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体外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原代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miRNA-204靶向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 B)表达的作用.方法 以原代大鼠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处理分为对照组、Ang Ⅱ组、联合1组(心肌细胞给予人AngⅡ刺激同时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载体)和联合2组(心肌细胞给予人AngⅡ刺激同时感染miRNA-204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各组在干预治疗后48~72 h,行激光共聚焦检测心肌细胞肥大变化,荧光定量PCR探测miRNA-204的表达,蛋白印迹测定LC3B的表达;同时,双荧光素酶活性基因报告验证miRNA-204的靶基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心肌细胞相对表面积明显增大,同时LC3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miRNA-204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联合1组比较,联合2组能明显减少LC3B蛋白表达,同时使心肌细胞相对表面积缩小(P<0.05).进一步的荧光素酶活性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提示,miR-NA-204能结合LC3B的非翻译区的野生型片段减少荧光素霉活性(P<0.05);但不能结合其突变型片段灭活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 miRNA-204能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是通过靶向LC3B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评估乌司他丁对幼猪胰-肾联合移植术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复制胰-肾联合移植模型,随机将配成12对的幼猪均分为乌司分别于术前(T0)、受体动静脉吻合完毕开放时(T1)、开放后1 h(T2)、2 h(T3)、术毕(T4)符时点采外周动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g)及D-二聚体(D-D)浓度.结果 两组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2、T3、T4时AT-Ⅲ明显高于T0时(P<0.05),Ⅰ组T3、T4时AT-Ⅲ明显高于Ⅱ组(P<0.05).Ⅱ组T3、T<4>时Fig明显低于T0时,Ⅱ组T2时D-D 明显高于T0时及I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有效减轻幼猪胰肾联介移植术的凝血紊乱.  相似文献   
33.
252例支原体肺炎血清抗体检测报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测252例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达到早期诊治的目的。方法日本富士肺炎支原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Ⅱ被动凝集试验。结果25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IgM+IgG+IgA抗体检出阳性169例,检出率为67.06%,该病全年均有发病,以春季发病较多,缺乏特征性,易漏诊、误诊,无男女差异,儿童发病高于成人。结论肺炎支原体IgM+IgG+IgA抗体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的特点,可作为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客观指标,适合临床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4.
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体重2.0~2.5 kg,阻断冠状动脉1 h,再灌注3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氟醚组(Ⅰ组)吸入异氟醚,维持呼气末浓度0.5 MAC 30min,洗脱15 min后缺血1h再灌注3 h;乳化异氟醚组(EI组)静脉注射(1 ml/s)8%乳化异氟醚4~6 ml至呼气末浓度0.5 MAC,以4~6 ml·kg-1·h-1静脉输注乳化异氟醚维持呼气末浓度0.5 MAC 30 min,洗脱15 min后缺血1 h再灌注3 h;脂肪乳组(L组)静脉输注(5 m1·kg-1·h-1)与乳化异氟醚等量的30%脂肪乳注射液30 min,停止静脉输注脂肪乳15 min后缺血1 h再灌注3 h.再灌注3 h后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一氧化氮(NO)浓度,并计算梗死区心肌与左心室干重比值、梗死区心肌与缺血区心肌干重比值.结果 与IR组比较,Ⅰ组和EI组梗死区心肌与左心室干重比值、梗死区心肌与缺血区心肌干重比值均明显降低,血清CK和LDH活性降低,NO浓度增加(P<0.05),L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EI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可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NO生成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幼猪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术中血气、电解质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健康良种幼猪20头,每窝内配成10对,经口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建立一种新的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模型。手术中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并于手术开始(T0)、切肝前30 min(T1)、切肝期30 min(T2)、再灌注后15 min(T3)、再灌注后60 min(T4)、手术结束(T5)各时点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气及电解质的变化。结果: 切肝期前,各观察指标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切肝期及再灌注期随手术时间延长,动脉血pH逐渐降低,BE负值加大(P<0.05或P<0.01);血Ca2+浓度降低(P<0.05或P<0.01);移植肝循环开放,血K+浓度突然明显升高(P<0.05),但随后呈下降趋势(P>0.05);血Na+浓度在各时点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术中血气和电解质变化较大,应及时监测及处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GM1神经节苷脂在慢性脊神经痛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慢性脊神经痛患者20例,在治疗前后各采集脑脊液2~3ml,检测其中神经节苷脂的含量并与正常无痛组相比.将患者脑脊液中的神经节苷脂含量与疼痛评分进行统计学相关处理.结果(1)治疗前慢性脊神经痛患者GM1含量低于正常值(P<0.001),治疗后GM1含量升高接近正常水平(P<0.05).(2)慢性脊神经痛患者脑脊液中神经节苷脂与疼痛评分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慢性脊神经痛患者GM1神经节苷脂含量较正常人下降,治疗后恢复,而且神经节苷脂含量与疼痛评分呈负相关,表明其可能是导致慢性脊神经痛患者疼痛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7.
中央型肺癌误诊为浸润型肺结核的临床分析南通市肺科医院(226003)陈永权,印国祥本文对我院近3年来30例中央型肺癌的误诊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央型肺癌伴有阻塞性肺炎时,易与浸润型肺结核误诊。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临床资料1.年龄、性别:男20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的受体肝门静脉缩窄对猪辅助性部分肝移植(APLT)受体肝和移植肝门静脉血流竞争的防治作用,探讨一种可量化的受体肝门静脉干预标准.方法 32头健康幼猪按体重相近原则配对,取右半肝作为供肝,切除受体肝左叶,共行16次APLT.根据移植后受体门静脉缩窄程度,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n=5,门静脉未行处理),缩窄1/4组(n=4,受体门静脉宽度缩窄1/4),缩窄1/3组(n=4,缩窄1/3)和结扎组(n=3,门静脉结扎).定期观察各组受体肝和移植肝的体积大小、血流状况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术中电解质变化各组基本相似,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对照组和缩窄1/4组较为平稳;各组存活率和最长存活时间均以缩窄1/4组最优;门静脉造影示缩窄1/4组两肝之门静脉均得到较好显影,未见明显造影剂淤积和血管扩张;多普勒超声示各组移植肝门静脉依次增宽,流速分别为0.220、0.293、0.336和0.400 m/s,受体门静脉流速分别为0.275、0.294、0.328和0 m/s;两肝体积、充盈度和包膜紧张度以缩窄1/4组最为适中,坏死程度亦以缩窄1/4组最轻.结论 在供受体体重相近且无明显肝硬化时,为防治APLT门静脉血流竞争,以受体门静脉宽度缩窄1/4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9.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致残率高居第1位。在疾病谱中因脑血管疾病而死亡者,在日本占第2位,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占第3位,而我国近年来已跃居榜首。卒中一旦发生,复发率很高。在美国,每年约60万新的或复发性脑卒中病人中,有50万例为卒中首发。大约25%脑血管疾病幸存者在2年内复发;而5年内有大约40%的患者再次复发,其中65%为缺血性脑卒中。原发性卒中后,再次卒中的危险性与一般人相比升高9倍,再次卒中的患者预后更差,70%-80%常导致严重的致残或死亡。  相似文献   
40.
猪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模型制作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猪的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模型,观察其肝功能和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24头健康良种家猪,体质量23-30 kg,被随机分为供体(n=12)和受体(n=12)。气管插管 全麻,硫喷妥钠静脉维持。移植前切除受体肝左叶,供肝右叶作为植入肝。预实验2例行经体位转流的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对照组(5例)行简易转流下的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模型组(5例)行异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 供肝被植入受体肝下间隙,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体肝下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肝门静脉与受体门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肝肝动脉与受体脾动脉行端端吻合。供肝胆总管置管外引流。结果预实验中行体位静脉转流的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的2例受体在肝上下腔静脉阻断后很快陷入血流动力学紊乱死亡。5例行简易静脉转流的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的受体,2例在24 h内死亡,1例28 h,2侧超过48 h。而模型组受体 5例中有4例存活超过24 h。AST,ALT指标手术开始至术后24 h呈持续升高。模型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其他组稳定。结论该辅助性肝移植模型简明易建且具有不需静脉转流等优点,为研究辅助性部分肝移植原肝和供肝功能及血流变化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