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106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8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7篇
  3篇
中国医学   84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对老年患者腰椎术后谵妄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手术的114例患者(≥70岁)的病例资料,将术后谵妄发病与既往病史、手术时间、术中输血、输血量、融合节段数以及实验室数据等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腰椎术后共有13例患者出现谵妄,发病率为11.4%,既往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术后谵妄发病率较高(P=0.043),与对照组相比,谵妄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P<0.001)、术前/术后红细胞压积(P=0.013/0.005)及术后白蛋白(P =0.002)均偏低.[结论]术后谵妄高发于老年患者中既往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同时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蛋白偏低与术后谵妄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总结锐性分离精索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采集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腹股沟疝患者259例的资料,手术方式分别为Bassini 8例,McVay 9例,Lichtenstein 38例,Ruktow 89例,Millikan 95例和筋膜后修补20例。术中操作贯彻锐性分离精索的原则,对手术方法、手术时间等术中情况以及术后早期和远期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手术操作顺利,手术时间40~65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0~20ml,平均5ml。早期并发症中尿潴留32例(12.4%),阴囊血清肿8例(3.1%),阴囊血肿5例(1.9%)。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4.5d。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无复发。结论锐性分离技术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手术具有解剖结构显露清晰、副损伤轻微、有助于教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人胰腺癌MUC1 mRNA转染树突细胞(DC)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为DC疫苗治疗胰腺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从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PBMC)并培养成DC,从细胞形态和表面标志进行鉴定.通过RT-PCR扩增胰腺癌MiaPaCa-2细胞的MUC1 mRNA后用电穿孔法将其转染DC.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培养不同时间点DC的MUC1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DC存活率.采用51Cr标准细胞毒实验观察转染MUC1 mRNA的DC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应用ELASA法检测CTL的IFN-γ释放量.结果 培养获得的细胞呈现典型的DC形态特征和表面标志(CD40+、HLA-DR+、CD83+、CD86+).MUC1 mRNA转染DC48 h后,细胞MUC1 mRNA表达水平最高,为38.43(36.89 ~48.06),蛋白表达亦最强.转染后DC的存活率稳定在80%左右.转染MUC1 mRNA的DC可有效诱导HLA-A2 +/MUC+特异性CTL免疫反应;胰腺癌Capan-2细胞与转染MUC1的DC刺激MUC1特异性CTL的24 h IFN-γ释放量分别为(28.44±4.96)和(16.31 ±2.54) 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胰腺癌MUC1 mRNA体外转染DC后可诱导CTL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团队协作在医院门诊信息化建设中的实践和体会。方法在门诊医生工作站上线、推行一卡通、运行排队叫号系统的全过程中,通过召开全院动员大会及职能科室协调会,上下一致,明确职责,分工坍作,探讨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及时调整流程,解决问题。结果有效地调动了各类资源,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规范了门诊管理,提升了门诊工作效益。结论门诊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才能保证其项目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95.
雷群  陈江  黄文秀  吴东  林东 《中国临床康复》2014,(47):7591-7596
背景:以往研究是关于含磷复合物对动物源性或人源性其他干细胞的影响,三维情况下磷离子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用研究尚未见。目的:探讨磷离子对三维培养条件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6组,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在三维聚苯乙烯培养支架上,细胞分别在无血清生长培养基和添加4,8 mmol/L磷离子的无血清生长培养基中培养21 d;在二维聚苯乙烯培养板上培养的细胞作为相应的对照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R 检测成骨分化标记性基因的表达,茜素红染色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生成的矿化结节。结果与结论:培养4,7,14,21 d,相对于二维的细胞培养,磷离子的促细胞生长作用在三维聚苯乙烯培养支架上表现更明显(P 〈0.05)。相对与三维培养对照组,培养7,14 d时,胶原蛋白Ⅰ基因的表达在4,8 mmol/L磷离子三维培养组显著增加(P 〈0.05);培养14 d时,碱性磷酸酶基因的表达在4,8 mmol/L磷离子三维培养组显著增加(P 〈0.05);培养14,21 d时,骨钙素基因的表达在4,8 mmol/L磷离子三维培养组显著增加(P 〈0.05)。培养21 d时,在4,8 mmol/L磷离子三维培养组可生成矿化结节,在三维培养对照组无矿化结节生成。结果说明,磷离子可以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相对于二维的细胞培养,磷离子的促生长作用在三维聚苯乙烯培养支架上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96.
97.
98.
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目前主要依靠内镜检查,但其活检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内镜下食管粘膜染色不仅可以确切地获得病变形态学的判断,并且有利于正确选择活检部位。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激活参与了细胞永生化和癌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
100.
熊果酸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体外观察熊果酸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熊果酸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将不同浓度熊果酸作用于肝星状细胞HSC-T6及肝细胞L02,分别在药物作用24、48、72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熊果酸对HSC-T6及L0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熊果酸对HSC-T6凋亡的影响;光学显微镜观察熊果酸作用后细胞形态学变化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SC-T6中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各种浓度的熊果酸均可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当熊果酸浓度为25、50、75μmol/L时可促进L02细胞增殖,浓度>75μmol/L则表现为抑制L02细胞增殖.在病理形态学方面,熊果酸作用HSC-T6细胞48 h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缩小变圆、核浓缩等.25、50、75 μmol/L熊果酸作用HSC-T6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30%±3.85%、21.87%±4.46%、31.33%±6.18%,比对照组(2.93%±1.60%)明显升高(P<0.01).免疫细胞化学显示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体外熊果酸可较明显地抑制HSC-T6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对L02细胞的生长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熊果酸诱导HSC-T6细胞凋亡可能与降低Bcl-2/Bax比值、激活Caspase-3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