多毛孢菌菌粉对肾小管间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近年来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 ,在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管间质疾病中 ,肾小管间质病变是反映肾功能下降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因此 ,在针对原发病因治疗的同时 ,如何减轻小管间质损伤是不可忽视的。本临床研究应用多毛孢菌菌粉对 2 10例有小管间质损伤的继发性或原发性小管间质疾病进行治疗 ,观察多毛孢菌菌粉对其的疗效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2 10例患者系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6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病例。出院后均在我院肾病门诊继续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12 1例 ,男 4 6例 ,女 75例 ;平… 相似文献
14.
IgA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IgA肾病(IgA eanephrophathy,IgAN)是一组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为特征、临床和病理表现多样化,且不伴有系统性损害的最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依然不清,当前对IgAN发病机制研究的两个重要切入点是对IgAN的分子遗传研究及其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TNF-α诱导的肾系膜细胞(GMC)MCP-1,ICAM-1表达的干预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把培养的GMC按刺激及干预情况分为正常对照组、TNF-α刺激组、雷公藤甲素低(5ng/ml),中(10ng/ml),高浓度(15ng/ml)干预组,以及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干预组(阳性对照组)、PDTC与雷公藤甲素(10ng/ml)联合干预组。TNF-α刺激干预诱导24h后,分别提取细胞上清液、细胞质、细胞核等成分,采用ELISA法检测MCP-1,ICAM-1,IκB,IκBα,ELISA结合EMSA方法检测各组NF-κB p65,以RT-realtime PCR方法检测MCP-1,ICAM-1的mRNA。结果:TNF-α刺激组MCP-1、I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NF-κB p65分子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各浓度雷公藤甲素或PDTC干预后上述指标显著下降(P〈0.01),其中PDTC与雷公藤甲素联合干预组较单用PDTC干预组MCP-1、ICAM-1更低。相关分析表明NF-κB p65与MCP-1及ICAM-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GMC经TNF-α刺激后IκB有所下降,雷公藤甲素呈剂量依赖性上调κB,TNF-α刺激后磷酸化的IκBα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低浓度雷公藤甲素可显著下调其水平(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能显著抑制GMC分泌MCP-1、ICAM-1等促炎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是促进IκB表达上调,并抑制IκBα磷酸化,从而阻断细胞核NF-κB p65活化所致。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包括绝大多数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疾病及移植肾~[1],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本文就超声新技术近年来的在慢性肾脏病领域,特别是评估肾纤维化程度和肾皮质血流灌注情况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慢性肾脏病的病理、组织学基础肾纤维化是CKD进展过程中最主要的病理形态学特征~[2],包括多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硬化、系膜基质增多及肾小 相似文献
17.
肾盂肾炎是由各种细菌侵犯肾盂及肾间质所致的炎症改变。临床表现为腰痛、发热、排尿异常等症候。本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期。在急性期经早期诊断和彻底治疗后可获得痊愈 ;若任其发展或失治误治反复发作 ,病程超过 6个月 ,则可变为慢性肾盂肾炎 ,而后者常常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严重后果。近年来 ,笔者对 3 1例慢性肾盂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进行观察 ,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的 2 5例患者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 56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随访患者 ,男性 1 3例 ,女性 43例 ;年龄 2 2~ 88岁 ( 51 .2 7± 1 5.1 1岁 ) ;病程 6月~ 2… 相似文献
18.
112例IgA肾病患者的病理特点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肾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的推广 ,IgA肾病国内报道逐渐增多 ,在我国许多地区 ,IgA肾病是主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 ,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一个最主要原因[1]。现统计分析我院肾内科收治的IgA肾病112例 ,以探讨其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报道如下。1.病例选择 :1997年7月至1999年8月在本院肾内科住院 ,具有完整资料 ,行肾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共112例 ,男性55例 ,女性57例 ,年龄10~60岁 ,平均为31.04±12.01岁。2.方法 :了解发病诱因、临床表现 ,测定尿常规、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PDGF-BB在阿霉素肾病(AIN)大鼠肾组织的表达及活血化瘀中药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在阿霉素肾病(AIN)大鼠肾小管间质保护作用的机理,为临床早期防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55只,体重250±20g,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2只、模型对照组13只、活血化瘀组15只、补益气阴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阿霉素(ADR)6.5mg/kg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正常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自尾静脉注射。造模当天开始治疗,补益气阴和活血化瘀中药组每日两次经胃灌服中药汤剂治疗,连续治疗8周。观察实验大鼠的一般情况。造模后第1、2、8周留取尿标本,于实验结束留取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在实验结束时宰杀大鼠,取左肾用免疫组化测定大鼠肾组织中PDGF-BB蛋白的表达和RT-PCR半定量法测大鼠肾组织中PDGF-BBmRNA表达;取肾组织以光镜HE染色检测肾小管病理学改变。结果:(1)阿霉素肾病大鼠8周左右尿蛋白排泄达到高峰;(2)各中药治疗组较模型组均能减缓尿蛋白排泄的增长速度;(3)模型对照组在实验结束后免疫组化及RT-PCR观察PDGF-BB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上调(P0.05);各中药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治疗组能下调PDGF-BB,而活血化瘀组效果更明显。结论:(1)实验后2周各造模组大鼠蛋白定量均大于100mg/24h模型制作成功;(2)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尤其肾小管上皮细胞PDGF-BB蛋白和mRNA表达增强,与肾病的进展一致;(3)活血化瘀中药对阿霉素肾病大鼠有减缓蛋白尿增长速度,减轻肾病理损害,尤其减少肾小官萎缩及间质纤维化,保护肾功能;(4)活血化瘀中药还可以明显抑制PDGF-BB蛋白和mR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具有早期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