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孩子便秘,家长头痛,这话一点不假。尤其是现在信息畅通,各种宣传便秘危害的文章屡见不鲜,这更让家长们有点坐立不安了。常见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到处求治,各种中药、西药、理疗、饮食疗法百试不厌。可孩子的肠道似乎并不领情,总是好好坏坏,没有很大的起色。确实,儿童中便秘的发病率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不过这其中大多数是功能性便秘。这种便秘只要科学治疗,预后是很乐观的。下面就请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外科陈永田主任为大家介绍有关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知识。  相似文献   
72.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5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4.40岁。10例均有便秘史,均经钡灌肠检查确诊,5例肛门直肠测压均未引出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无神经节细胞段在乙状结肠远端和直肠2例,直肠7例,未明1例。手术方法:乙状结肠造口1例,Ikeda法6例,Rehbein法2例,改良Swenson法1例。根治手术后排便功能:优7例,良1例,差1例。结论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便秘史、钡灌肠检查和/或肛门直肠测压。拖出型手术是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应个性化。  相似文献   
73.
高蓓  陈永田 《河北医学》2002,8(1):30-32
目的:探索先天性无肛前庭瘘的术式及远期排便功能。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4月至2000年12月手术的17例先天性无肛前庭瘘的病历。结果:直肠前庭瘘8例,其中3例外院做过手术,手术时做了腹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另5例做了后矢状路肛门直肠成形术。肛门前庭瘘9例,其中1例在外院做过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这9例均做了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1例术后2个月死于其它病。12例获得随访。直肠前庭瘘做腹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者排便功能优1例,差1例;后矢状路肛门直肠成形术者排便功能优4例。肛门前庭瘘做肛门直肠成形术者排便功能优5例,良1例。结论:我们的经验直肠前庭瘘者选择后矢状路肛门直肠成形术,肛门前庭瘘者选择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这两种手术远期排便功能均满意。  相似文献   
74.
静脉内营养疗法又称完全胃肠外营养疗法(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简称TPN),静脉内高营养疗法(Intrarenous Hyperalimentation,简称IVH)或静脉内喂养(Intravenous Feeding,简称TVF)。国际胃肠道外营养协作组(ISPN)采用TPN一词,本文亦以TPN称之。一、周围静脉TPN的适应证随着TPN的经验积累和技术的改进,其适应证日趋广泛,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患有严重消化道畸形,不能通过胃肠道喂养而需要手术者。如食道闭锁,巨大脐膨出及腹裂等。 2.经口经胃肠道营养对治疗原有疾病不利,  相似文献   
75.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较多见的胃肠道发育畸形,约2/3的先天性巨结肠病例在出生后1~6天内发生急性肠梗阻,其主要表现为:(1)胎粪性便秘,即24~48小时没有胎粪排出;(2)呕吐;(3)腹胀,大多为中等度腹胀。自1979年1月至1987年9月,我们对39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性患儿作一回顾分析,着重讨论本病的护理问题。临床资料本组男36例,女3例。入院时日龄1~7天26例,8~14天7例,15~28天6例。出生体重>2,500克31例,<2,500克7例,<1,500克1例。足月儿34例,早产儿1例,过期儿2例,未记录胎龄儿2例。临床表现:腹胀38例,呕吐31例,胎粪排出延迟(>24小时)26例,24小时内有少量胎便排出者4例,未记录胎便排出时间者9例。  相似文献   
76.
输尿管囊肿(ureterocele,简写U.C)是儿童较常见的泌尿系畸形。由于肾发育不良(dysplasia)以及梗阻、返流致肾盂肾炎,严重损害肾功能,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发生高血压和肾衰,危及病儿的健康。本文就小儿U.C的分型、病理、诊断和治疗作一介绍。一、分型:过去U.C的分型较多,容易造成  相似文献   
77.
1979年1月至1985年11月南京市儿童医院收治新生儿外科疾病共530例,其中主诉或入院后检查发现腹部肿块者21例(占4%)。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并对新生儿腹部肿块的诊断加以讨论。临床资料肾积水6例,男5例,女1例。入院时日龄4小时~28天(平均18.5天)。4例主诉为腹部肿块,2例住院后经检查发现。临床表现腹泻2例,呕吐咖啡色液体1例,腹股沟阴囊部肿块、无尿和全身水肿1例。4例腹  相似文献   
78.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儿童排便频度的个体差异性很大 ,据Weaver等的研究 ,85 %的 1~ 4岁的儿童每天排便 1次 ,95 %的儿童每天排便 3次或隔日 1次[1] ,故很难对便秘下确切的定义。目前大多沿用Loening -Baucke等提出的定义 :排便频度 <3次 /周 ;幼儿排便时疼痛伴哭闹 ;或即使排便频度≥ 3次 /周 ,但有大便潴留伴或不伴大便失禁[2 ] (encopresis) (本文“大便失禁”一词是指功能性肛门失禁 )。便秘是症状 ,而不是疾病。据Lowa大学和Boston大学医院儿科门诊统计 ,儿童便秘发生率 3%~ 8% ,其中 90 %~95 %是功能性便秘 ,或…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微囊化异种肝细胞脾内移植对药物性肝衰大鼠的治疗过程中海藻酸钠包裹移植肝细胞的最佳浓度;观察受体存活率,测定肝功能及CD4,CD8的变化。方法:分别以浓度为5.0%、1.5%、0.15%的海藻酸钠悬液体外包裹经胶原酶技术制备的异种(豚鼠)肝细胞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D-氨基半乳糖(19.5ml/kg)腹腔内一次性注射,制作肝衰模型。48h后将三组微囊化的游离豚鼠肝细胞(1.5×107个)分别移植入大鼠脾脏内。以生理盐水1.2ml脾脏注射为对照。移植后48h、96h观察存活率,肝功能、免疫球蛋白及肝脏病理情况,免疫组化ABC法测定CD4,CD8的变化。结果: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存活率分别为50.0%、80.0%、90.0%,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25.0%)(P<0.01)。移植后96h测定总胆红素和AST显示:在不同浓度的三组微囊化移植肝细胞中,0.15%的海藻酸钠包裹组明显低于其它各组及对照组。移植后48h、96h,分别测定受体脾脏CD4,CD8淋巴细胞,0.15%微囊包裹组96h呈阳性,1.5%、5.0%包裹组48h均呈阳性。结论:大鼠药物性肝衰微囊化肝细胞脾内移植海藻酸钠包裹浓度为0.15%,细胞免疫参与排斥反应,包裹浓度过高影响移植肝细胞功能及免疫隔离效果。  相似文献   
80.
儿童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4年11月间29例便秘患儿经结肠造影和直肠肛门测压诊断为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13例,女16例,年龄(6.7±4.0)岁。所有病例经过结肠造影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检查均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症。29例患儿排便弛缓反射均为上升相(正常为下降相),RAIR正常(注气5~10 m1)21例,RAIR减弱(注气15~30 ml)8例;20例直肠初始感觉和最大耐受量均正常。明确诊断后采用排便诱导训练法,配合饮食调节、乳果糖或福松等缓泻剂软化大便等治疗1-2个月,痊愈4例,好转5例,有效率31.0%;开塞露依赖20例。有4例病史在1年以上、长期依赖开塞露的学龄期患儿做了肛门内括约肌和直肠平滑肌部分切除术(Lynn术),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每1-2日自行排便1次,疗效满意;其中2例术后复查直肠肛门测压、肛管静息压及括约肌功能长度均较术前下降,排便弛缓反射仍为上升相。结论儿童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便秘病史、结合直肠肛门测压和结肠造影;排便诱导训练法等治疗不满意者可选择Lynn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