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1 毫秒
91.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方法:60例(ASAI~Ⅱ级)剖宫产病人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BM组)、实验组1(B1组)、实验组2(B2组)。镇痛药物为:BM组(n=20)0.1125%布比卡因+0.004%吗啡;B1组(n=20)0.1125%布比卡因+0.004%布托啡诺;B2组0.1125%布比卡因+0.006%布托啡诺。采用负荷量+持续剂量给药模式,持续剂量背景流速3ml/h。结果:①VAS、BCS评分在术后8h,BM组低于B1组,BM组与B2组无明显差异。B1组与B2组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②并发症:各组恶心呕吐、搔痒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0.1125%布比卡因+0.006%布托啡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0.1125%布比卡因+0.004%吗啡组相比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2.
由于社会年龄的日益老龄化,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及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日益增加,据统计老年手术死亡率2%与麻醉有关[1]。全麻气管插管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强烈的刺激,可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为了提高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的安全性,我们将心率变异性(HRV)应用于雷米芬太尼对老  相似文献   
93.
中医特拍渗透法,故名思义,就是以“拍打”为主的治疗手法。它就是从推拿手法“拍打法”中进化而成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它不使用药棒或任何工具的辅助治疗,而是医者用手直接拍打、加药液喷涂,边喷边拍,持久性作用于经络、穴位、患部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对辅助性肝移植肝脏保护的效果.方法 复制辅助性肝移植模型,随机将配成12对的幼猪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10%1,6-二磷酸果糖实验组,每组12只.分别于手术开始(T0)、切肝前30 min(T1)、切肝期30min(T2)、再灌注后15min(T3)、再灌注后60min(T4)、手术结束(Ts)各时点采外周动脉血测定丙二醛(malondiaIdehyde,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tive,T-AOC)的血浆浓度,术后取肝脏组织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 1,6-二磷酸果糖组MDA只在T5时点明显升高(P<0.05),GSH-PX各时点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SOD各时点与基础值比较明显增高(P<0.05),T-AOC在T3、T4和T5比基础值明显升高(P<0.05),且比对照组相同时点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肝脏损伤损害较轻.结论 1,6-二磷酸果糖为糖酵解中高能中间代谢产物,能改善细胞能量代谢,稳定细胞膜,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对辅助性肝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对辅助性肝移植肝脏保护的效果.方法 复制辅助性肝移植模型,随机将配成12对的幼猪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10%1,6-二磷酸果糖实验组,每组12只.分别于手术开始(T0)、切肝前30 min(T1)、切肝期30min(T2)、再灌注后15min(T3)、再灌注后60min(T4)、手术结束(Ts)各时点采外周动脉血测定丙二醛(malondiaIdehyde,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tive,T-AOC)的血浆浓度,术后取肝脏组织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 1,6-二磷酸果糖组MDA只在T5时点明显升高(P<0.05),GSH-PX各时点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SOD各时点与基础值比较明显增高(P<0.05),T-AOC在T3、T4和T5比基础值明显升高(P<0.05),且比对照组相同时点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肝脏损伤损害较轻.结论 1,6-二磷酸果糖为糖酵解中高能中间代谢产物,能改善细胞能量代谢,稳定细胞膜,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对辅助性肝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术前心理干预,采用合理的禁食禁饮方案,适当的麻醉前用药,优化麻醉方式,术后早期进食等一系列措施,研究多模式围术期处理在小儿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腹腔镜下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127例,男111例,女16例,年龄1~3岁,ASAⅠ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59)和多模式组(M组,n=68)。C组常规术前访视,予以一般麻醉处理。M组进行术前亲善宣教、细致访视,术前禁食4~6h,术前2h予以5%葡萄糖5ml/kg,术前1h在以手术切口处皮肤为中心2cm范围内涂抹一层厚约2mm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上盖密封敷膜,术前30 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缝皮时切口局部浸润0.25%罗哌卡因2ml,术后PACU内安慰,术后2h根据患儿恢复情况早期进食。记录患儿与父母分离时的镇静评分、诱导时的面罩接受程度评分,术中全麻药的用量、拔喉罩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术后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期躁动评分,术后随访并记录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以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组患儿与父母分离时的镇静评分、诱导时面罩接受程度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总量明显少于C组(P0.05或P0.01),拔喉罩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麻醉恢复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或P0.01),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1),苏醒期躁动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术后家长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多模式围术期处理在小儿ERAS中有应用价值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7.
徐朴  吴敬医  陈美银  陈永权 《安徽医学》2020,41(11):1309-1313
目的 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低潮气量通气联合肺复张对患者肺氧合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潮气量组(L组,n=35)和对照组(C组,n=35)。气管插管后L组给予低潮气量通气,术中间断行手控肺复张;C组给予常规潮气量通气。检测两组患者在入室时(T0)、气腹后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及停止气腹后10分钟(T4)时动脉血气;观察并比较T0~T4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CL)和术后通气相关不良反应,计算氧合指数(OI)和肺内分流率(Qs/Qt)情况。结果 L组T2、T3时MAP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3时HR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2、T3时Ppeak、Pplat低于C组,T2、T3、T4时CL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1、T2、T3时二氧化碳分压(PaCO2)、PETCO2高于C组, T2、T3时Qs/Qt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内两组患者通气相关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L通气联合肺复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氧合功能,降低肺内分流,维持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98.
目的对比胸部低剂量CT与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对肺部病灶的检出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216例48 h内先后行胸部低剂量CT及DR检查图像,由2位高年资医师双盲阅片,并对二者阅片结果进行肺内病变总体检出κ一致性检验;取一致性系数较高者数据,按肿块(直径>3.0 cm)、大结节(直径0.5~3.0 cm)、小结节(直径<0.5 cm)、渗出实变、纤维化及钙化、肺大泡及肺气肿、胸腔及胸膜病变分类,进行各分类病变κ一致性检验;以CT作为病变检出标准,评价DR摄片的病变漏检率、误检率和准确率,并分析主要原因。结果胸部CT双盲阅片可重复性评价的组内相关系数(ICC)=0.863,胸部DR双盲阅片ICC=0.910;阅片者1肺内病变总体检出一致性系数(κ=0.555,P<0.001)高于阅片者2(κ=0.448,P<0.001),取阅片者1胸部低剂量CT及DR数据;相对于低剂量CT,DR摄片漏检率、误检率和准确率为81.06%、22.81%和18.94%。病变大小、密度、位置等是肿块、结节及渗出实变病变漏诊及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相对于胸部低剂量CT,DR摄片漏检率较高,误检率及准确率较低,胸部低剂量CT检查对病变的检出优于DR。  相似文献   
99.
王鸿志  陈永权 《安徽医药》2020,24(5):854-859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辅助与传统盲探在椎管内麻醉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临床超声可视化下进行椎管内麻醉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重庆维普( VIP)、万方数据库, Pubmed,Elsevier,查找有关超声辅助与传统盲探在椎管内麻醉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截止到 2018年 10月,并采用 stata15.0统计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 33篇研究文献入选。 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盲探组比较,超声辅助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低( RR=0.481,95%CI:0.376~ 0.614,P<0.001),穿刺次数较少( WMD=-0.938,95%CI:-1.069~-0.808,P<0.001)首次穿刺成功率较高( RR=1.240,95%CI1.132~1.357,P<0.001),穿刺时间较少( WMD=-2.253,95%CI:-2.936~-1.570,P<0.001),然而定位时间较长( WMD=2.559,95%CI:1.167~3.951,P<0.001)。结论超声辅助下的椎管内麻醉能够显著提高椎管内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推广,但该结论尚需进一步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0.
练功疗法就是功能锻炼,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调节整个机体功能,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练功,调节整个机体功能,促使气血充盈、疏通经络、强筋健骨、滑利关节、扶正祛邪。通过临床实践,练功疗法对治疗颈肩腰腿痛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