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9篇 |
免费 | 60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29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129篇 |
内科学 | 57篇 |
皮肤病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28篇 |
综合类 | 156篇 |
预防医学 | 41篇 |
眼科学 | 7篇 |
药学 | 88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67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陈欢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6,33(4):228-231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个原癌基因,能调节细胞有丝分裂、刺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和分泌、刺激肿瘤血管形成、通过对c-myc的调节来调控细胞增殖,通过p53依赖和p53非依赖的方式调节细胞凋亡。研究进一步发现其在许多肿瘤组织中高度表达,跟肿瘤的侵袭性相关。 相似文献
652.
目的:编制适合中国本土文化的男性同性恋者自我认同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通过对6名男性同性恋者的访谈,对37名男性同性恋者的开放式问卷和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收集了67条有关性取向自我认同的原始陈述句,通过整理归纳得到33个条目四个类别的初始量表。通过网络调查的方法,对554名男性同性恋者进行施测。其中样本1(n=240)用于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 (n=314)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及信度检验。样本2中230名被试于三个月后进行重测。结果:男性同性恋者自我认同量表最后保留14个条目,归纳为自我否认、回避公开、外部归因3个因子,累积解释总方差的56.95%。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χ2=115.34,df=74,χ2/df=1.559,RMSEA=0.049, CFI=0.961, IFI=0.961, SRMR=0.047, GFI=0.934)。男性同性恋自我认同量表总分以及三个因子与男同性恋态度量表(ATG)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0 (P<0.01),0.310 (P<0.01),0.521(P<0... 相似文献
653.
目的评估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二次移植)治疗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998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行二次移植的7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70例患者中男49例,女21例,二次移植时中位年龄为31.5(3~61)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其他16例;30例患者在二次移植时更换供者,40例未更换供者。首次移植后中位复发时间为245.5(26~2905)d。1例患者二次移植后原发病持续未缓解未获得粒细胞植入,其余69例患者均获得粒细胞植入。62例(88.6%)患者获得血小板植入,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血小板植入率分别为(93.1±4.7)%、(86.0±5.7)%(P=0.636)。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二次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4.0±10.3)%、(37.0±7.8)%(P=0.053),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分别为(19.4±7.9)%、(31.3±7.5)%(P=0.227),移植后100 d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为(9.2±5.1)%、(6.7±4.6)%(P=0.648),1年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6.7±11.4)%、(65.6±9.1)%(P=0.031)。二次移植后中位随访767(271~4936)d,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二次移植后2年累积复发率(CIR)分别为(52.6±11.6)%、(62.4±11.3)%(P=0.423),总生存率分别为(28.3±8.6)%、(23.8±7.5)%(P=0.643),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8.3±8.6)%、(22.3±7.7)%(P=0.787)。二次移植前原发病完全缓解组(29例)、未缓解组(41例)移植后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6.4±10.4)%、(11.0±5.2)%(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移植后早期复发(≤6个月)及二次移植前原发病未获得完全缓解是影响二次移植后复发、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更换供者对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二次移植的主要结局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54.
背景与目的Y-box结合蛋白(YB1或YBX1)在肿瘤发生和癌症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YB1是否可以通过调节非编码RNAs来影响肿瘤的恶性转化仍是未知的。本研究旨在探讨YB1与microRNAs之间的关系,并揭示YB1通过miRNAs介导的调控网络影响肿瘤进展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增殖、伤口愈合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研究YB1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在HCC细胞系中进行微阵列分析,筛选YB1引起失调的miRNAs。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RNA免疫沉淀和pull-down实验分析YB1对miR-205和miR-200b的调控。通过pull-down实验和免疫共沉淀实验确定了YB1、DGCR8、Dicer、TUT4和TUT1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YB1、DGCR8和Dicer的细胞共定位。通过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转染了YB1 shRNA或shControl的MHCC97H细胞,检测YB1在体内对肿瘤转移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上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化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YB1不依赖Snail途径,通过调控miR-205/200b-ZEB1轴促进HCC细胞迁移和肿瘤转移。YB1与微处理器DGCR8和Dicer以及通过保守序列CSD(code shock domain)与尿苷酸末端转移酶TUT4及TUT1发生相互作用,抑制miR-205和miR-200b生物合成。随后,下调的miR-205和miR-200b增强了ZEB1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迁移和侵袭。此外,对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组织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YB1表达与ZEB1表达呈正相关,与临床预后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揭示了YB1通过调节肝癌细胞中miR-205/200b-ZEB1轴促进肿瘤进展的新机制。研究结果还表明,YB1可能通过miRNAs介导的基因调控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可作为治疗癌症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655.
656.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个原癌基因,能调节细胞有丝分裂、刺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和分泌、刺激肿瘤血管形成、通过对c-myc的调节来调控细胞增殖,通过p53依赖和p53非依赖的方式调节细胞凋亡.研究进一步发现其在许多肿瘤组织中高度表达,跟肿瘤的侵袭性相关. 相似文献
657.
目的 探讨光学体表引导摆位对于颅内转移瘤放射治疗精度的提高作用。方法 收集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拟行大分割放疗的颅内转移瘤患者19例,采用头颈肩联合开放式面罩固定。第一次治疗使用体表标记线辅助摆位(简称标记线摆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六维位置校正后采集体表轮廓作为后续治疗的参考图像。后续治疗分次随机分为标记线摆位(85分次)和光学体表引导摆位(简称光学摆位,101分次)。每分次治疗时均记录光学体表监测数据并采集CBCT图像进行验证。比较采用两种摆位方法患者的六维误差数据,用$bar{x}±s$表示。在采用标记线摆位的分次,比较光学体表监测和金标准CBCT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相关性,Bland‐Altman法检验两者的一致性。结果 两种位置验证方式的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平移误差以及俯仰、翻滚、旋转3个角度的旋转误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70、0.78、0.75、0.85、0.77(P<0.01),且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呈正相关,六组数值95%一致性限度范围分别为-0.29~0.19 cm(左右)、-0.25~0.25 cm(头脚)、-0.27~0.19 cm(腹背)、-1.76°~1.76°(俯仰)、-1.54°~1.60°(翻滚)、-2.18°~1.69°(旋转),均<3 mm/3°。与标记线摆位相比较,光学摆位三维误差从(0.35±0.16)cm降低到(0.14±0.07)cm。结论 光学体表监测误差和CBCT误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光学摆位可减小开放式面罩固定下颅内转移瘤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658.
659.
目的比较艾灸配合盆底肌训练与单纯盆底肌训练或单纯西药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19例)、训练组(19例)、西药组(20例)。联合组采用盆底肌训练与艾灸穴位相配合的方法,盆底肌训练每日3次,每次5 min;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中极、气海,每日1次,每次30 min。训练组采用肌力训练方式训练盆底部肌肉,每日3次,每次5 min。西药组服用盐酸度洛西汀,每天80 mg(每次40 mg,每日2次)。上述治疗均6 d为1个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1个月后随访。采用1 h尿垫试验记录漏尿量,于治疗前、治疗后及1个月后随访进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UI-SF)评分,比较各组评分情况,并比较3组近、远期疗效。结果联合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优于训练组和西药组(P0.05)。联合组患者在治疗后和随访时漏尿量、ICIQ-UI-SF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联合组在1 h尿垫试验记录漏尿量、ICIQ-UI-SF评分方面改善优于训练组和西药组(P0.01,P0.05)。结论艾灸配合盆底肌训练疗法能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近期生活质量。艾灸配合盆底肌训练疗法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单纯的盆底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660.
〔目的〕研究《健康申明卡》在入出境人员卫生检疫中的作用及其发挥保证作用的因素。〔方法〕分析《健康申明卡》使用的现状,探讨《健康申明卡》的科学设计与规范管理。〔结果〕《健康申明卡》在国境卫生检疫中具有体现依法检疫、发挥检疫载体和发现检疫重点对象线索的作用,其中发现检疫重点对象的线索是《健康申明卡》的基本作用。《健康申明卡》的作用能否正常发挥与卡的内容、格式及使用与管理规范直接相关。《健康申明卡》应内容简明,必须含有能够发现检疫重点对象线索的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外观美观,辨认、填写容易,对需申明的问题采用问答式,并应依法设置与管理。如启用出境《健康申明卡》和集体入出境《健康申明卡》,填写对象按检疫风险大小及法规要求确定,开发并应用口岸入出境人员检疫管理系统软件,将能保证《健康申明卡》基本作用的发挥。〔结论〕《健康申明卡》在我国国境卫生检疫中的作用尚未有效体现,为使《健康申明卡》能发挥良好作用,应改进《健康申明卡》的设计与实施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